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者,男性,40岁。以反复饮食后恶心、呕吐10月余入院。入院查体:上腹部可扪及一直径5cm的肿块,位置深在。以“腹部肿块性质待查”行剖腹探查 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肠系膜根部,直径约8cm,呈分叶状,周围广泛浸润,压迫肠系膜上动脉、静脉,结肠中动脉、静脉,以及近端肠管。手术将肿块基本切除,并将胃空肠吻合。术后病理:肠系膜副神经节瘤,低度恶性(简称副节瘤)。 术后患者反复发作肠梗阻,于2001年5月31日  相似文献   

2.
李霞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9):612-612,615
患者男,34岁,腹部略有闷胀不适.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腹部剑突下,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周围,胰体及胰尾后下方探及范围约6.3 cm×3.8 cm的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略似"乙"字形状,边界清,包膜欠光整,呈花朵样改变,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细小点状强回声散在分布,此低回声区与胰体、胰尾及主动脉分界尚清(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区内可见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图2);频谱多普勒显示为以动脉血血流为主的动静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约6.5 cm/s(图3).超声提示:腹膜后实质性肿物,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多为良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病例】 男 ,70岁。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 4年 ,食欲缺乏、乏力 2 0天 ,于 2 0 0 0年 9月 5日入院。查体 :慢性病容 ,意识清 ,左侧腹部稍隆起 ,可触及一 15cm× 12cm× 10cm包块 ,质中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 ,压痛 (+ ) ,不移动 ,未闻及血管杂音。腹部B超检查示左肾上方、胰腺后方实性非均质性包块 ;CT检查示左中腹腹膜后巨大肿块。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证实包块位于腹膜后 ,上自胃小弯 ,下至左肾门 ,内侧至脊柱 ,外侧至左结肠旁沟 ,与胰体尾、脾蒂、肾蒂、腹主动脉及降结肠粘连 ,手术行肿瘤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病理示瘤细…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误诊胰腺肿瘤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历简介女 ,6 9岁。因左上腹部肿块伴阵发性不适 ,隐痛 10年 ;肿块增大 ,伴间断餐后呕吐 1个月 ,于 2 0 0 0年 6月 11日入院。体查 :T 37℃ ,P 81次 / min,R 2 0次 / min,BP 10 5 / 85 m m Hg(1m m Hg=0 .1333k Pa)。营养稍差 ,腹平软 ,无压痛。左上腹可触及一肿物 ,约 4cm× 6 cm,质硬 ,表面光滑 ,移动度差 ,无压痛。脾未触及。 CT检查示胰体尾肿瘤。 B超示胰体尾肿瘤 ,肾上腺肿物待排。IVP示双肾无异常。胃肠道钡餐示空肠上段未见占位性病变。空腹血糖 ,血、尿淀粉酶 ,X线胸片 ,心电图等均无异常。术前诊断 :胰体尾肿瘤。于 6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原发病灶,呈类圆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其中有3例肿瘤为恶性,包膜不完整,术后复发伴其他脏器转移,余10例均为良性,包膜完整,密度均不均匀;13例患者中有5例可见钙化,5例见斑片状坏死,3例见条带状钙化及斑片状坏死;13例患者增强扫描均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瘤体内见粗大血管影,该3例患者中1例为良性.13例患者中以体检发现腹部肿块者10例;以高血压症状就诊者3例,其中1例为恶性副神经节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腹膜后腹主动脉旁的混合性占位性病变,常有完整包膜,体积较大时可为囊实性,其包膜上有搏动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动脉中期增强,持续至延迟期。本组6例病人均在超声下准确定位,3例超声拟诊副神经节瘤,其中2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影像特征,具有定位诊断优势。综合应用二维超声、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3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血糖升高伴胸闷、心悸2年入院。入院时血压188/120mmHg,心率78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V5-V7 T波改变”,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给予非络地平等降压治疗,降压效果不明显。入院第5天患者诉左肾区剧烈疼痛,查体左肾区轻压痛,急诊腹部CT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良性肿瘤,左侧肾门实质肿物,血压高达206/108mmHg,即予酚妥拉明降压治疗后突然出现心悸,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出,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男,56岁.上腹部包块2月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无意中扪及上腹部偏右一桔子大小的包块,无疼痛.体检:上腹部偏右、右肋缘下5cm扪及约4.5cm×5.2cm大小包块,能活动、无压痛、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 ,临床上较为罕见 ,术前易误诊。统计我院1985.10 -1999.10共治该病7例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 ,男性4例 ,女性3例。年龄23~50岁 ,中位年龄32岁。症状:7例病人主诉均有腹部肿块。体征:7例患者平卧时腹部视诊均有不程度隆起 ,腹部触诊都可触及大小不一 ,质地中硬 ,表面基本光滑 ,活动度差的肿块。其中最大为16×18×20cm3 ,最小为3×3×4cm3。大约半数病人有轻压痛。二、辅助科室检查7例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腹部B超 ,CT均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1994年1月-2004年1月经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l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无手术中死亡病例。大部分病例有症状或肿块,11例有功能。术前B超、CT,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2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8例(20.6%),良性26例(79.4%)。结论 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并发高血压的机理和防治。方法对 1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手术过程中血压进行监测 ,重点研究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引起血压变化的原因和防治。结果发现术中 12例并发血压增高 ,肿瘤切除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其中 2例低于正常。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易并发血压增高 ,与麻醉诱导和术中肿瘤受到刺激有关。肿瘤切除后多数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降低。因此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及时应用短效降压药 ,同时还要注意肿瘤切除后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近来乏力、黑便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部可扪及一3 cm×4 cm大小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晰。超声检查:右上腹部可测及一实性偏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大小约5.0 cm×3.6 cm(图1),位置相对固定。肿块位于胰头下部后外侧,与胰腺紧邻,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并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右上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考虑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CT: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交界处见一约5.0 cm×3.8 cm软组织肿物,强化后明显增强。结论:右侧腹膜后占位,考虑十二指肠肿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蓝松  陈华  钱江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56-156,T049
患者男性 ,48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多次 ,以“脑炎”收住院。查体 :慢性病容 ,不能站立行走 ,双上肢肌力Ⅳ级 ,肌张力减弱 ,下肢肌力Ⅱ级 ,肌张力明显减弱 ,双侧巴氏征阳性。CT示小脑幕下肿物 ,脑膜瘤可能。行小脑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后颅窝 ,与小脑蚓部、乙状窦相贴 ,约 5cm×5cm× 4cm大小 ,呈紫红色 ,有薄的包膜 ,出血多。病理检查 巨检 :暗红色不整形软组织一堆 ,5cm× 3cm× 1.5cm ,切面灰白暗红 ,实性 ,有部分包膜。镜检 :肿瘤由团巢状、带状及腺泡状组织构成 ,外围为单层梭形细胞 ,其间形成丰富血窦或裂隙状…  相似文献   

14.
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16岁。2d前出现一过性胸骨后疼痛,B超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化验室检查无异常。CT检查:平扫见骶前膀胱后上方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光整;病灶前后径约6.45cm,左右径约9.06cm,CT值约40.11Hu,  相似文献   

15.
纪沛君  陈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68-3768
对巨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切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6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于2010-01-08入院,除饮食量较前减少外,患者无其他不适。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腹明显隆起,局部可扪及-10.0 cm×12.0 cm包块,质硬、边缘清楚、固定、无压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管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 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管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7岁,主诉:体检发现左中腹包块2周。患者近(年)来偶感左腰部隐痛,无明显腰腿部活动障碍,无恶心、呕吐,饮食、大便正常,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体格检查:腹平软,肝脾不大。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未叩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尿常规、AFP、CEA均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  相似文献   

18.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s,PGL)临床少见,发病率为0.01%~0.02‰,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为40~50岁[1]。本病由Frankel于1886年首次描述,1912年Pick提出将肾上腺髓质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来源的肿瘤为副神经节瘤。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定义为嗜铬细胞瘤,将来源于肾上腺外(通常位于胸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相对罕见,经文献检索,1994~2003年国内共报导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4例,在诊断上仍存在困难。我院遇到1例,并收集到了比较全面的影像、病理学及相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PUB)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PUB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表现。13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8例, 年龄14~76岁, 平均41.7岁。  结果  9例(69.2%)PUB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出现头疼、心悸、出汗及血压增高四联症; 12例(92.3%)尿儿茶酚胺增高; 4例(30.8%)在0.5~3年内发生复发。13例PUB超声声像图共发现16个病灶, 病灶大小1.2~7.5 cm; 病灶形态规则9个(56.3%), 不规则7个(43.8%); 病灶边界清晰9个(56.3%), 其中5个(31.3%)可见连续完整的膀胱黏膜, 不清晰7个(43.8%); 病灶回声均为低回声, 1个(6.3%)内部可见巢样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血流丰富12个(75%), 点条状血流2个(12.5%), 未见血流信号2个(12.5%)。4例(30.8%)出现其他脏器受累。  结论  PUB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合其临床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并在判断预后及术后随诊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