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优选娑罗子中七叶皂苷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七叶皂苷含量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影响乙醇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优选。结果乙醇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10倍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简单可行、重现性好,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秀伟  赵静  服部征雄 《中草药》2000,31(9):648-651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Ⅰ),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  相似文献   

3.
赵静  杨秀伟 《中草药》1999,30(5):327-332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3个二萜皂化合物 ,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七叶树皂苷 IVc:2 2 α-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异七叶树皂苷 Ia:2 1β-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和异七叶树皂苷 Ib:2 1β- O-当归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 ,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 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 10 0 μm ol/ L 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 HIV- 1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1.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I)、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Ⅳ)和异七叶树皂苷Ib:21β-O-当归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V),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100 μmol/L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HIV-1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娑罗子中三萜皂苷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杰  徐嵬  杨秀伟 《中草药》2007,38(5):767-770
目的建立娑罗子中三萜皂苷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同时分析中华七叶树、天师栗和浙江七叶树等的种子及商品娑罗子药材中5种三萜皂苷成分(七叶树皂苷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及七叶树皂苷A)的量。方法采用反相DiamonsilTM C18硅胶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磷酸(123∶27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娑罗子中5种皂苷七叶树皂苷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及七叶树皂苷A的HPLC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内5个皂苷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可同时定量分析娑罗子中七叶树皂苷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及七叶树皂苷A。  相似文献   

7.
赵静  杨秀伟 《中草药》1999,30(5):327-332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甙Ia:21β-巴豆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  相似文献   

8.
张转平  胥道宝  王静 《中药材》2008,31(3):348-349
目的探讨娑罗子炮制前后七叶皂苷A和七叶皂苷B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炮制前后的七叶皂苷A、七叶皂苷B的含量.结果娑罗子炮制后七叶皂苷A的转移率为7.44%~94.2%,七叶皂苷B的转移率为7.26%~92.7%.结论娑罗子炮制后质量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厂家差异较大,有必要制定相应饮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肠内菌群对七叶皂苷体外代谢转化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继永  吴立军  滕厚雷  刘珂 《中草药》2003,34(11):970-972
目的 通过离体实验观察人肠道内细菌对七叶皂苷的代谢。方法 离体培养人肠道内细菌,与七叶皂苷厌氧温孵,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七叶皂苷的肠菌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代谢转化产物的鉴定。结果 代谢产物经IR、MS和NMR鉴定为:21β-巴豆酰基原七叶皂苷元(I),21β-当归酰基原七叶皂苷元(Ⅱ),21β-巴豆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Ⅲ),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Ⅳ)。其中Ⅲ和Ⅳ为首次发现的新天然产物。结论 在离体条件下,七叶皂苷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为21β-巴豆酰基原七叶皂苷元(I)、21β-当归酰基原七叶皂苷元(Ⅱ),21β-巴豆酰-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Ⅲ)、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Ⅳ)。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七叶树的化学,药理作用和临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欧洲七叶树的化学,尤其是主要化学成分七叶皂苷、七叶树地和原花青素A2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欧洲七叶树提取物,七叶皂苷和七叶树苷广泛髟于治疗外周慢性静脉机能不全。欧洲七叶树提取物和七叶皂苷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因此二者常作为化妆品组分,促进微循环和防止皮肤老化。七叶树苷具有微血管动力活性,用以治疗脱发和蜂窝织炎。原花青素A2具有强化抗化作用,可保护皮肤,抗紫外线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丹参与白花丹参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病虫害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个地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蒙古黄芪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病害有6种、害虫有23种。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白粉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芫菁、豆荚螟及蚜虫。通过调查,摸清了蒙古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研究蒙古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多个地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蒙古黄芪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病害有6种、害虫有23种.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白粉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芜菁、豆荚螟及蚜虫.通过调查,摸清了蒙古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为研究蒙古黄芪病虫害防治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紫荆花总黄酮的分离纯化与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美奕  韩雅莉  东野广智  张立坚 《中药材》2007,30(10):1252-1255
目的:从紫荆花中分离、纯化总黄酮,对其黄酮成分及含量进行光谱分析。方法:以55%乙醇于100℃水浴回流提取紫荆花中的总黄酮,用聚酰胺树脂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芦丁、槲皮素、山柰酚为对照品,在200~6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及含量测定,用KB r压片法在400~4000 cm-1范围内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粗黄酮平均得率为7.32%,纯化后的生药中总黄酮得率为2.20%;紫外-可见吸收及红外扫描光谱结果显示,紫荆花总黄酮纯品中含有芦丁、槲皮素、山柰酚3种黄酮甙元,含量分别为0.8271、0.2169、0.3007 mg/ml。结论:经聚酰胺树脂柱层析纯化的紫荆花黄酮纯品中的总黄酮甙含量为24.30%。总黄酮含量为0.5346%。  相似文献   

15.
华重楼中一个新的类胆甾烷皂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芸  王强  叶文才  崔力剑 《中国天然药物》2005,3(3):138-140,i001
目的:从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中分离活性成分皂苷类化合物。方法:药材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ODS柱反复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结果与结论: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鉴定该化合物为一个新的类胆甾烷皂苷,命名为:Parispolyside E。该化合物结构为:3-氧-α-L-阿拉伯糖(1→4)[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β-D—chacotriosyl-26-氧-β-D-葡萄糖苷,是在重楼属发现的第一个具有芳香环的类胆甾烷型的皂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纯化出知母水溶性多糖,研究其性质。方法粗多糖经反复冻融S、evage法脱蛋白、高速离心、超滤、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级分AAB1。经HPLC、比旋光度测定等方法,证明AAB1为均一组分。用气相色谱分析多糖组成。结果AAB1由Xyl,Man,Gal,GalA,Glc组成,其摩尔比为1∶11∶1.75∶7.92∶1.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47×104。结论AAB1为酸性均一杂多糖。  相似文献   

17.
山楂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研究山楂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 柱对山楂核醇提物的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用H,13C-NMR 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云云  管佳  毕志明  宋越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17-1221
 目的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黄芪皂苷Ⅳ(ZD1),异黄芪皂苷Ⅱ(ZD2),黄芪皂苷Ⅱ(ZD3),膜荚黄芪皂苷Ⅱ(ZD4),黄芪皂苷Ⅰ(ZD5),乙酰黄芪皂苷Ⅰ(ZD6),异黄芪皂苷Ⅰ(ZD7);2个为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葡萄糖苷(ZD10),(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ZD14);2个为紫檀烷类化合物,分别为:(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ZD11),(6aR,11a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ZD12);4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ZD8),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ZD16),毛蕊异黄酮(ZD13),阿弗罗摩辛(ZD17);其余2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ZD9)和胡萝卜苷(ZD15)。结论化合物ZD2,ZD4,ZD6,ZD7,ZD10,ZD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白头翁及其同属植物朝鲜白头翁、兴安白头翁和细叶白头翁进行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以白头翁皂苷B4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SPSS统计分析表明白头翁及其同属植物总皂苷的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兴安白头翁的含量为最高.结论 实验结果可为白头翁属药材的来源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人工栽培红豆杉是解决红豆杉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探索人工栽培红豆杉的化学基础,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进行化学研究。方法: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全株的乙醇提取物,经用脱色素、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枉层析等方法分离,从其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得5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 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taxuchin B(Ⅰ),10-deacetoxy-baccatin Ⅲ(Ⅱ),1β-hydroxy-7,9-dideacetylbaccann Ⅰ(Ⅲ),1β-accetoxy-5-deacetylbaccatin Ⅰ(Ⅳ),isolariciresinol(Ⅴ);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结论: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同野生的南方红豆杉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