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3例(15个)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采用GDC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9例于1天内、4例于2天内治疗。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1例为2个)。后交通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多发(2个)1例;按HESS—HUNT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首次破裂10例,2次破裂3例。结果:随访3月-1年,13例15个动脉瘤。恢复良好11例。中等1例,差1例,无发生再出血病例。结论:采用GDC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是一个有效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介入手术干预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 h内进行栓塞手术治疗)和常规组给予延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96 h内进行栓塞手术治疗),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巴塞尔指数(BI)、出院时格拉斯预后评分(GOS)、术后格拉斯昏迷评分(GC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以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GCS评分、BI指数均较术前上升(均P<0.05),且试验组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常规组(27.91%)(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刘玉和 《当代医学》2008,(15):37-37
颅内动脉瘤(AN)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重要的原因,Hun-Hess Ⅲ~Ⅳ级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事、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预后欠佳.近年来,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普遍开展,对预防再出血、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改善了该类患者的预后.一般认为,除了动脉瘤过小而无法放入微弹簧圈,或位于血管末梢微导管无法到达者需手术夹闭外,绝大多数动脉瘤适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Hunt-Hess Ⅲ~Ⅳ级患者的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围栓塞期处理、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刘玉和 《当代医学》2008,(16):37-37
颅内动脉瘤(AN)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重要的原因,Hunt-Hess Ⅲ~Ⅳ级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预后欠佳.近年来,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普遍开展,对预防再出血、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提高患者生存事、降低致残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改善了该类患者的预后.一般认为,除了动脉瘤过小而无法放入微弹簧圈,或位于血管末梢微导管无法到达者需手术夹闭外,绝大多数动脉瘤适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Hunt-Hess Ⅲ~Ⅳ级患者的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围栓塞期处理、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合并脑室出血铸型的Hunt-HessⅣ-Ⅴ级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48h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2例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4例采用水解可脱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2例采用水凝胶弹簧圈(HES)技术,术毕均行双侧脑室外引流,3例术后1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7例动脉瘤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出院时患者预后(GOS标准):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虽然Hunt-Hess高分级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很大,但积极地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辅以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并脑脊液置换治疗HuntⅢ-Ⅴ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Hunt Ⅲ-Ⅴ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并脑脊液置换治疗.本组病例均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并脑内血肿急诊入院,入院时27例患者按Hunt-Hess分级Ⅲ-Ⅴ级.其中Ⅲ级8例.Ⅳ级18例、Ⅴ级1例;均早期(3天内)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术后早期腰穿行血性脑脊液引流及置换,配合全身治疗. 结果 27例27个瘤体致密填塞(100%)23例.(>90%)填塞4例;1例术中再出血,经栓塞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动脉神经麻痹,据GOS评价,恢复良好23例,中等3例,差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9个月,恢复良好25例,中等1例,死亡1例(死因不详). 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并脑脊液置换治疗Hunt Ⅲ-Ⅴ级颅内动脉瘤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26个)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在动脉瘤破裂48h内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月,恢复良好者20例(86.95%);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各1例(4.35%),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4.35%)(Hunt—Hess Ⅴ级)。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超早期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26个)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在动脉瘤破裂48 h内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月,恢复良好者20例(86.95%);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各1例(4.35%),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4.35%)(Hunt-HessⅤ级)。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超早期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36-837
目的:总结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Ⅳ~V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死亡3例(9.68%),植物状态5例(16.13%),严重残疾6例(19.35%),中度残疾10例(32.26%),恢复良好7例(22.5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显著降低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院经全脑造影(DSA)诊断12例动脉瘤。其中5例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的标准GDC栓塞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全脑DSA对比,并对临床症状的恢复进行连续的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体被栓塞材料(GDC)致密填塞。5例患者随访均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症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并非先天性疾病,它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璧结构的改变,以及血流动力的作用。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出血及早期并发症。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医师开始选择这种微创、有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施行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132个。其中,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的85例90个动脉瘤中,有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电熔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的41例42个动脉瘤,有1例动脉瘤破裂,现结合文献就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动脉瘤破裂后的急救处理进行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男3例,女1例,年龄19~58岁。4例均为反复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1例反复出血4次,另3例各出血3次。栓塞前2例神志清楚,1例呈朦胧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盘丽华 《医学文选》2013,(5):653-654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约20%~30%[1].其传统手术方法是开颅直接行动脉夹闭,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血管内栓塞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具有微创、损伤小等优点.我院自2009年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30例,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鑫  杨鹤 《当代医学》2011,17(10):88-8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27例33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弹簧圈栓塞22例27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2)支架辅助栓塞2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3)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1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4)载瘤动脉闭塞2例2个动脉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过程中应用血管内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血管内栓塞治疗组)39例,对照组(传统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组)39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2例临床治愈,构成比为82.1%;5例好转,构成比为12.8%;2例术后病情恶化,构成比为5.1%,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5.6±4.6天。对照组31例临床治愈,构成比为79.5%;5例好转,构成比为12.8%;2例无变化,构成比为5.1%;1例术后病情恶化,构成比为2.6%,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21.4±5.2天。2组患者治疗效果上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应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以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为表现的脑血管疾患.其发病率较高,尸体解剖检出率约为1%~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0 d的病死率达45%,存活者中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2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15例,根据介入时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48 h内),对照组采用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48~96 h)。观察2组患者临床预后。 结果 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 d和14 d时GC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8.94 vs.57.73±8.93,P<0.001)。观察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4或5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1.20% vs.73.33%,P<0.001)。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降低(4.80% vs.12.22%,P=0.047),其余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早期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 Ⅲ~Ⅴ级患者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情Hunt-HessⅢ~Ⅴ级动脉瘤患者手术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Hunt-HessⅢ~Ⅴ级32例,其中14例手术治疗,18例栓塞治疗。结果:手术组中良好4例,轻残5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栓塞组中良好8例,轻残4例,重残及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Hunt-HessⅢ~Ⅴ级动脉瘤患者病情严重、状态差,应早期行栓塞或手术治疗,EDC栓塞治疗由于损伤小、时间短更为安全可靠、有效,应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杰明  陈建民  李子坚 《广东医学》2000,21(11):985-986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夹闭为主,直接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或病情不允许手术者方采用栓塞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操作者经验的提高,适应证日益广泛。现总结我科治疗的5例动脉瘤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41~54岁。均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Hunt和Hess分级为2~4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M1段)1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分别位于同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