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杜蓉  周晏林 《华西医学》2010,(10):1888-1890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60例需行中央静脉置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腋静脉穿刺行中央静脉插管,并于拔除导管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双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腋静脉穿刺侧上肢作为穿刺组,对侧上肢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两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央静脉置管平均时间为(14.7±7.4)d,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组2例患者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无肺栓塞发生,28例患者(47%)拔除的导管周围可见纤维蛋白套形成,经上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例患者(8.3%)腋静脉不完全栓塞,2例患者(3.3%)腋静脉完全栓塞。在中央静脉置管时间≤6d的患者中,无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时间在7~14d的患者中,2例(3.3%)腋静脉血栓形成;5例(8.3%)腋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置管时间≥15d(P〈0.01)。7例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2~3次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10±2.5)min,与无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平均穿刺所需时间(14±9)min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6%。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定期随访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深静脉置管患者早期预防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症状检查组患者,即深静脉置管术后出现局部症状申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被诊断为血栓形成的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栓分级情况;对25例随访检查组患者,即深静脉置管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随访病例,观察血管内膜是否光滑,血流变化,导管壁是否规整及血栓形成部位、大小、形态、血流通过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血栓形成分级情况。结果症状检查组血栓以Ⅲ、Ⅳ、Ⅴ级为主,11例血管横断栓塞面积超过70%,其中7例颈内静脉完全栓塞。随访检查组血栓多以Ⅰ、Ⅱ级为主,仅1例为Ⅲ级血栓。结论对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小血栓病变。  相似文献   

3.
成芳  刘为红  鲍爱琴  闻曲 《护理学报》2010,17(12):65-66
对348例PICC患者中的9例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原因分析。9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后2周内血栓形成,另2例分别在置管后第45、第90天发现血栓形成。原因分析:2例由导管异位到颈静脉所致,1例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其余与患者处于肿瘤晚期、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高有关。对策:如PICC带管患者出现颈部不适,及时行血管B超探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早期血栓及导管异位发生;置管时选择静脉应避开放射治疗侧肢体,对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症状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是否为血栓;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升高者,征得医生同意采取预防性抗凝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置管建立紧急血液透析路径的可行性。方法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及监测下,为38例急诊血液透析患者行右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入术。结果38例患者中37例1次置管成功,1例因颈内静脉血流量不足和血管张力低而置管失败。本组患者置管时间13~738d,平均95d。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能清晰分辨右颈内动静脉,可避免置管盲目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很好解决了急诊透析的血管通路,且根据病程需要可做中长期留置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器官移植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其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与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穿刺者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2004-11/2007-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一医院收治,预计穿刺较困难的肝移植及肾移植手术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彩超定位组应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定期监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置入导管所在血管的血流情况、有无血栓形成或栓塞及飘浮导管的位置是否合适等。结果: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彩超定位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1)。②彩超定位组46次穿刺操作均一次成功,43次经颈内静脉单壁直接穿入,3例次穿过双壁,经稍退针后成功穿入,无一例次发生误穿动脉或其他并发症;对照组45次穿刺中,一次直接成功者20例次,6例次曾误穿入动脉。③21例肝移植患者均成功置入飘浮导管全程行有创心功能监测,术后监测发现4例有早期血栓形成。结论:①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器官移植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时进行立体定位,引导穿刺置管,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②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对121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进行彩超检测,对比静脉内形成血栓病例组(血栓组)与未形成血栓病例组(对照组)的8个因素:性别、年龄、肿瘤类别、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D-二聚体。结果:121例肿瘤患者中79例颈内静脉内形成血栓,42例颈内静脉内未见血栓;血栓可附着于静脉的前壁、后壁、静脉瓣处及内置管表面。在两组资料的凝血指标中仅D-二聚体的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升高提示置管后的肿瘤患者静脉内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增大,彩超可明确诊断静脉内血栓,结合检测D-二聚体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高危血透病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减少穿刺并发症,追踪监测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转归。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0年4月期间需要紧急血透的尿毒症高危病例5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部位的筛选、定位,以及置管术后并发症的超声监测。结果:57例中55例一次性进针穿刺置管成功,1例二次进针置管成功,1例因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改行股静脉穿刺,术后即时超声显示导管位置准确,未见有误入动脉、周围组织血肿等情况发生;17例彩超检查发现导管周围血栓形成;11例拔管后颈内静脉见附壁血栓,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现象。结论:尿毒症患者在彩超引导下颈静脉穿刺定位、导管留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规避穿刺并发症;术后超声监测,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拔管后颈静脉内附壁血栓的追踪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治疗需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2例和对照组108,实验组患者在视锐5TM超声引导系统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对照组患者采用盲穿。结果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置管所用时间,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B型超声引导PICC穿刺可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邓伟英  冯婉茹  袁媛 《护理学报》2018,25(23):60-62
目的 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相关性无症状血栓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为血栓早期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中心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80例,在患者置入导管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置管侧肢体、锁骨下、腋下、颈内静脉,了解是否发生无症状血栓,记录无症状血栓出现的时间、统计发生率。结果 无症状血栓的发生率为41%,中位数时间为第8天,其中19%(15/80)发生在置管后7 d,18%(12/65)发生在置管后8~14 d,8%(4/53)发生在置管后15~21 d,4%(2/49)发生在置管后22~28 d。结论 耐高压双腔PICC相关性无症状血栓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能发现无症状血栓。肿瘤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对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的患者应早期进行筛查,为早期治疗护理提供依据,降低血栓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血栓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7例,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上方2 cm处、肘窝上方10 cm处和腋窝4个部...  相似文献   

11.
32例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显像,明确右侧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尿毒症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28例1次成功,1例进针3次穿刺成功,2例穿刺失败,1例因颈内静脉血栓不能穿刺,穿刺成功率93.5%,无1例出现误穿颈动脉和气胸等穿刺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75例(190条)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5例(190条)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高频超声正确诊断158例(173条),误诊7例(7条),漏诊10例(10条),诊断准确率91.1%(173/190)。误诊7例分别为神经纤维瘤1例,混合型血管瘤1例,腓肠肌血肿5例。所有患者发现后均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治疗后1、3、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部分再通或完全再通,均无小腿深静脉主干蔓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声像图特征:静脉管腔明显增宽,管腔内低回声充填,长轴呈管状或树枝状,短轴为圆形或椭圆形,适度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大多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血栓的位置、形态、类型、管腔阻塞情况及血流状态,有助于明确诊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同时对治疗效果可以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3.
超声对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2例患者的小腿肌肉内深静脉(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及腘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位于左侧21例,右侧17例,双侧4例.超声随诊发现经治疗的患者中,2例血栓溶解,37例血栓未出现延伸;3例未遵医嘱者2例出现血栓延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监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可以作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制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2例疑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US观察49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与DSA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96%,行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3(>0.65).结论 CDUS具有无创、实时、安全可靠的特点,是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对CDUS结果阴性患者需动态观察、定期超声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评价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的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介入治疗前后肝脏、脾脏等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4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放置支架后,局部血栓的超声图像特点;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凝剂分为原始剂量组(20例)和调整剂量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图像特点,根据图像特点来指导抗凝药物的使用;比较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肝静脉成行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液流速的变化,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肝脏、脾脏的彩超指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②介入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48例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在疾病早期均有血栓,其中13例原始剂量组患者有血栓形成,而调整剂量组的患者仅4例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形成血栓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调整剂量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原始剂量组。③肝静脉成形介入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流速度由术前的(5.34±1.62)cm/s上升到介入治疗后的(16.57±1.43)cm/s,介入治疗前后的流速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之差与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扩张程度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r=0.97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定性、定量的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明确支架是否通畅,可作为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主要的随诊手段。在评价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及指导抗凝剂的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临床诊断布加综合征以及监测布加综合征治疗疗效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介入超声在移植肝动态观察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肝内结构及胆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57例肝移植患者移植肝术后正常及并发症的超庐影像表现。【结果】超声诊断了移植肝急慢性排斥反应28例,复发肝脏病变15例,胸腔积液50例,腹腔积液42例,2例肝动脉血栓,2例肝静脉血栓,1例门静脉血栓及吻合口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7例胆道感染,对部分患者进行了介入诊断及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及介入超声在移植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大隐静脉曲张经射频闭合术后,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对其的呈像特点及随访价值.方法 68例大隐静脉曲张行射频闭合术的患者(共90支血管),于术前1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 术后6~12个月73%~81%的大隐静脉成闭锁或血栓样物质形成,术后3个月 93%大隐静脉几乎无血流显示,术后12个月后又有4.4%再通.结论 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术后的随访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合并门静脉栓塞者进行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例合并门静脉栓塞的患者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发生门静脉再栓塞5例,均为术前门静脉完全栓塞者;发生下腔静脉栓塞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2例;胸腔及腹腔积液各20例。结论合并门静脉栓塞者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情况.结果术前超声发现1例门静脉主干异常;术中超声发现1例肝动脉栓塞;术后超声诊断1例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及1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结论在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