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超声评价Perthes病髋关节血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erthes病髋关节血流的彩色多普勒成像特征.方法 Perthes病患儿45例,均为单侧股骨头坏死,健侧为自身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髋关节结构,监测病变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Perthes病患儿病侧股骨头关节面均显示异常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患侧关节囊内血流信号稀少,36例患侧股骨头骨骺终末血管及外侧颈升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 超声可清楚显示Perthes病股骨头软骨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能监测髋关节细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早期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80例,均为单侧发病,以自身健侧为对照(健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儿治疗前髋关节滑膜内细小血管的血供情况和血流频谱进行检测评价,并在治疗后4天和8天随访患侧髋关节滑膜内血流.结果 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患侧髋关节均显示异常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治疗前患侧髋关节滑膜内血流信号较健侧明显增加, 治疗后4天患侧髋关节滑膜内的血流信号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后8天患髋滑膜内血流信号基本同健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监测髋关节滑膜内的血供改变,对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时经颈外-眼-颈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前瞻性检查42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眼动脉、颈外动脉,并与30例颈内动脉正常的受试者比较,分析侧支循环的超声特征.结果 42条颈内动脉中,40条(95.2%)慢性闭塞由患侧颈外-眼-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与健侧和正常组比较,表现为眼动脉逆向血流,峰值后移,峰值血流速度增加,加速时间延长,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P<0.01).2条急性栓塞(4.8%)由健侧颈内-患侧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表现为眼动脉正向血流,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结论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时患侧颈外-眼-颈内动脉侧支循环参与代偿,急性栓塞仅由健侧颈内-患侧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于上肢无脉症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0月的50例上肢无脉症患者做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总结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比较患侧、健侧肱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比较不同病因患者锁骨下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结果:健侧肱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高于患侧(P<0.05);健侧肱动脉的内径大于患侧(P<0.05)。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锁骨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动脉硬化闭塞患者(P<0.05);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锁骨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内径大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动脉硬化闭塞患者(P<0.05);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和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锁骨下动脉内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于上肢无脉症患者诊断中,超声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部位、程度和周围组织,有效提供血流动力学、形态学等信息,进而明确病因和狭窄程度,可作为上肢无脉症首选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新生儿早期室管膜下出血(SHE)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 检测早期SHE患儿25例,共35条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25例(50条ACA)无颅内疾患新生儿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15例单侧SHE患儿患侧与健侧ACA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SHE组患侧大脑前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PV)及舒张期血流速度(DPV)高于正常新生儿SPV及D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E组中单侧SHE患儿的患侧SPV及DPV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患儿早期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其进行评价,并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SHE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CDFI对椎动脉发育不良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对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VividDimension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80例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内径、管壁及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观测。结果71例椎动脉发育正常,9例椎动脉发育不良,均为单侧。发育正常组两侧管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发育不良组患侧与健侧管径及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发育不良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且简便、快捷、无创,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比较2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方法 27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超声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和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27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8例,内径1.0~4.4 mm,血流速度100~420 cm/s;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均引起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及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患侧明显低于健侧,患侧椎动脉出现反向血流,桡动脉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反向椎动脉血流有一定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对完全性SSS做出诊断,部分性SSS可辅助于脉冲多普勒和束臂试验明确诊断.完全性和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患侧椎动脉反向血流和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完善与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6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湖南省康复中心治疗的32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以及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患者的MCV检查、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康复作用。方法: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均采用患肢全经电针及按摩、健肢巨刺治疗。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39例中上、下干型及病程≤6个月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于全臂丛型及病程6个月的患儿(均P0.05)。结论: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获较好疗效,而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腋-腋动脉转流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 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例腋-腋动脉转流术后患者的腋动脉、转流人工血管及椎动脉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结果 2例腋-腋动脉转流术后患者出现患侧椎动脉潜在性逆流(2/19),5例出现患侧椎动脉不完全性逆流(5/19)。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腋-腋动脉转流术后疗效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海柱  胡大一  宋先忠 《临床荟萃》2009,24(18):1571-1573
目的观察终止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术后血脂水平以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i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于术后短期停药,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肱动脉直径、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术后停药与停药前比较,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明显减小(6.3±0.2)%VS(11.2±0.5)%,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减低(4i2.6±50.4)%VS(568.7±47.6)%(均P〈0.05);血清NO减少,内皮素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术后停用他汀治疗可损伤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建议术后早期恢复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超声对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甲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亚甲亢患者和正常人各40例行甲状腺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测量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各参数,两组间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亚甲亢组甲状腺体积增大,17例患者甲状腺血供丰富或较丰富,腺体内结节血供呈3级表现,STA流速增大,左右ST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分别为(62.75±12.08)cm/s和(68.55±15.77)cm/s,搏动频率(81.63±5.05)次/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甲亢有着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肱动脉血管弹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T技术,检测32例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颈总动脉主干、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和肱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RA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主干IMT为(0.69±0.13)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为(0.85±0.12)mm,与健康对照组的(0.57±0.09)mm、(0.72±0.12)mm相比均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5、3.996,P均<0.01);RA组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率为21.9%(7/3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7%(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Fisher精确概率检验)。RA组患者肱动脉FMD为(7.13±5.22)%,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6.1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P<0.01);RA组患者肱动脉PWVβ为(8.23±1.76)m/s,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79±0.82)m/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902,P<0.01)。结论病程大于5年的女性RA患者肱动脉弹性功能明显下降,应用ET技术评估肱动脉弹性能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血管内径变化(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DTNG),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检测其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据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Ea/Aa〉1组)23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Ea/Aa〈1组)27例。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嘲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Ea/Aa〈1组患者DTRH低于Ea/Aa〉1组(P〈0.01)。DTNG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患者DTRH与Ea/Aa和Ea呈正相关(r=0.70,P〈0.01和r=0.38,P=0.01),与Aa呈负相关(r=-0.30,P=0.0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DTRH与Ea/Aa、年龄、收缩压有关联(r′=0.63,P〈0.01;r′=-0.21,P=0.04;r′=-0.21,P=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中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CDFI对我院7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放疗前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75例经阴道CDFI提示宫颈癌的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治疗后58例肿瘤直径明显缩小至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所有病例肿瘤周边及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治疗后58例肿瘤周边及其内部血流信号逐渐减少至消失;治疗前后宫颈肿瘤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速度(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75例患者较容易检测到子宫动脉速度,RI值较低,治疗后74例子宫动脉Vs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I值升高,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RI、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CDFI可对宫颈癌的术前诊断,介入治疗和放疗的疗效判断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评价门静脉血流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成年人门静脉血流正常值。方法采用MRI电影相位对比法对82例正常成年人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定量研究,并对不同性别、年龄(30岁前、30岁后)分组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比女性门静脉增粗(1.31±0.18)cm vs(1.22±0.17)cm(P〈0.01),血流量增多(16.17±3.99)cm^3/s vs(15.23±3.35)cm^3/s(P〈0.01),但门静脉血流速度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百分位数提出成年人MRI电影对比法门静脉血流参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确诊114例脑梗死患者和9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 (1)脑梗死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梗死组脑血管血流速度异常率、搏动指数(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梗死-胰岛素抵抗组的血流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胰岛素抵抗组的动脉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梗死组中,胰岛素抵抗与血流速度降低呈负相关(r=-9.19,P<0.05);与血流速度增高呈正相关(r=0.806,P<0.05);与正常血流速度无相关(r=-0.063,P>0.05);与搏动指数呈正相关(r=0.974,P<0.01)。结论 TCD可以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脑血管状态提供客观的信息。联合检查患者胰岛素抵抗和TCD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评估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腹壁下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检查150例正常人双侧腹壁下动脉,分别测其起始处内径(D1),脐外下方腹直肌鞘内腹壁下动脉内径(D2)及此处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各项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0条腹壁下动脉显示率100%,腹壁下动脉男女组各项参数包括D1、D2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搏动指数(p1)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阻力指数(RI)则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腹壁下动脉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获取术前检测有重要作用,同时能作为鉴别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手段,是检测腹壁下动脉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手部断指行再植手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同单纯实施肌间沟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0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C组(30例)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的感觉阻滞情况及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4±1.36min,明显短于A组(3.82±1.91min)和B组(5.25±1.52min)(P<0.05)。C组麻醉效果为100%,明显优于A组的90.0%和B组的93.3%(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阻滞和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模拟失重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环境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研究对象为16位健康男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0.38±2.00)岁,身高(174.75±3.85)cm。受试者取-6°头低足高位,连续卧床21d。受检者空腹8h以上,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采用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安静状态下检测门静脉的血流变化。结果模拟失重后门静脉左右径和前后径均有增加趋势,但与模拟失重前1d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失重后1d门静脉最大流速即显著下降,由模拟失重前1d的(19.8±7.7)ml/s下降为(17.1±6.8)ml/s。模拟失重后3d、7d、14d和21d门静脉最大流速继续逐步下降,与模拟失重前1d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拟失重直立后,门静脉最大流速逐渐上升,至直立后7d上升为(18.7±7.4)ml/s,与模拟失重前1d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失重前1d门静脉的血流量为(1028.27±237.14)ml/min,模拟失重后1d门静脉血流量即下降为(906.23±209.89)ml/min,此后的3d、7d、14d和21d,其血流量持续下降,与模拟失重前1d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拟失重直立后1d,门静脉血流量即上升为(934.29±217.13)ml/min,至直立后7d上升为(980.48±227.41)ml/min,与模拟失重前1d门静脉的血流量基本持平。结论模拟失重后,肝门静脉血流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变化类型为不适应型。临床应加强肝脏对抗失重环境的防护措施研究,以确保航天员的航天训练和太空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