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直丝弓(SWA)矫治器对21例处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铪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过1年~20个月的临床矫治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对照分析表明:(1)直丝弓矫冶器适用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2)直丝弓矫治器可以在三雄空闻有效的移动牙齿,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3)直丝弓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抑制下颌的生长发育,改变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4)直丝弓矫治器虽为高效能矫治器,但作用有一定限度,对Ⅲ类错耠畸形严重且年龄较大者应采用外科正畸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总结直丝弓矫治器对恒牙期骨性安氏III类错矫治疗前后牙颔面形态变化特征,探讨直丝弓矫治器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矫治特点及效果,期望引起正畸临床医师在临床上重视对该类错患者的治疗。方法分别拍摄16例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恒牙期骨性安氏III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定位头颅侧位片。选择测量12个牙颔项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U1-NA角,U1-SN明显减小。L1-NB;U1-L1;SNA;ANB;A'-Ptm增大,A点明显前移。Yaxis;MP-SN角;FH-MP角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恒牙期的骨性Ⅲ类错,临床上应该改变以往的消极等待后期正颔外科手术治疗的态度,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积极正畸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较明显的改变,以满足部分患者改善颜面美观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刘东 《中外医疗》2009,27(9):55-55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骨性错颌的效果并分析效果的构成。方法选择15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颌患者,应用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术前术后拍头影测量片。结果SNA角平均增加1.97°,ANB角平均增大2.87°,说明代表上颌骨前缘的A点前移,上颌骨向前生长。U1-SN角增大1.9°,说明直丝弓矫治器有效控制防止了上切牙唇倾。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减小1.16,说明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手段,但患者年龄的选择和配合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错殆畸形,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我国恒牙初期的发病率为14.98%。就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国内一般提倡尽早开始,最早开始于乳牙期。对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大部分患者可得到很好的治疗;避免了手术。我们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对临床22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3名安氏Ⅱ类错牙台的患者,用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期治疗,然后应用头影测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方法 可以促进下颌生长,增加前牙覆盖(P<0.05),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 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患者可取得明显的骨骼以及侧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陆建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91-2792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拌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记录并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患者侧貌明显改善,牙列整齐,咬[牙合]良好,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大,ANB减小,NA—PA减小,NP—FH减小,Y轴角减小,均趋于正常。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能有效引导下领向前,使患者面型及生长型趋于正常,明显改善患者咬[牙合]关系及侧貌。  相似文献   

7.
李娜  米方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2-33
目的比较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儿童各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测定骨性参数SNA、SNB和ANB的数值;运用螺旋CT测量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的骨密度。结果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下前牙区的SNA、SNB和ANB的数值发生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牙期正畸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更明显。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发生改变,与头部摄片骨性参数的改变相一致,并能较好的反映矫治前后骨组织代偿的过程,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8.
范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2-1074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12例,结合使用J钩头帽口外牵引向后滑动弓丝关闭拔牙间隙,并适当运用于拉牙向远中的阶段。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后牙建立中性关系,前牙覆晗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后牙支抗并控根压低内收上前牙,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18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头影侧位片,并以Downs分析法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判.结果 矫治后患者上颌明显前向生长,上牙弓近中移动,下颌骨向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覆[牙合]覆盖改善显著.结论 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董建勋 《海南医学》2010,21(7):93-94
目的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方丝弓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的方法、方法选择18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的患者,在用方丝弓矫治器整平牙弓,排齐上颌牙列后,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结果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18名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和尖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用上颌平斜面导板协助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的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恒牙列临界病例采用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折制下颌骨生长,引导上颌骨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适当配合头帽、颏斗牵引限制下颌生长,直至达到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双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界病例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6~10岁,平均年龄8.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盼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北京医科大学于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病率分别为14.94%、9.65%和14.98%。在颅面生长发育过程中,刺激颌骨向前生长来源于正常的咬合关系,由于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改变了凳骨正常受力方向,使上颌骨向前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殆,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 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早期临界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抑制上颌骨生长,推磨牙向后,扩大上、下牙弓,引导下颌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技术,适当配合Ⅱ类牵引,矫正下颌后缩,直至达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对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邻界病例非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前牙深覆(牙合)患者4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1分类错牙合21例,安氏Ⅱ类11分类错(牙合)27例,前牙深覆(牙合)均在Ⅱ度以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对照组单纯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打开咬合。[结果]应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较单纯采用固定矫治器来打开咬合疗程短见效快,治疗组咬合完全打开时间平均(3.4±1.2)个月,对照组咬合完全打开时间平均(5.64-1.5)个月,两者打开咬合所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打开咬合的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据最近的研究显示 ,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有 42 %~ 6 3 %的患者含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因素[1 ] 。在应用前方牵引器、颏兜、FrankⅢ等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方法中 ,普遍认为前牵引可以早期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从而改善上颌骨的发育不足 ,使患者获得较理想的面型[2 5] 。目前 ,口外前方牵引已成为正畸临床治疗上颌后缩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 1 3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  相似文献   

18.
范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72-1074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12例,结合使用J钩头帽口外牵引向后滑动弓丝关闭拔牙间隙,并适当运用于拉牙向远中的阶段.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后牙建立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后牙支抗并控根压低内收上前牙,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9.
王碧丽 《实用医技》2007,14(33):4594-4595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前方牵引主要用于治疗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主要目的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改善上下颌骨间大小和位置的不协调关系。以往大部分研究表明:前方牵引后,上颌骨位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前移,下颌骨多出现顺时针旋转。也有研究表明,上颌骨有刺激性的向前生疑,而对下颌骨生长的限制不明显。目前我们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通常采用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应用的综合性治疗办法,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杜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1):37-39,42
目的 分析MBT直丝弓矫治器+微型种植体支抗(MIA)技术治疗安氏Ⅱ ~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6例安氏Ⅱ ~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HGA组43例给予MBT直丝弓矫治器+口外弓支抗(HGA)治疗,MIA组43例以MBT直丝弓矫治器+MIA技术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