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 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 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 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的诊断标准下,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老年人群(≥60岁)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方法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71例,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者65例,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IGT)者59例,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IGT IFG)者50例。分别以HOMA IR(HOMA-IR)指数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评价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经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分析显示,I-IFG组和IFG IGT组的HOMA-IR均高于NGT组(P<0.05);NGT组与IGT组两组以及I-IFG、I-IGT和IGT IFG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性别、年龄、BMI和HOMA-IR后分析显示,I-IFG组和IGT IFG组的H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GT组(P<0.05);而NGT和IG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的诊断标准下,老年人I-IFG仍是不同于IGT的一种糖调节受损人群,I-IFG的主要发生机制可能为基础状态下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空腹血糖受损者(IFG)8年间进展情况。方法于2002年5~6月对我区离退休老干部中IFG行口服75g葡萄糖试验(OGTT),选取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I-IFG)62例,依据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FPG)为5.6~6.09mmol/L的受损者分为新增IFG组(A组),空腹血糖为6.1~6.99mmol/L的受损者分为原IFG组(B组),定期随访8年。结果基线时2组IFG者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时,A组进展为糖尿病(DM)的比率为20.59%,B组IFG进展为DM的比率为46.43%,是A组的2.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FG逆转为糖耐量正常(NGT)、仍保持I-IFG以及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者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IFG进展为DM的比率是32.25%,逆转为NGT的比率是14.52%,仍维持在I-IFG或IFG/IGT状态的比率是53.23%。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率明显上升,但新增IFG进展为DM的风险明显低于原IFG。  相似文献   

4.
糖调节受损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前期及早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及踝臂指数(ABI)与动脉硬化发展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31例2型DM患者(DM组),286例糖调节受损者(IGR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IFG)36例和餐后血糖受损(I-IGT)108例,IFG+IGT 142例。自健康体检人群选择年龄、性别与DM组匹配的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ON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SI)。测量IMT、cfPWV及ABI。比较各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脂蛋白A(Apo A)、脂蛋白B(Apo 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相比,后4组BMI、腰臀比(W/R)、ISI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但后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相比,IMT在IFG+IGT、I-IGT和DM组逐渐增厚,cfPWV逐渐增快,ABI明显下降(均为P<0.05),在I-IFG则无此表现(均为P>0.05)。其中I-IGT和DM组较IFG+IGT组IMT增厚更明显(P<0.05),DM组较I-IGT组增厚明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cfPWV在IFG+IGT、I-IGT和DM组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I在IFG+IGT、I-IGT和DM组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较I-IGT组下降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在I-IGT组IMT、cfPWV与ISI呈负相关,与BMI、腰臀比呈正相关,而ABI与ISI呈正相关,与BMI、腰臀比呈负相关。结论IMT、cfPWV和ABI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临床前期动脉硬化,ISI、BMI、W/R为新诊断DM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cfPWV较IMT、ABI更敏感,I-IFG可能并非早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方法 (1)从青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447例;IGR 277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 IGT42例。(2)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血脂,空腹与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3)评价IR及基础与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结果 IGR人群的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高于NGT人群。而IGT组的年龄、甘油三酯高于IFG组。校正年龄、性别及BMI等因素后,IGR人群HOMA-IR增高(P<0.05), IFG、IGT及IFG IGT组间无差异;IFG与IFG IGT组的HOMA-β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1); IGT组△I30/△G30 低于NGT(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OMA IR及HOMA β与IFG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年龄、BMI、△I30/△G30则与IGT的发生相关(P<0.05)。 结论 IGR人群存在IR,同时IFG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轻度受损,而IGT人群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6.
从心血管危险因素看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探讨我国成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对1994年全国25岁以上22.4万人群糖尿病普查中15 564例经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的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将人群按空腹血糖(FPG)0.56 mmol/L间隔分组,BMI≥25 kg/m2、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随FPG逐渐上升,FPG 5.0~5.6 mmol/L组超重比率出现明显升高(P=0.001),FPG 5.6~6.1 mmol/L组其余各组分及代谢综合征比率均有明显升高(P<0.001).(2) 餐后2 h血糖<7.8 mmol/L时,FPG 5.6~6.1 mmol/L组与FPG<5.6 mmol/L组比较,BMI≥25 kg/m2、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升高25%,15%,46%;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3) 按照1999年WHO诊断分型标准及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及IFG合并IGT(IFG+IGT)组.IFG诊断切点下调至5.6 mmol/L后,糖调节受损各组仍具有FPG 6.1 mmol/L为切点时临床特点.IFG+IGT组代谢异常较单纯IFG及单纯IGT为重.单纯IFG与单纯IGT组比较IFG组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多,相对肥胖,总代谢综合征比率高;IGT组收缩压、甘油三酯、餐后胰岛素水平高,女性比例高.结论 (1)糖尿病前心血管危险因素已开始随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而增加,自FPG 5.6 mmol/L组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单组分比率均有显著升高.(2)以FPG≥5.6mmol/L为切点划分的新IFG人群表现为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高,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NGT及单纯IGT人群.FPG可能对年轻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定义及干预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由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召集的本次研讨会是为了考察有关糖耐量低减 (IGT)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相关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CVD)风险的最新文献 ,力图回答三个问题 :(1 )目前的IGT和IFG的定义是否合适 ;(2 )IFG和IGT是危险因子 (riskfactor)、危险标志 (riskmarker)还是疾病 (disease) ;(3)对 :IFG和IGT人群应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 (如果有的话 ) ?①引起空腹血糖 (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h血糖 (2hPG)升高的因素并不相同 ,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和早期胰岛素释放缺陷是前者的特点 ,而外周胰岛素抵抗是后者的显著特征。因此 ,IFG和IGT之间的一致性是有限的。迄今所有的患病率调查发现 ,只有不到一半的IFG人群有IGT ,更少的IGT人群 (2 0 %~ 30 % )有IFG。②大多数的人群研究表明 ,IGT的患病率远高于IFG ,二者的临床表现和性别分布也有差异。IFG在男性更为常见 ,IGT在女性稍微增多。IFG的患病率倾向在中年达到高峰 ,而IGT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直到老龄。③IFG和IGT都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而最大的风险在于同时具有IFG和IGT的人群。由于在多数人群IGT比IFG更常见 ,所以对于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 ,IGT的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稍差 )。在多数人群 ,60 %的糖尿病人大约 5年前已有IGT或IFG ,另外 40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糖耐量异常(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空腹血糖为5.6~6.1 mmol/L的IFG患者337例,检测患者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等资料,分析患者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37例IFG患者中46.6%(157/337)伴有IGT。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75.0%和63.1%(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是IFG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分别为:1.06(95%CI:1.03~1.08);1.11(95%CI:1.05~119);1.58(95%CI:1.23~2.09)。进一步对体重正常者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除年龄外,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为2.10(95%CI:1.29~3.43)。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约半数伴有糖耐量异常,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老年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合并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转归。方法对象为1996年至2002年间健康体检诊断IGT的老年人群。方法: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血尿酸、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测定,每二年随访一次。结果对1 059例IGT患者8年的随访中,222例转变为糖尿病(DM,21.0%),47例转变为糖耐量正常(NGT,4.4%),790例仍为IGT(74.6%)。NGT组、IGT组和DM组在基线状态下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负荷后血糖(餐后2h血糖、OGTT1 h和2 h血糖)均逐组增高(P<0.05或P<0.01)。基线状态时代谢异常项目越多者转变为DM的比率越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负荷后血糖对IGT的转归具有独立影响。结论负荷后血糖指标是决定老年IGT人群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多项代谢异常也是增加老年IGT患者向DM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秦皇岛地区一项3937名13-18岁青少年的横断面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TG、TC、HDL-C、LDL-C水平。结果共检出IFG136例(3.5%),男女IFG检出率分别为3.9%和3.1%,两性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7)。IFG组具有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是空腹血糖正常组青少年的1.889倍(95%CI1.125-3.171)。IFG组45.6%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年龄、腰围、胆固醇均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群体中IFG相当多见,并已开始导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因素、腹型肥胖及脂代谢异常是IFG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概念及表现谱的差异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2003年11月ADA提出IFG下限诊断标准从6.1mmol/L下调到5.6mmol/L。IFG与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高,但两者的表现谱却存在许多差异,如两者的患病率具有性别及种族差异;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状况也不同;两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差异。因此,基于IFG、IGT的病理生理学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and aim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ic acid (UA) and prediabetes is poorly explored in youth.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A,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low insulin sensitivity (IS) in youth with overweight/obesity (OW/OB).Methods and res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in 2248 youths with OW/OB (age 5–17 years). The sample was stratified in sex-specific quintiles (Q1 to Q5) of UA and the associations with fasting (FG), 2-h post-load glucose (2H-PG), IR and low IS were investigated. IR and low IS were estimated by assessment model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and whole-body IS index (WBISI), respectively. IFG was defined as FG ≥ 100 < 126 mg/dL, IGT as 2H-PG ≥140 < 200 mg/dL, IR as HOMA-IR ≥75th percentile and low IS as WBISI ≤25th percentile by sex. Age, body mass index z-score, 2H-PG, HOMA-IR and WBISI, increased across sex-quintiles of UA while FG did not. The prevalence of IFG and I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Q5 vs Q1 (reference quartile, P < 0.025). The prevalence of IGT increased from Q3 to Q5 vs Q1 (P < 0.025–0.0001) and that of low IS from Q2 to Q5 vs Q1 (P < 0.005–0.0001).ConclusionsIn youth with OW/OB, rates of IGT and low I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across quintiles of UA. On the contrary, IFG and IR were associated only with the highest quintile of UA. Our data suggest that UA is a biomarker of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prevalently in post–challenge condition rather than in fasting state.  相似文献   

14.
2033例青岛人群整群抽样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是28%,而按6.1mmol/L切点则为11%。相应的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也由29%升到52%。但新切点相应的心血管危险程度则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耐量低减 (IGT)及空腹血糖异常 (IFG)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的变化。 方法 分三组进行研究 ,IGT组 5 8例 ,IFG组 5 5例 ,6 4例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脂蛋白 (a) [LP(a) ]、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I)、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C 肽 (C P)、胰岛素 (Ins)及体重指数 (BMI) ,间隔 2周共检测 4次。结果 IGT及IFG患者LDL c、LP(a)、ApoB水平较对照组高 ,HDL c、ApoAI及ApoAI/ApoB水平较对照组低 ,其中ApoB升高及HDL c、ApoAI/ApoB、ApoA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IGT组ApoB较IFG组明显升高 ( P <0 .0 1)。ApoB及ApoAI与HbA1c、C P、Ins及BMI水平比较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IGT及IFG患者的脂代谢紊乱以ApoB升高及ApoAI降低为主 ,这可能是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产生背景、修改过程及依据,介绍了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概念的提出及诊断切点的调整变化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益处。同时,比较了美国糖尿病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不同之处,指出目前糖尿病诊断中的不足之处。另外,糖化血红蛋白A1c可能成为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