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息肉中总IgE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IgE及嗜酸粒细胞(EO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以分析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鼻息肉、15例中鼻甲黏膜组织中总IgE阳性细胞表达;采用Chromotrope2R染色法检测EOS浸润情况。结果:①鼻息肉组织中总IgE及EOS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均P<0.01;②鼻息肉组织中总IgE与EOS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43,P<0.01)。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对鼻息肉中EOS浸润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21例鼻息肉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TGF-β1,MMP-1、7、9以及TIMP-1的蛋白表达量,并比较他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GF-β1、MMP-7、MMP-9及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慢性鼻窦炎组织中TGF-β1和TIMP-1相比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③鼻息肉组织中MMP-7的表达比慢性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显示出不同的TGF-β1、MMP-7、TIMP-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STAT6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嗜酸粒细胞(EOS)浸润聚集的作用,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鼻息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鼻息肉组)30例和同期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切除的下鼻甲组织(对照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下鼻甲黏膜中STAT6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TAT6和EOS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6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鼻息肉的上皮细胞、腺体细胞和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的细胞质中。鼻息肉组中STAT6的表达与EOS浸润程度一致(P〈0.01)。结论:STAT6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及其对EOS浸润聚集的作用,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鼻腔黏膜的表达水平,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5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为MEBT/MEBO组,对照组为空白组,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检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2周术腔黏膜组织中的MMP-9和EOS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术腔黏膜组织中EO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MMP-9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创面处理,能够明显加速术腔上皮化,可能与通过抑制MMP-9降低EOS在鼻黏膜局部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5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和11例正常鼻甲黏膜组织进行TNF-α检测.结果 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NF-α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对鼻息肉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激素治疗前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运用HPIAS-1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激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治疗前,TGFβ1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表达,且多数为强阳性和阳性;激素治疗后,TGFβ1在黏膜上皮、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其平均光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TGFβ1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激素可能通过降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TGFβ1含量而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息肉中IgE及GM-CSF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组织中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标本中GM-CSF含量,同时观测2组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IgE与GM-CSF的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0.62,均P<0.01),鼻息肉组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 与鼻息肉水肿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下鼻甲黏膜30例和鼻息肉组织60例。鼻息肉组Ⅱ型1期10例, 2期15例, 3期25例,Ⅲ型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1在不同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不同类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鼻息肉上皮层AQP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P<0 01); 不同分型分期鼻息肉上皮层AQP1的阳性细胞数又有差异,Ⅱ型3期和Ⅲ型鼻息肉显著低于Ⅱ型1期鼻息肉(P<0 01); 而在鼻息肉血管内皮及腺体细胞中的AQP1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P<0 01); (2)Ⅱ型3期和Ⅲ型鼻息肉血管内皮中AQP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Ⅱ型1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上皮下组织(P<0 01)。结论:AQP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黏附分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25例鼻息肉标本和9例下鼻甲黏膜标本,分别行ICAM-1、VCAM-1、VEGF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种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鼻息肉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ICAM-1、VCAM-1和VEGF均可表达于鼻息肉血管内皮、间质及炎症细胞,且在鼻息肉血管内皮、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中的表达趋势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 ICAM-1、VCAM-1可能与EOS等炎症细胞附壁浸润活化过程关系密切,VEGF可能启动并加强这一病理变化。它们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分泌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黏附分子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分泌水平与表达部位,借以探讨其与鼻息肉可能的病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5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组织匀浆中E选择素水平,以9例鼻中隔手术患者之代偿肥大的下鼻甲后端黏膜作为对照(对照组);同时对上述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E选择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E选择素浓度为(42.58±13.52)μg/L,对照组为(11.35±3.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选择素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腺体上皮、间质和浸润炎症细胞上。鼻息肉组腺体上皮阳性表达率为92.0%,对照组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在血管内皮上阳性表达率为84.0%,对照组为44.4%;鼻息肉组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阳性表达率为92.0%,对照组为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E选择素在血管内皮上的表达和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1)。结论:高表达的E选择素可能通过参与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活化、增殖,从而在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IL-15mRNA在鼻息肉与下鼻甲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Bcl-2、Bcl-XL表达的关系,明确鼻息肉中IL-15的来源,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24例鼻息肉与8例下鼻甲的IL-15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Bcl-2及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 鼻息肉组中IL-15mRNA在黏膜下固有层浸润的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有很强的表达,与下鼻甲组IL-15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mRNA在多数鼻息肉中的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有表达,且强于在下鼻甲组的表达。黏膜下固有层炎症细胞IL-15mRNA的表达与Bcl-XL的表达有相关性(r=0.592)。结论 IL-15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位于黏膜下固有层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并通过Bcl-XL途径诱导的凋亡抑制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IL-15在鼻息肉中黏膜下腺体的表达强于在下鼻甲中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黏膜下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FTR)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7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下鼻甲组)中CFT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FTR在上述2组组织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并且优势表达于鼻息肉。CFTR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呈较为单一的顶上膜表达,而在鼻息肉中呈顶上膜表达和细胞质表达并存;②鼻息肉组CFTR的黏膜上皮阳性细胞顶上膜表达的强度值(1.921±0.310)显著高于下鼻甲组(0.971±0.214)(P<0.05)。鼻息肉组CFTR的上皮阳性细胞质表达的强度值(2.036±0.439)亦显著高于下鼻甲组(0.550±0.366)(P<0.05)。结论:氯离子通道CFTR蛋白的过度表达和异常表达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情况,探讨IL-17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鼻息肉21例、变应性鼻炎18例及单纯中隔偏曲12例中IL-17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并计数E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发现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下固有层、鼻息肉组织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17表达;②检测3组中免疫组织化学IL-17阳性细胞数、IOD(IL-17阳性表达吸收度值)及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发现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数与IL-17阳性细胞数在鼻息肉中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06,P<0.01,在变应性鼻炎中两者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446,P<0.05。结论:①IL-17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有表达,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作用,可做为深入研究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指标;②推断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发病中IL-17亦有趋化E...  相似文献   

14.
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在维护正常鼻生理功能及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明确AQP-5在下鼻甲和鼻息肉组织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取30例鼻息肉组织和12例下鼻甲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贯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5在下鼻甲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下鼻甲AQP-5的黏膜固有层腺体的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高于鼻息肉组织;而鼻息肉组织AQP-5的血管内皮的阳性细胞表达则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组织。结论:AQP-5在鼻息肉组织固有层毛细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呈过度表达,在腺体表达减少,AQP-5在病理状态下对鼻息肉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MUC5AC在人类鼻息肉及下鼻甲黏膜上皮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UC5AC与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黏液过量分泌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2 7例鼻息肉、1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及 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上皮MUC5AC的表达。结果 :鼻息肉黏膜上皮及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上皮MUC5AC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上皮 (P <0 .0 5 ) ,且MUC5AC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杯状细胞。结论 :MUC5AC在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上皮呈高表达 ,且阳性细胞为杯状细胞 ,表明MUC5AC确实对鼻息肉及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黏液过量分泌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EOS)的聚集和COX-2在阿司匹林三联征(ST)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94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鼻息肉组织,其中ST患者34例(ST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哮喘患者30例(ATA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OS的分布及COX-2的表达,并经统计学分析EOS、COX-2的表达和分布与临床病理和发病机制的关联。结果:EOS在3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均大量浸润,EOS计数均数分别为80.02±6.11、76.62±5.22、65.97±4.78,ST组、ATA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T组与A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黏膜下腺体、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中的EOS,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88.13±6.26、89.46±5.97、91.22±4.11,ST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组与A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浸润程度不同可能是ST患者接触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特有临床表现的炎症基础,COX-2在ST患者息肉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可能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转换及鼻息肉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感染件因子、炎性因子及缺氧条件下观察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无血清原代培养人鼻息肉及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以脂多糖10、100、1000μg/L,IL-1β20μg/L以及缺氧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上皮细胞3、6、9 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IF-1α、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缺氧条件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明显表达,且两者无明显差异,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作为组织缺氧标志;②鼻黏膜上皮细胞在感染性因子、炎性因子及缺氧作用下,HIF-1α、VEGF表达增加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缺氧组表达最明显(P<0.05);③各组因素作用下鼻息肉组HIF-1α、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黏膜组(P<0.05);④HIF-1α、VEGF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70,P<0.05).结论:感染性因子、炎性因子及缺氧作用下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HIF-1α增加,进而诱导VEGF大量表达,是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roteinkinaseC ,PKC)在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 (eosinophlis,EOS)浸润增多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对 2 6例鼻息肉组织和 2 0例下鼻甲黏膜进行PKC和促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2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2 ,Bcl 2 )进行检测 ;用May Gr櫣nwald Giemsa(MGG)常规染色鉴别EOS。结果 ①EOS中Bcl 2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鼻息肉组均高于下鼻甲组 (P <0 0 1) ,而鼻息肉组EOS中Bax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均略高于下鼻甲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②鼻息肉组 2 6例EOS中均有PKC表达 ,而下鼻甲组EOS只有 7例偶有PKC表达。 2组标本EOS中PKC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且鼻息肉组嗜酸细胞中PKC与Bcl 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 (r1 =0 0 875 ,r2 =0 0 82 3,P <0 0 1)。结论 鼻息肉EOS中PKC表达增多与凋亡抑制密切相关 ,推测激活PKC传导途径是鼻息肉组织EOS凋亡抑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 ,以了解三者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 ,探讨粘附分子与 TNF-α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ICAM- 1、VCAM- 1及 TNF-α的单克隆抗体对 4 2例鼻息肉组织 (鼻息肉组 )和 16例鼻甲粘膜 (对照组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ICAM- 1、VCAM- 1及 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CAM- 1、VCAM- 1与 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 (r1 =0 .5 2 ,p1 <0 .0 1;r2 =0 .6 8,p2 <0 .0 1)。鼻息肉中两种细胞粘附分子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一致。结论 :1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而 TNF-α通过上调鼻息肉组织内皮细胞ICAM- 1及 VCAM- 1的表达 ,从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穿内皮迁移、聚集于组织局部 ,引起鼻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分布;观察AQP5在鼻息肉术后未复发及复发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研究AQP5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步探讨AQP5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程度与鼻息肉复发的关系。方法取63例鼻息肉组织和13例下鼻甲组织,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NIAQP5在下鼻甲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检NIAQP5在未复发和复发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鼻息肉上皮细胞层AQP5阳性细胞表达与下鼻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固有层腺体AQP5阳性细胞表达比下鼻甲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AQP5阳性细胞表达比下鼻甲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QP5在鼻息肉患者术后未复发组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QP5可能参与鼻息肉组织黏膜水肿的形成。AQP5的高表达可能与术后鼻息肉复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