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常规心电图(ECG)ST-T改变,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04例,对其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分组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47例,而冠脉造影阴性者23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0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的单支病变中有12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3例多支病变中有14例出现ST-T改变,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依据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具有局限性,因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应慎重,应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出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80例,其中,4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9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阳性者36例单支病变中10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出现14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患者心电图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较高.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假阴性与假阳性率均较高,临床诊断中应对采用冠脉造影进行患者的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4月3日至2017年2月28日收治的33例初诊为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心电图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心电图检查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33例患者中25例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有14例,在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有3例出现了心电图改变,相对比,P<0.05;在14例冠状心电图阳性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有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0例,在心电图阴性中有1例合并糖尿病,有5例合并高血压,相对比,P <0.05;在25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多支病变患者有17例,8例为单支病变.在多支病变中,出现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0例(58.82%);在单支病变中出现心电图ST-T异常者有4例,占50.0%,相对比,P<0.05.结论:诊断冠心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参考价值,但不可以此为诊断依据,可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  相似文献   

4.
任小妮  王茜 《吉林医学》2010,31(28):4977-4978
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210例住院患者,对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脉造影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21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根据ST-T改变的动态变化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10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74例(70.48%),阴性31例(29.52%),符合率70.48%;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10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43例(40.95),阴性62例(59.05%),符合率40.95%。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1)。结论: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价值,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符合率明显高于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患者,对无动态变化的ST-T改变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50例笔者医院自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取50例同期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100例患者均实施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心电图检查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例数有30例,占60%;非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例数有23例,占46%;冠心病组的心电图ST-T段改变率比非冠心病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单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改变率与多支病变组的心电图ST-T段改变率相仿,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上不能将心电图ST-T段改变作为确诊依据,考虑其假阳性、假阴性率较高,需要尽早实施冠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怀柔医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09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结果.结果:25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者为阳性者132例(50.97%).在心电图阳性162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97例(59.88%),在心电图阴性的97例中也有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5例(36.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并非冠心病所特有,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18-1520
目的:探讨ST-T改变与冠状动脉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三支、双支血管病变各50例,分析其冠脉造影前体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三支和双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分别为31例和27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病例中冠脉狭窄程度75%~90%者的ST-T改变明显高于狭窄程度为50%~7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相关性较弱,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8.
程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958-2959,298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且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3例,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32例)、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10例)、三支病变组(13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ST-T改变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51例(61.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2例(38.55%)。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结论:(1)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征。(2)伴有慢性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特异性低。(3)高血压引起心电图ST-T改变与继发性心肌肥厚致心肌相对缺血有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低。(4)增加计算指标(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常规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2例ST-T改变的患者中,ST-T出现动态变化时冠心病确诊率达到68.06%,无ST-T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率为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确诊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者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为68.75%,多支病变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为61.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局限性,临床应当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0.
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运动平板试验评价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运动平板试验适应症的临床可疑冠心病100例,行12导联平静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冠脉造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者36例(36%),冠脉造影有改变者26例(71.4%);运动平板试验阴性者64例(64%),冠脉造影有改变者21例(32.7%)。运动平板试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27.7%和32.8o/.(2)平静心电图可疑心肌缺血80例(80%),冠脉造影有改变者40例(50%);平静心电图正常者20例(20%)冠脉造影有改变者7例(35%)。(3)运动平板试验终止后即刻~2min心电图异常出现阳性者19例(52.8%),冠脉有狭窄者13例(73.7%);即刻~6min阳性者6例(16.7%),冠脉造影有改变者4例;即刻~8min阳性者2例(5.6%),均为单支病变。各组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与冠脉造影对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不能只凭运动平板试验肯定与否定冠心病;运动平板试验结束后其阳性出现时间愈早,冠脉病变愈重而且双支及3支病变较多;无创性检查中运动平板试验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息心电图(ECG)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方法对215例需接受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行标准12导联静息ECG检查,并将其慢性ST-T改变情况与冠脉造影结果进比较。结果以冠脉造影结果阳性判定为冠心病,分析ECG的ST-T改变情况,心电图阳性组90例,其中真阳性34例,占37.8%,假阳性56例,占62.2%;心电图阴性125例,其中假阴性72例,占57.6%,真阴性53例,占42.4%。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临床依据持续性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段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06例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ST-T段改变的动态变化分为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和无动态变化组,分别对ST-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对冠心病的确诊率高于无动态变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中度一致。结论心电图有动态变化的ST-T段改变可提高对冠心病的确诊率,临床医师可通过发现心电图有ST-T段动态改变,尽早对患者行冠脉造影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对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2例持续性ST-T改变者经TEAPT的动态ST-T变化以及阳性结果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经TEAPT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结果:3例(25%)经TEAPT阳性中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危险因素至少2项。9例阴性者2项危险因素2例,其中1例孤立性U波倒置,合并阳性者计4例,经冠脉造影均有1支及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不是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经TEAPT阳性或有孤立性U波倒置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2项者应尽快作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318例冠脉造影病例,对照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冠脉造影中确诊为冠心病157例为冠心病组;余161例为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冠脉单支病变54例,多支病变(2支以上)103例。318例中有ST-T段改变的为256例,冠心病组有ST-T改变者106例,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41.4%、67.5%;心电图对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检出率分别是77.8%、62.1%,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其中以单支病变较为敏感,对多支病变敏感度较低,可以作为拟诊冠心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旭东 《吉林医学》2009,30(23):2991-2992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7例房颤患者66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41例有体表心电图ST-T。阵发性房颤68例,持续性房颤39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结果:①107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41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19例(46.3%);无缺血型ST-T改变66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4例(21.2%);②持续性房颤39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9例(48.7%)。阵发性房颤68例中冠脉造影正常者8例(11.7%)。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不能盲目认为冠心病是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脉狭窄直径≥50%)40例,占51.28%;阴性38例,占48.72%。冠心病组40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30例,占75%;非冠心病组38例患者中,ST-T改变20例,占52.63%。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脉狭窄直径≥50%)40例,占51.28%;阴性38例,占48.72%。冠心病组40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30例,占75%;非冠心病组38例患者中,ST-T改变20例,占52.63%。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总结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探讨。方法总结分析19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ST-T的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价值,ST-T有动态变化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ST-T无动态变化的患者,心电图无ST-T动态演变的患者应尽早做冠脉造影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胡慧  郑亚西 《右江医学》2011,39(4):432-433
目的分析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了解疑似病例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正常冠脉所占的比例。方法随机抽取88例冠心病疑似病例,对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据有无典型心绞痛将88例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的阳性率。并根据静息心电图有无缺血性ST-T改变将其分为C、D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的阳性率。结果 A、B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冠心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冠心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冠心病疑似患者应及早完善冠状动脉病变检查,建议行冠脉造影,便于明确诊断及早期进行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与治疗。排除冠心病后可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对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后,实施心电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的结果将其分为A组(ST-T段动态变化)和B组(ST-T段无动态变化),并以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冠心病患者的患病血管支数不同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两亚组患者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计算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本文1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有534例,诊断阳性率为44.50%。将A、B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各自的确诊率分别为66.03%和34.98%,伴ST-T段动态改变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534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比较其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检出阳性率,结果为69.20%和6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分别为66.03%、65.02%、65.33%。结论通过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可以对冠心病的发生进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