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和对照镬组20例,分别在蛇毒纤溶酶给药前,给药3 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H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相差显微镜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3 d后EPCs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给药前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尤变化.结论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后,可引起EPCs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AMI)首诊基层医院后可行性的抢救策略.方法 静脉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发病3小时之内溶栓适应症者可行静脉溶栓加药物保守治疗,不能溶栓者及发病3-12小时首选转运PCI.结论 正确的抉择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减少住院天数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非墓碑样(对照组)和墓碑样(观察组)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特点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组间比较。观察AMI三大并发症,心电图∑ST、∑Q、∑QRSⅠ、Ⅱ、Ⅲ、RV5、NQ及EPI的变化。结果:在临床方面,三大并发症中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和室颤发生率无产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和室速发生率显著  相似文献   

4.
简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64-1165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4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STE MI组,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NSTE MI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非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以3支病变为主,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抬高组,抬高组单支病变所占比例较大,大大高于非抬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而抬高组易发生心律失常;再灌注心肌治疗率明显高于非抬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反复心绞痛发作,冠脉病变多为多支,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温永生 《吉林医学》2012,33(18):3823-3824
目的: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M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6.
马立东 《中外医疗》2012,31(25):47-48
目的研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14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依据心电图的显示有无ST段的抬高进行区别随机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甲组患者7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乙组患者7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依据分析的临床特点进行治疗指导。结果甲组患者既往较多患有心绞痛、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冠状动脉存在侧支循环,较容易发生弥漫性病变。乙组的患者较容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较多发生在单支。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常发生于患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既往存在反复发作的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变化较多发生与多个分支,较容易并发多个侧支循环,治疗预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患有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就诊的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各54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B 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该组患者的CK -M B、cTnI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患有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使临床对上述两种病症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时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AMI186例患者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并对A,B两组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临床表现中再通率,KillpⅡ-Ⅳ级,CK峰值,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伴发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观察AMI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ST段抬高,对判断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冠脉痉挛及相关血管再闭塞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皮祖细胞(EPC)在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用下的生物学特性,探讨VEGF对EP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鉴定EPC,用含不同浓度VEGF(0、10、50 ng/m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EP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应用纤维蛋白凝胶观察EPC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EPC的分化能力.结果 培养7 d的细胞CD133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69.44%和81.05%.MTT实验显示,10 ng/ml组细胞的吸光值明显大于0 ng/ml组和50 ng/ml组,0 ng/ml组的吸光值明显大于50 ng/ml组(P<0.05);迁移实验、体外血管形成实验及诱导分化实验显示,50 ng/ml组和10 ng/ml组较0 ng/ml组更能促进EPC的迁移、体外血管形成及诱导分化,且50 ng/ml组强于10 ng/ml组(P<0.05).结论 VEGF能够提高EPC迁移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及促进诱导分化,且随着VEGF浓度的升高而增强.VEGF能够提高EPC增殖能力,但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185例,无不良预后组25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不良顸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比例更低,体重更轻,心率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心肌酶、肌酐和血糖更高,血红蛋白、LVEF更低,前壁梗死、Killip 2 ~4级、既往患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则是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三者比值比分别为3.1090、2.552 0和0.960 8(P <0.05).结论 心功能差、既往患糖尿病患者发生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大.  相似文献   

13.
张颖  魏简汇  翟保同  郑芝欣 《重庆医学》2016,(36):5098-510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Lp‐PLA2、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SBP、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PL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碳(CO)、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及Lp‐PLA2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心脏功能及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的左心室充盈类型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参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序贯入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确诊为STEMI且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81例患者,均分别在急性期(发病7 d内)和起病6个月后进行3.0 T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起病6个月后是否发生LVR[第2次心脏磁共振检查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基线增加≥20%]将患者分为LVR组(33例)和非LVR组(48例),探究心肌应变相关参数对STEMI患者PPCI术后发生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LVR组心肌梗死急性期峰值超敏血清肌钙蛋白I(peak hs-cTnI)水平高于非LVR组,整体纵向应变(GLS)低于非LVR组,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短于非L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 hs-cTnI(OR=1.026,95% CI 1.006~1.046,P=0.012)和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OR=0.967,95% CI 0.950~0.983,P<0.001)是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eak hs-cTnI为85.54 μg/L时,预测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的灵敏度为60.60%,特异度为97.90%(AUC值为0.795,P<0.001);GLS为-10.56%时,预测LVR的灵敏度为81.80%,特异度为70.80%(AUC值为0.761,P<0.001);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取309.12 ms时,预测LVR的灵敏度为87.90%,特异度为87.50%(AUC值为0.926,P<0.001)。结论 急性期peak hs-cTnI、GLS和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对成功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起病6个月后发生LVR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peak hs-cTnI、梗死区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是LVR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造影资料。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PCI)STEMI病人31例,静脉溶栓病人44例.其中溶栓联合PCI26例.补救性介入治疗PCI病人18例。结果直接PCI、溶栓联合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病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症状开始至治疗的时间、侧支循环和TIMI血流0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死、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和室壁运动积分、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l)、每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EMI溶栓联合PCI干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补救性PCI可能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张小乐  苏永才  邓斌  冯新武  苏良献 《吉林医学》2013,34(19):3754-3756
目的:分析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LVA)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之间的关系,评价BNP与STEMI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心衰初发STEMI患者86例,按照BNP水平分为BNP<100 ng/L组,100 ng/L≤BNP<200 ng/L组和BNP≥200 ng/L组,比较各组住院期间的LVEF、LVEDd、LVA发生率和MACE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NP≥200 ng/L组LVEF最低,LVEDd最大,MACE发生率最高(P=0.000),BNP<100 ng/L组LVEF最高,LVEDd最小,MACE发生率最低(P=0.000),而100 ng/L≤BNP<200 ng/L组的三个统计指标介于两者之间(P=0.000)。结论: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BNP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重塑程度越高,LVA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ST段抬高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5例和好转组5例,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结果:病死组中3例心电图ST段呈“墓碑型”抬高;2例呈“巨R波型”抬高;好转组患者心电图ST段呈“斜长型”1例,“新月型”2例,“水平型”1例,“弓背型”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平均发病5 h后,心肌酶谱发生改变,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多出现ST段抬高现象,“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严重损伤的表现,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兰谋  彭源源  尹娟 《西部医学》2019,31(3):383-38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再灌注治疗的126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情况、血红蛋白等相关临床指标水平以及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并比较不同预后效果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26例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预后好106例(8413%),预后差20例(1587%); 年龄≥60岁的STEMI患者其女性和糖尿病比例以及心功能killip分级较高,而吸烟和饮酒患者较少,血红蛋白水平较低,预后较差(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其女性、吸烟、糖尿病比例和年龄及心功能能killip分级均高于非贫血和轻度贫血者,且前两者预后更差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喝酒习惯,心功能killip分级过高、血脂异常以及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的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其预后较差(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killip分级过高、血脂异常以及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是影响STEMI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尚可,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等均为影响STEMI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联合作为临床上评估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