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NSC)是一群较原始的、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在生理条件下,体内的NSC通常保持静息状态;神经损伤后,内源性NSC可因微环境的改变而被激活、迁移和分化,以替代损伤的细胞和重建神经环路;遗传修饰后,外源性NSC移植显示了很大的治疗潜力,为今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1992年,Reynolds和Richards最先从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能够不断增殖并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落,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的概念,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脑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的错误观念。Watt等将NSC定义为未分化,缺乏分化标志,能自我更新,具有能分化为至少一种细胞表型的细胞。真正的NSC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即缺乏神经系统分化的标志,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在整个生命过程中NSC能自我更新.即通过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有丝分裂产生新的NSC;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调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神经干细胞(N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从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均可分离出NSC。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微环境和基因的双重调控,现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可调节NSC的增殖并决定其分化方向。对NSC增殖和分化机制认识的加深将会促进NSC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T3对人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在神经干细胞(NSC)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在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用T3对NSC进行诱导分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s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其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约占80%。当NSC分化时存在不同的TRs mRNA的时间顺序表达。结论 T3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通过TRs的时间顺序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后,缺血核心神经细胞的死亡不可避免。成年哺乳动物脑室下层(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等保持着神经发生。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发生。存在于这些部位的神经干细胞(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NSC的激活和向梗死灶周围迁移等机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采取适当的措施激活脑内自然的神经发生、移植外源性NSC治疗脑梗死的研究,给脑梗死后缺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T_3对人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在神经干细胞 (NSC)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在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 ,用T3 对NSC进行诱导分化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smRNA的表达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 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 ,其中髓鞘碱性蛋白 (MBP)阳性细胞约占 80 %。当NSC分化时存在不同的TRsmRNA的时间顺序表达。结论 T3 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 ,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 ,并通过TRs的时间顺序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KB)对体外分化的神经干细胞(NSC)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20mg/L、40mg/L、60mg/L)GKB的分化培养基培养NSC,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细胞突起的数量和长度,在第7天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OCS2)表达。结果:(1)24h和3d时各GKB组NSC神经突起长度和数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40mg/L和60mg/LGKB组NSC神经突起数量和平均长度较20mg/LGKB组显著增加(P〈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各GKB组和对照组3d时NSC神经突起长度比24h时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3d时NSC神经突起数量与24h时无显著差异,而相同GKB组间NSC平均神经突起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3)各GKB组SOCS2免疫反应物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382、1.578和1.5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4,P〈0.01);40mg/L和60mg/LGKB组SOCS2免疫反应物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20mg/LGKB组(P〈0.01),但40mg/LGKB组与60mg/LGKB组无显著差异。结论:GKB能够促进体外分化的NSC神经突起生长,表现为神经突起数量和长度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OCS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在人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TRs)mRNA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NSC,用T3对NSC进行诱导分化,RT-PCR半定量法检测NSC在分化前后TR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结果 T3可诱导NSC分化为神经元、少突和星形胶质细胞,其中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约占80%,同时自身受体表达在经历时空性变化后一致下调,表达水平均低于干细胞状态.结论 T3能诱导NSC向胶质细胞分化,是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并通过TR的时空表达来发挥其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干细胞(NSC)增殖是神经发育早期阶段的主要事件,在此阶段,NSC通过10—12次分裂进行增殖,为后期神经发生提供足够的细胞来源。此外,当脑组织受损时,内源性NSC也可增殖并分化,补偿缺失的神经细胞,部分修复神经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TF)是一类对神经元有特异性保护作用的内分泌多肽,它可促进体内、外培养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生长。1952年Levi—Montalcini在研究鸡胚的神经发育过程中发现了神经生长因子(NGF),此后几十年,新的NTF不断被发现,并形成了NTF大家族。它们来源于靶细胞逆向营养神经元,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生长、存活,修复神经细胞功能。在胚胎发育早期,NTF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能显著促进NSC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刺、艾灸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皮层N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8月龄SAMP8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以同龄雄性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选用"百会"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在相同时间给予相同方式的抓取.处死前1 w开始给予BrdU腹腔注射,50 mg/kg ;治疗结束后,取皮层,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结果 (1)各组小鼠均存在皮层NS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P<0.05);但模型组与针刺组、艾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小鼠均存在皮层NSC分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SC分化为神经元较少(P<0.01,P<0.05)、分化为胶质细胞较多(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NSC分化为神经元较多(P<0.05)、分化为胶质细胞较少(P<0.01,P<0.05);艾灸组NSC分化为未成熟神经元较多(P<0.05)、分化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P<0.01)和少突胶质细胞较少(P<0.05).结论 针刺、艾灸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反映在促进NSC向不同方向分化的差异.其中,针刺主要促进SAMP8皮层NSC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胶质细胞分化;艾灸主要是促进其向未成熟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吴光月  刘敬敏 《山东医药》2007,47(29):88-89
神经干细胞(NSC)的发现与分离成功证实脑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对神经组织损伤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NSC是神经自我修复的细胞基础,目前对其生理特征、分离与增殖、分化和调控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自2005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立体定向NSC移植治疗脑功能性疾病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ϸ��Ӧ���о���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对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产生了大范围的影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研究近年来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神经干细胞不仅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脑组织的修复,而且通过基因修饰还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表达外源性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及代谢性酶,为许多难以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NSC的研究现状作一评述。1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干细胞是指对于那些处于分化过程之中,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并能分化产生1种以上“专业”细胞的原始细胞。Anderson等[1]1989年首先提出了神经干细…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神经科学理论曾经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在出生后不久即停止生长,且损伤后也无再生能力。但Reynolds等于1992年从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具有不断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落,提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概念。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其中应用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干细胞(NSC)在脑缺血时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以修复损伤的神经功能,NSC移植可用于防治脑缺血。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后,缺血核心神经细胞的死亡不可避免。成年哺乳动物脑室下层(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等保持着神经发生。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发生。存在于这些部位的神经干细胞(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NSC的激活和向梗死灶周围迁移等机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采取适当的措施激活脑内自然的神经发生、移植外源性NSC治疗脑梗死的研究,给脑梗死后缺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低氧状态下体外鼠胚脑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孕龄11.5天大鼠的鼠胚脑源性NSC,无血清悬浮培养并传代,取第3代脑NSC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中不加EPO,统计NSC克隆形成率,采用MTT法检测NSC增殖情况.结果 第3代脑NSC巢蛋白(Nestin)表达呈阳性反应.实验组及对照组的NSC分化后,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部分细胞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PO对低氧状态下鼠胚脑源性NSC的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并能促进NSC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NSC)的迁移现象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有规律地发生位移的现象。NSC迁移是当前NSC研究的核心问题,阐明其机制对发展神经生物学和临床应用NSC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NSC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包括运用外源性NSC移植和内源性NSC两种方法。本文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NSC的来源、分离纯化、特征、迁移现象及其机制,以及NSC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NSC)组(NSC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NSC组(BDNF组)各5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开术;余三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致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d SCI组脊髓内注射生理盐水溶液5μl;NSC组注射NSC悬液5μl,BDNF组注射NSC-BDNF悬液5μl。术后观察各组行为学(BBB)评分和红核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BDNF组BBB评分显著高于SCI组、NSC组.红核神经元数目均多于SCI组、NSC组(P均〈0.01)。提示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干细胞(NSC)在脑缺血时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以修复损伤的神经功能,NSC移植可用于防治脑缺血。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基质可影响细胞的分化,增殖,黏附,形态发生和表型表达等生物学过程。神经干细胞具有益特异性的分化潜能,其增殖,分化和迁移与细胞外基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细胞外基质通过多种细胞因子,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同时,神经干细胞也可分泌相应的细胞外基质组分控制自身及其功能细胞的数量和定位。了解神经干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对于掌握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