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研究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及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均阳性),根据发病时间分为EOS组(生后≤72 h发病,n=60)、LOS组(生后>72 h发病,n=43),对EOS组及LOS组患儿基本情况、起病症状、致病菌分布、实验室检测、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选入败血症患儿103例(血培养均阳性),其中EOS组60例(58.2%),LOS组43例(41.7%)。EOS组与LOS组患儿出生时羊水污染发生率[36.7%(22/60)与7.0%(3/43)]、孕母发热率[15.0%(9/60)与2.3%(1/43)]比较,EOS组均高于LOS组(χ2值分别为12.013和4.590, P值均<0.05);LOS组与EOS组患儿中早产儿[79.1%(34/43)与...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败血症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生率近几十年改变不明显,但多数资料显示病原菌确有很大改变。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将我院20G3~2004年收治的20例败血症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在我国虽已有所下降 ,但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 ,目前仍然是引起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活产婴的 1‰~ 1 0‰ ,国内病死率在 1 2~ 2 0 5%这间。在国际儿童年 ( 1 979年1 0月 )于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围产新生儿学术会议上 ,反映出新生儿败血症是常见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 ,特别是重庆医学院儿科医院吴仕孝教授在大会发言 ,做了生动报告。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围产新生儿工作者对有关新生儿败血症的防治作了大量的工作。首先 ,1 987年在杭州召开的有关新生儿感染与呼衰的学术会议上制定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 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平均胎龄(31.9±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584.1±620.9)g,发生LOS的中位年龄为19.0(13.0~27.0)d,早产儿203例、足月儿20例。共检出234株病原菌,以G-菌检出最多(128株,54.7%),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77株;G+菌69株(29.5%);真菌37株(15.8%)。不同年份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菌和真菌均以2016年检出率最高,G+菌以2014年检出率最高。G+菌、G-菌及真菌组之间发病时间、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抗生素暴露率及病死率差异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表现与高危因素,为新生儿LOS的早期预防与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揭阳地区三家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LOS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在此三家医院住院的未发生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归纳统计LOS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S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应差59例(65.6%)、发热53例(58.9%)、皮肤颜色异常51例(56.7%)、喂养不耐受38例(4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胎龄≤34周、无创辅助通气≥7d、出生体重<1500g、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发生L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OS新生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胎龄≤34周、无创辅助通气≥7d、出生体重<1500g、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气管插管等新生儿LOS的高危因素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近期我院新生儿科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期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对1998年6月-1999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的70例患儿,总共血培养出细菌77株.用VITEK-AMS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为主要致病菌,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均超过75%,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氟哌酸高度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株及肠球菌株.几种杆菌(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等)对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对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霉素敏感.未测出ESBLs.本组资料显示绝大部分病例为非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和真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住院费用.方法 对236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G+ 菌败血症110 例,G-菌败血症68 例,真菌败血症58 例.结果 G+ 菌组足月儿占62%,G-菌组足月儿占38%,真菌组早产儿占86%,真菌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 菌组和G-菌组(P-菌组、真菌组中多胎所占比例高于G+ 菌组(P-菌组胎膜早破>18 h、羊水Ⅲ度污染、早发型败血症的比例均高于G+ 菌组和真菌组(P+ 菌组起病症状为体温异常、脐炎或疱疹的患儿比例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结论 G+菌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G-菌败血症多见于早发型;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呼吸暂停、血小板减少,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细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10年来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89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对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分别为52.8%和47.1%.其中早产儿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7%;足月儿组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大致相同.两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产儿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病死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较足月儿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两者的病原菌构成有差异,根据其感染特点、胎龄迅速准确判断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伤残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近期我院新生儿科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其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对1998年6月-1999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的70例患儿, 总共血培养出细菌77株。用VITEK-AMS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为主要致病菌,几乎全部对霉素耐药,对红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均超过75%,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氟哌酸高度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株及肠球菌株。几种杆菌(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等)对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对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霉素敏感。未测出ESBLs。本组资料显示绝大部分病例为非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108例中早产儿58例,近足月儿22例,足月儿28例;早发型败血症55例,晚发型败血症53例.以出生体重及胎龄评估,均以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新生儿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占45.4%,革兰阴性菌占54.6%,真菌3.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早发型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3%)、表皮葡萄球菌(23.6%),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8.3%).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及万古霉素药物对葡萄球菌敏感度100%.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度较好,未发现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大致相同,病死率以早发型败血症为主.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小时后发病),比较分析两组情况。结果早发组74例、晚发组63例。早发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组(21.6%对7.9%),早发组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9.2%对17.5%)、颅内出血(37.8%对19.0%)、呼吸衰竭(29.7%对14.3%)、低血糖(16.2%对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0%,对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敏感率为71.8%~90.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均7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达97%。结论早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较晚发型并发症更多。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尤其在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疾病进展隐匿、迅速,目前的诊断方法不够理想,易误诊、漏诊从而导致高病死率。故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极为重要。文章就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检查研究进展,包括病原菌培养、外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新的研究尝试作一综述,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后3 d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中的诊断价值,拟定不同胎龄段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龄段PCT诊断EOS的阈值。方法 纳入确诊败血症109例、临床诊断败血症215例、非败血症36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胎龄段、时龄段新生儿PCT水平诊断EOS的最佳阈值,比较PCT与血培养的诊断价值。结果 确诊组中胎龄<34周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胎龄≥ 34周患儿(P < 0.05)。胎龄≥ 34周患儿在不同时龄段<12 h、12~<24 h、24~<36 h、36~<48 h、48~<60 h、60~72 h,PCT诊断EOS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588、4.960、5.583、1.710、3.570、3.574 ng/mL,灵敏度分别为0.688、0.737、0.727、0.732、0.488、0.333,特异度分别为0.851、0.883、0.865、0.755、0.930、0.900。生后36 h内PCT的曲线下面积较血培养大(P < 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胎龄≥ 34周)及足月儿在PCT诊断EOS时可采用共同的标准,但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需单独考虑。PCT诊断不同时龄段EOS患儿有不同的最佳诊断阈值,生后36 h内PCT在EOS中的诊断价值比血培养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影响。方法 78例足月EOS新生儿设为研究组(EOS组),60例无感染相关临床和/或实验室表现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及其母亲均在产后72h内采血进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及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情况。结果两组母亲和新生儿之间血清25-OHD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EOS组:r=0.797,P0.01,对照组:r=0.929,P0.01)。EOS组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OS组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母亲孕末期3个月补充足量维生素D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血清25-OHD水平与足月新生儿EO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ince the 1990s, finding the most efficient markers or combinations as predictors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has been the hot topic of studies. But there is no review of such biomarkers detected in umbilical blood at birth. By comparing clinical values of common inflammatory markers detected in cord blood shortly after birth,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find the most performing one or the most efficient combination that might be potentially used in birth room, as the earliest predictor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Data sources

We searched PubMed and Elsevier??s Web of Science for studies evaluating cord bloo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relation to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Results

Among C-reactive protein (CRP), procalcitonin (PCT), IL-6, IL-8, TNF-?? and IL-1??, none of them could be used individually to establish or exclude the diagnosis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but PCT, IL-6 and IL-8 have great superiority to CRP, TNF-?? and IL-1??. When combined with other hematological marker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the clinical reliability of PCT, IL-6 and IL-8 could be improved. Prolonging the sample collection time window seems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IL-6 and IL-8.

Conclusions

More researches focus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umbilical cord biomarkers in different clinical settings are needed to achieve clearer conclusions. Multi-center, large-sized analysis, especially examining groups of cytokines, is also expected.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小婴儿早发型与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炎性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GBS败血症的小婴儿,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7日龄内)及晚发组(7~89日龄),比较两组的围生期因素、临床特点及相关炎性指标。结果收集GBS败血症小婴儿71例,早发组43例、晚发组28例。早发组中位发病时间5小时,晚发组中位发病时间17天。早发组的初产、早产、胎膜早破、胎膜早破≥18 h、气促/呻吟、肺炎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减少比例均高于晚发组;发热发生率、达到最低白细胞数时间及血小板最低值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 4 例,均为早发型,其中 3 例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两组小婴儿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早发型 GBS 败血症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要表现,易合并血小板减少,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率高;晚发型GBS败血症以发热为首要表现。血液及脑脊液培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亲分娩前使用抗生素与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及晚发型败血症(LOS)发生以及病原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胎龄≤33周,生后24h内住院,住院时间≥24 h的单胎早产儿;将母亲分娩前使用抗生素时间≥4 h作为抗生素组,未使用或使用抗生素时间4 h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EOS和LOS的比例和致病菌情况。结果共入选629例早产儿,其中抗生素组232例,对照组397例。抗生素组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临床羊膜炎、产前激素24h、EOS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OS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 29例,5例(17.2%)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抗生素组EOS 16例,血培养阳性11例(68.8%),革兰阳性(G+)菌6例(37.5%),G-菌5例(31.3%);对照组EOS 13例,血培养阳性5例(38.5%),G-菌4例(30.8%),G+杆菌1例(7.7%);均以非耐药菌为主,两组EOS早产儿血培养阳性率和G+菌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 75例,5例(6.7%)合并化脓性脑膜炎,与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LOS 29例,血培养阳性17例(58.6%),G+菌6例(20.7%),G-菌9例(31.0%),真菌2例(6.9%);对照组LOS 46例,血培养阳性23例(50.0%),G+菌14例(30.4%),G-菌8例(17.4%),真菌1例(2.2%);均以耐药菌为主,两组LOS早产儿血培养阳性率以及G+菌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分娩前使用抗生素,既没有减少早产儿EOS和LOS的发生概率,也未改变病原菌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