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后、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胰高血糖素、血常规、血压、肝肾功能、腰围,治疗3个月后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磷酸西格列汀治疗1、2、3个月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胰高血糖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5)。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腰围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有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抑制α细胞活性的作用,同时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糠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选择的4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降糖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观察3个月,观察期间监测FFG、PPG、HbA1c 、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血糖控制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HbA1c,使治疗达标,减少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早餐前口服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诺和灵30R皮下注射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早餐前口服治疗。结果:两组FPG、2h PG、HBA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2h P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胰岛素用量非常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并能够较好地对血糖的含量进行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降低,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将96例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治疗组43例,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3例用二甲双胍片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 FBG、PBG、HBAIC、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体重指数变化,消化道副作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FBG、PBG、、BMI HBAIC均有下降,但治疗组各项指标更接近理想指标,消化道副作用更少.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胰岛素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可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马红梅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43-145
目的 探究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将这些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胰岛素注射治疗,给予研究组实施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FBG、2 h PBG、HbAIc、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变化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靖清 《求医问药》2014,(18):169-170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应用甘精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FPG为(11.2±1.7)mmol/L,2h PG为(14.3±2.1)mmol/L,Hb A1c为(8.7±1.3)%,BMI为(24.3±2.5)Kg/m2;对照组患者的FPG为(11.3±1.5)mmol/L,2h PG为(14.5±2.3)mmol/L,Hb A1c为(8.8±1.5)%,BMI为(24.5±2.2)Kg/m2,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FPG为(6.5±1.6)mmol/L,2h PG为(8.0±1.8)mmol/L,Hb A1c为(6.1±0.8)%,BMI为(23.4±2.6)Kg/m2;对照组患者的FPG为(6.7±1.4)mmol/L,2h PG为(9.4±1.6)mmol/L,Hb A1c为(6.8±0.6)%,BMI为(25.9±2.1)Kg/m2,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29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0%;在对照组29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有8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4.35,P=0.0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观察10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磷酸西格列汀,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8-111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研究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运动生活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1)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 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G、2 h PG、Hb 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BMI、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IN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MI、HOMA-IR低于对照组,FIN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指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糖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吴素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96-2198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86例(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初发T2D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组,各43例。二甲双胍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接受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二甲双胍组(81.40%)(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FPG、2 h PBG、HbA1c水平较二甲双胍组低(均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33%)低于二甲双胍组(18.60%)(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效果确切,能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岑兴鸣 《当代医学》2014,(16):143-144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索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稳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配合45 mg·kg-1链脲佐菌素饲喂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磷酸西格列汀组大鼠以磷酸西格列汀10 mg·kg-1灌胃(n=8),模型组大鼠以等体积PBS灌胃(n=8)。12周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血糖水平,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运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凋亡的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组织中ATP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线粒体基因组DNA与细胞核基因组DNA的比例;采用半定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线粒体标志蛋白TOMM20,HSP60和VADC的蛋白水平;磷酸西格列汀处理肝细胞HepRG后,采用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ATP含量,并用RT-qPCR法检测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包括COX 1,COX 3,ND 1和Cyb。结果:磷酸西格列汀的使用改善了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血糖升高、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相较于模型组[(0.22±0.03)pmol/min·mg...  相似文献   

15.
16.
周焰  韩亮 《安徽医学》2017,38(4):476-478
目的 分析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血脂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糖蛋白(HbAlc)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FBG(7.12±2.05)mmol/L、HbAlc(8.21±1.26)%、2 h PG(9.52±2.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FBG(9.36±2.05)mmol/L、HbAlc(8.27±1.69)%、2 h PG(13.10±2.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分别为(18.62±1.84)kg/m2、(13.25±2.36)mU/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1.65±2.05)kg/m2,(11.20±2.64)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的17.8%(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磷酸西格列汀应用观察,于治疗前及应用西格列汀治疗2,4,8,12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肌酐值及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为尚未应用西格列汀治疗前及应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结果应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4,8,1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明显的下降(P<0.05);12周后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较应用西格列汀前下降明显(P<0.01);血压、肌酐值、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西格列汀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同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给予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80例初发型T2DM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BMI)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BMI、HOMA-IR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初发型T2DM患者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更好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sitagliptin phosphate,SP)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②方法用5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sP治疗组(SP组),除NC组外,其余两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 eptozotocin,STZ剂量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治疗组每日灌胃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mg/(kg·d),分别采集各组大鼠3、6、8周后的尿液、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取一侧肾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③结果与NC组比较,造膜后大鼠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SP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VEGF的表达与DM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④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这类新型降糖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阿卡波糖单用或联用治疗新诊断老年 T2DM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0例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纳入本研究中,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研究组接受磷酸西格列汀+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及不良反应等,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 FINs、HOMA-B、HOMA-IR、HbA1c、2hPG、FBG 指数及血脂指数(LDL-C、TG、TC),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 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新诊断老年T2DM疾病联合使用磷酸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药物,可有效控制其血脂、血糖等指数,改善胰岛素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