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自愿检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为了解本地区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110例HIV感染者在2010年1~6月和2011年1~6月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对2005-2010年加入一线抗病毒在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Easy-Q方法检测病毒载量,同时在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查阅患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较2010年未治疗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1和200 ~ 350个·μL-1之间的患者构成比均有所增加;宁夏累计在治60例AIDS患者中,随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 350个·μL-1的患者构成比越多,治疗时间越短,<200个·μL-1的构成比越高(26.5%),x2=6.558,P<0.05;2010年和2011年检测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81,P=0.327),机会性感染以持续性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33.3%,腹泻和带状疱疹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5.5%和14.3%.结论 宁夏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加快,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将增多;艾滋病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部分病人可重建免疫功能;部分治疗后病毒载量未降低的病人,可能面临治疗失败的危险,关注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冰  崔丹  闫惠平  赵秀英 《北京医学》2010,32(3):190-193
目的探讨AIDS患者胃黏膜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重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5例AIDS患者胃黏膜组织冰冻切片和PBMC涂片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CD4^+T淋巴细胞的HIV感染情况。结果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1~4年后,AIDS患者胃黏膜单个核细胞(MMC)中CD4^+T细胞计数仍然低于对照组[(37.44±18.00]%vs(50.35±3.41)%](P〈0.01);但PBMC中CD4^+T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2.70±10.66)%vs(51.00±6.60)%](P〉0.05)。②未治疗组与治疗〈1年组胃黏膜MMC中CD4^+T细胞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6±1.92)%vs(1.88±1.56)%](P〉0.05);治疗1~4年组则明显低于未治疗组[(0.54±0.49)%vs(2.76±1.92)%(P〈0.01);三组AIDS患者PBMC中CD4^+T细胞HIV感染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9.44±8.17)%vs(9.76±6.98)%vs(4.95±8.26)%](P〈0.05)。结论相对于外周血,AIDS患者胃黏膜免疫重建可能是不完全的。AIDS患者胃黏膜CD4^+T细胞HIV感染在胃黏膜CD4^+T细胞的丢失与重建延迟过程中可能并非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78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55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78例患者中有71.79%(56/78)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98.72%的HIV/AIDS患者CD4+/CD8+比值<0.8,其中75.64% (59/78)患者4/8介于0.1~0.5之间.CD4+、CD8+、CD3+、CD4/CD8、WBC、LYMPH六个项目HIV/AID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NEUT及%LYMPH三个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8+、CD3+、CD4+/CD8+及LYMPH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58例HIV/AIDS患者舌象(包括舌色、舌形、舌态、苔色、苔质、舌苔位置等)的横断面研究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的初步探讨,以期阐明艾滋病痛邪的性质、病机特点、经有偿供血感染HIV/AIDS患者的常见舌象、抗病毒化学药物对舌象的影响以及舌象与不同阶段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判断转归预后及治疗时机的把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青海省新发现的HIV-1抗体阳性的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测定,了解其免疫状况及疾病进展状况。方法对采集的168份全血样本以四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检测,统计分析其测定值。结果 168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数为(323.92±198.6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1.55%,201~350个/μL的占29.17%,351~500个/μL的占23.81%,>500个/μL的占15.48%。不同性别间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4种不同感染途径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P<0.05),同性性传播组的数值明显高于输血液组;不同年龄组间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P<0.05),18~30岁年龄组的数值最高。结论青海省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60.71%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应对其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监测疾病进展和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以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红蛋白与肝功能、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运用观察血红蛋白判断HIV/AIDS合并HCV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分别分为A、B、C组,进行肝功能、血红蛋白、CD4+T细胞计数的观察,予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A、B、C组各组间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增高,HIV/AIDS合并HCV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各组间肝功能与CD4+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HCV发生贫血亦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9-2013年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情况,为尽早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情况,争取更多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定期检测CD_4~+T细胞计数,及时开展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3年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各年度最后一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者按照性别、年龄、传播途径及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等变量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2013年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别有171例、243例、359例、485例和671例,各年度进行CD_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分别为34.50%、41.98%、54.60%、76.29%、85.99%。检测者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最多,占48.16%;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次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以350~500个/μl最多,占32.67%;>500个/μl占28.75%。结论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能明确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统损害状况,也在确定抗HIV药物治疗以及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中起关键性作用,还能判断抗HIV药物是否起到较好的疗效,更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要鼓励、督促更多的HIV感染者以及AIDS病人主动地、尽早地进行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其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HIV/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严重程度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预测、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可行性. 方法 对345 例首诊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92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表现,153例无皮肤黏膜表现. 记录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分析皮肤病的种类、严重程度与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HIV 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55.65%(192/345),皮肤黏膜损害的原因复杂,以真菌、病毒感染为主,分别为43.77%(151/345)、11.59%(40/345),其中以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最高,达36.23%(125/345) ,其他包括马尔尼菲霉病、梅毒、单纯疱疹、颈部淋巴结核等都有较高的发生率. 无皮肤黏膜表现、出现1种和2种以上皮肤黏膜改变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47 ±119)个/μl、(84 ±59)个/μl、(36 ±23)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HIV/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多样,感染者免疫功能越差,越易并发皮肤黏膜疾病,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作为预测和评估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总数与CD4 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和简单回归回顾性分析北京市180例HIV感染者的267全血标本中CD4 T淋巴细胞数和总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根据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预测CD4 T淋巴细胞数<200/μl和CD4 T淋巴细胞数<350/μl的总淋巴细胞数临界值。结果北京市2006年进行CD4 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感染者的总淋巴细胞数同CD4 T淋巴细胞数显著相关。用总淋巴细胞数<1 400/μl预测CD4 T淋巴细胞数<200/μl,敏感性为83.10%、特异性为42.35%、阳性预测值为34.30%、阴性预测值为87.37%;用总淋巴细胞数<1 900/μl预测CD4 T淋巴细胞数<350/μl,敏感性为92.61%、特异性为27.47%、阳性预测值为71.18%、阴性预测值为65.79%。结论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用总淋巴细胞数预测CD4 T淋巴细胞数,监测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情况,粗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阻断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孕妇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方法 对54例要求生育的HIV/AIDS孕妇采取于孕期三联抗病毒治疗,结合选择性剖腹产及人工喂养,新生儿12 h内服用齐多夫定口服液等措施,监测孕妇的病毒载量(HIV-RNA)、CD4^+ T淋巴细胞数(CD4^+)以及婴儿1、4月龄的HIV-DNA,1岁6月的HIV抗体. 结果 54例孕妇HIV-RNA均显著下降,53例婴儿HIV-DNA为阴性. 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行HIV母婴传播阻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检测 ,研究细胞免疫情况。方法 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15例HIV感染者和 2 6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 + ,CD4+ ,CD8+ 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 + 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HIV感染组与艾滋病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 <0 0 1) ;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 (P <0 0 1) ;CD4+ /CD8+ 的比值显著倒置。结论 人类感染HIV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 ,CD4+ 细胞绝对数和CD4+ /CD8+ 比值对于HIV感染的临床进展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住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0例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中,有62例(36.5%)行再次剖宫产,有108例(63.5%)阴道试产,71例(65.7%)试产成功;37例(34.3%)试产失败。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官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官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发现异常应及时再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仍以子宫下段切口手术疤痕为切口可以避免因剖宫术再次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为孕产妇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及2012年的4-8月确定为监测时间,监测期间就诊于广西35个孕产妇艾滋病监测哨点的所有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共调查了28078名孕产妇,回收有效问卷26883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应答率为95.74%。监测期间,采集血样28077份,HIV感染率为0.10%(29/28077)、梅毒感染率为0.81%(227/28077)、HCV感染率为0.23%(64/28077)。(2)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8.43%,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7.31%。86.44%,对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93%~97.14%。(3)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丈夫吸毒、有丈夫以外性伙伴、丈夫艾滋病/性病以及HCV阳性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其他文化程度者的4.40倍(P=0.01,95%CI=(1.37,14.12)),丈夫为艾滋病或性病患者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丈夫为非艾滋病非性病者的152.57倍(P=0.01,95%CI=(49.06,474.47))。结论广西孕产妇HIV和HCV感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梅毒感染率略高;需重点关注丈夫吸毒、丈夫为艾滋病患者、多男性伴、HCV阳性以及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孕产妇,加强随访和HIV检测是减少垂直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东方市2001~2008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8年东方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方市自2001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8年底共报告HIV/AIDS87例,其中HIV感染者72例(死亡17例),AIDS患者15例(死亡8例),感染者以男性(90.80%)20~34岁青壮年(88.51%)为主,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6.67%,异性性接触传播9.20%。不详占24.14%。结论东方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表达及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后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0例HIV感染者、10例AIDS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8 CD38 、CD4 5RO 、CD4 5RA 、CD6 2L 的表达及Th/Ts改变。结果 HIV( )组与AIDS组的CD4 T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 <0 .0 1) ,CD8 明显增高 (P <0 .0 1) ,Th/Ts明显倒置 ;HIV( )组与AIDS组的CD8 CD38 、CD4 5RO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CD4 5RA 明显下降 (P <0 .0 1) ;AIDS组的CD6 2L 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人体感染HIV后一些免疫因素如低的幼稚T细胞数、明显的T细胞活化及细胞凋亡等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和AIDS患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后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HIV感染、10例AIDS患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8^ CD38^ 、CD45RO^ 、CD45RA^ CD62L^ 的表达及ThTs的改变。结果:HIV( )组与AIDS组的CD4^ T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显下降(P<0.01),CD8^ 明显增高(P<0.01),Th/Ts明显倒置;HIV(+)组与AIDS组的CD8^ 、CD38^ 、CD45RO^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CD45RA^ 明显下降(P<0.01);AIDS组的CD62L^ 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P<0.01)。结论:人体感染HIV后一些免疫因素如低的幼稚T细胞数、明显的T细胞活化及细胞凋亡等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与梅毒的感染途径基本相似,梅毒可以增加HⅣ的感染危险.对近年高危人群感染HIV与梅毒的感染情况、临床特点作一综述,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1993-2009年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兰州市1993-2009年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中兰州市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9年底,兰州市累计发现HIV感染者364例,其中AIDS患者62例,死亡24例;1993-2004年,兰州市HIV感染者报告数的年平均递增54.49%;出现较多的AIDS患者和死亡病例,出现发病和死亡高峰;流行地区范围广,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HIV的传播途径均已发现,既往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近年来以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尤其是经同性传播。结论兰州市HIV/AIDS报告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AIDS预防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大对娱乐场所低档次商业性女性性服务者(FSW)和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的主动监测力度,严格控制性传播,打击卖淫嫖娼现象,尤其是同性恋人群中AIDS传播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要做好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