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治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在胸部伤、尤其复杂胸伤救治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963例胸部创伤。结果交通事故伤373例,建筑施工伤260例,其余为其他各原因伤。治愈913例(94.8%),死亡50例(5.2%)。结论(1)车祸、建筑施工伤为胸伤的主要原因。(2)良好的院前急救及由各外科联合、高年资医生为主的急救小组,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3)急、危重多发伤患者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决定抢救程序至关重要。(4)对救治过程中的漏诊及诊断延误应高度警惕,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部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81例胸部外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常见,伴有颅脑损伤和腹部闭合伤。结果全组治愈569例,治愈率97.4%,死亡12例,死亡原因包括伤及心脏及大血管2例,胸腹联合伤2例,ARDS2例,胸外伤合并重度颅脑损伤6例,死亡率2.6%。结论创伤所致胸外伤病情危急,具体分析致伤原因及根据临床体征检查,迅速作出诊断和快速救治是关键,合并颅脑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失血性休克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惠光  陈国强  石源  张峻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16-2618
目的探讨急症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提高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救治成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室-急诊室症监护病房(EICU)”一体化救治严重多发伤病人103例(第1组),和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未采用新急救模式抢救严重多发伤病人101例(第2组)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死亡20例,救治成功率为80.6%。第2组死亡27例,救治成功率为73.3%。2组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患者120平均到达现场的时间、院内绿色通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第2组,救治成功率高于第2组(P〈0.05)。结论多发伤的诊治必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及院内转运对策,提高多发伤急救水平及抢救成功牢。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2~2009年救治的123例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及院内转运对策。结果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04例(84.6%),死亡19例(15.4%),其中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2例,需急诊住院手术治疗9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7例。结论刨伤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为患者开辟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尽量减少危重患者搬运,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以“CRASH2PLAN”为指导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I期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改良的院内运送策略,以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可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能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众多,任何原因妨碍胸腔液体和蛋白的回吸收,均可导致胸腔积液(下简称胸水)。为总结经验,提高对胸水病因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笔者就将我科于1991年12月至1995年3月间收治的胸水患者125例作病因分析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及病因分布情况:125例均根据胸部X线及(或)CT、B超、胸腔穿刺确诊为胸腔积液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性胸水(下简称恶性胸水)66例(52.8%),结核性胸水48例(38.4%),脓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水各2例(各1.6%),血气胸4例(3.2%),心力衰竭性胸水、肺吸虫病性胸水、不明原因性胸水各1例(各0.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现状,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某干休所院前急救事件的急救措施、过程和效果。结果78例急性事件中,经过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病情明显缓解者29例(37.2%),院前急救后病情仍然不稳定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者33例(42-3%),因急救器材故障、病因不明直接转送上级医院救治者8例(10.2%),因特别危重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直接送至上级医院救治者8例(10.2%),其中4例(5.1%)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需加强急救装备的完善和管理,制定院前急救预案与流程,加强院前急救的演练,在院前急救的管理上下功夫,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脑伤有效救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开颅手术,剖腹探察,气管切开。结果:受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140例(68.6%),坠落伤28例(13.7%),打击伤及其他占36例(17.7%),格拉斯哥记分(GCS)越低,死亡率越高,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率高低呈正相关。结论:适当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综合治疗,复合伤的及时治疗,能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紧急救治方法,对医疗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创伤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救治的151例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患者的紧急救治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综合教治,抢教成功141例(93.4%),死亡10例(6.6%)。需手术治疗142例。结论遵循一定的救治原则,早期合理的扩容,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初期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对提高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率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2007年521例严要掣伤患者在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初期诊治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抢救成功511例(占98.08%),死亡10例(占1.92%)。结论不断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和质量非常重要,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加快城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提高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及院内急救的水平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的急诊救治措施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的急诊救治措施,根据患者的脑疝等级给予不同急救措施,观察不同脑疝等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57例患者存活32例,存活率为86.4%(32/37),临床总有效率为51.4%(19/57);不同等级脑疝组间临床疗效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的急救要根据脑疝等级选择不同急救措施,这样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这一急救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胸腹部创伤的早期救治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对156例胸腹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其中单一部位伤85例(55.1%),多处伤71例(44.9%)。急诊手术36例,其中肝破裂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1例,肠破裂修补及肠系膜破裂修补7例,剖胸探查4例(肺修补,开胸止血)。胸腹联合探查(心脏修补1例,膈肌修补3例。右胸肝膈面枪弹1例)。结果138例一期治愈出院,12例行二期手术(肋骨内固定7例,腹腔脓肿引流2例,颅内慢性血肿1例,骨盆骨折内固定2例)治愈出院,死亡6例。结论早期有效得的救治措施,特别是“120”现场及院前处理(紧急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呼吸道通畅、静脉通道的建立、伤情判断、必要快捷的辅助检查,医院急诊通道等),院内多专科合作对提高严重胸腹部创伤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汉台区院前急救无效出车的情况及其原因,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以汉中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所有院前急救案例,共1280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院前急救出车原因前六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61例,20.39%)、非交通事故创伤(243例,18.98%)、急救现场无人(173例,13.52%)、交通事故创伤(126例,9.84%)、急救现场患者已死亡(115例,8.98%)、患者拒绝就医(96例,7.50%)。无效出车共384例次(占30.00%)。结论汉台区院前急救有较高的无效出车率,其原因在于没有建设急救网络和民众缺乏院前急救常识。本调查为汉台区的院前急救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将有助于提高其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何源 《现代保健》2012,(22):92-9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36例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对策。结果:恢复良好9例(25.00%),中度残疾6例(16.67%),重度残疾4例(11.11%),植物生存1例(2.78%),死亡16例(44.44%);急性脑膨出主要原因为急性弥漫性广泛性脑肿胀16例(44.44%),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15例(41.67%),大脑缺氧缺血5例(13.89%)。结论:针对可能出现的原因,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956例急救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管理水平。方法:对2000-2001年我院956例急救转运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95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年龄组患者391例,占40.9%;50-69岁组患者400例,占41.8%。全部患者中一般急诊患者671例(70.2%),危重患者241例(25.2%),死亡患者44例(4.6%)。急救转运病种前3位依次为颅脑创伤(17.4%)、脑血管病(16.0%)和心血管病(13.5%)。急救转运时间主要分布在9-12时和15-18时。患者来源依次为乡镇医院(53.8%)、县级医院(26.0%)和市级医院(20.2%)。结论:根据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院前急救管理。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076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送院工具及院前预报率、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网络组1小时内人院比例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782例(85%)有预报,非网络组仅为16.57%。结论: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开展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方法2000年后本院在新的急诊医学模式下,集外科各类创伤的急诊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症监护治疗及康复于一体,对严重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9年内本院急救中心外科共收治607例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治疗后死亡31例,存活率为94.9%。结论急救一体化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62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治疗;研究组在实施临床常规救治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急救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致残率23.08%、致死率7.69%、并发症发生率28.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致残率34.78%、致死率26.09%、并发症发生率52.17%;研究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6.34±2.55)、特殊检查时间(13.25±2.81)、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29.36±7.4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3.69±5.34)、(19.63±4.57)、(49.57±9.82)]明显缩短,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7.28±1.46)与对照组(8.61±2.20)患者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郭贯成 《现代保健》2009,(13):61-62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多发伤救治措施、程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救治196例严重胸腹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积极严密的观察、抗休克治疗,就近在最短时间内行剖胸、剖腹等手术,术后动态观察,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74例,死亡22例,死亡率10.7%。结论伤后就诊时间与救治成功率成反比。根据损伤组织器官对生命威胁的程度,按轻重缓急有序地进行剖胸、剖腹等手术,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中的优越性。方法将20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受伤原因、主要累及部位、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前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全程诊疗时间及急诊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I±3.4)min比(19.8±8.3)min、(30.8±10.6)min比(49.9±17.1)min、(3.2±1.7)min比(5.1±3.3)min、(35.5±14.4)min比(47.2±18.1)min、(62.2±48.5)h比(79.2±44.1)h},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10/100)比21%(2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EMSS是急诊医学的核心组成之一,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中具有优越性,可明显缩短从接到急救中心指令到完成急诊室救治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80例重症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吻合率100%,治愈151例(84%),死亡29例(16%)。结论:大部分重症胸部闭合性损伤可以诊断并经非手术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及早剖胸探查预后好,有效治疗多脏器复合伤等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