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外科疾病的外科辨证多从局部病变着手,局部和整体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在综合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具体情形,笔者对此进行概括以利应用.  相似文献   

2.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包含了辨证和辨病,二者是有机整体,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已经有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具体论述,朱肱在其 《活人书》 中更详细阐明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特点与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医外科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 为临床辨证提供了有效的客观依据, 中医外科疾病诊断必须掌握局部辨证方法。局部辨证方法的掌握是中医理论、中医基础、外科特点的总结和凝练, 形成这一有特点的辨证方法需要通过单元式教学贯穿和引导, 利用多媒体技术看到疾病的动态变化, 再通过病例化、互动化的PBL教学模式, 对理解和记忆就会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 可以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四畔”辨证论治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四畔”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结合中医外科文献,分析了“四畔”病变的病因病机,强调了“四畔”辨证的重要性和辨证要点,认为“四畔”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尤其在痈疽疮疡辨治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方证相应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方证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之异同及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是中医辨证方法之化繁为简的表现;辨证论治包括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指出方证相应辨证能够充分发挥方剂的治疗作用,开拓和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临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其治法根于中医基础理论。清代外科大家王洪绪尝谓:有诸内则形诸外,故四诊为医家辨证之全蹄,而望居其一。强调外在表现与内在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中医皮外科治疗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治疾之根,外治缓病之急。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发挥运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总结朱长庚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的临床经验,其提倡辨证、辨病、辨位相结合,在临床施治时将本病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四型,针对不同证型采取辨证施治,服用中药煎剂配合膝部局部外用中草药,临床疗效显著,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症状比较理想,且不良反应少。膝痹病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医骨伤内外兼治,筋骨并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临床辩证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 5个方面问题。①体质辨证的内涵 ;②体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拓展 ;③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病理观的重要体现 ;④颜德馨充分发挥了体质辨证学说 ;⑤体质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是对仲景学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整体气血论和局部证治观,是刘绍武老师的原创性内容,与中医文献及现行主流中医学说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中医辨证治疗胸痹.方法 处方与针灸结合进行辨证治疗.结论 胸痹的治疗原则,以通阳散结为主,即所谓旋转上焦清阳,再降气涤痰,疏利膈间痰气以治.必须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证候是对人体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2003年SARS防治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证候概念的长期不统一与证候诊断的长期不规范,已经成为中医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与中医走向世界的瓶颈.证候的概念与诊断,既是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临床应用问题,是联系二者的重要桥梁,有可能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突破口.以往的辨证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护是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骨与软组织(筋骨)并重;局部固定与运动相结合、医护措施与病人主观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进行综合分析所实施的各项工作,因此,有别于其他各科的护理。现就笔运用中医这一特色来护理骨伤科病人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整体审察为中医学的精华所在,通过类比、归纳、演译、反证、模糊判断等形式逻辑体系的各种方法印证中医辨证思维方法的科学性.通过整体与局部、控制与反控制、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的阐述体现中医学认识论的对立统一观.  相似文献   

14.
张金超  吕景晶  何秀娟  张璐  林燕  李萍 《中医学报》2019,34(7):1390-1393
中医疮疡内治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宋以前,外治法盛行,内治法发展;宋至明代,内外并重;清代,强调内治,结合外治;现代,疮疡的治疗继承了消、托、补的内治理论,结合阴阳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候特征,发展了不同阶段的具体治疗方法。中医内治法对于疮疡的治疗不可或缺。现代医家多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对疮疡的治疗采用分阶段的内外合治之法。古代医家对内治法的重视及应用对现代临床仍然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角度阐述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使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辨证更加准确,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方法]以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进展的四个阶段为依托,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进行遣方用药,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在临床诊疗上有机结合。[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前心衰阶段和前临床心衰阶段,临床辨证多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证;临床心衰阶段,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痰浊水饮内停证;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可辨证为心肾阳衰、水饮泛滥,脾肾阳衰、痰浊内生,甚或阴竭阳脱证。[结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有助于中医临床诊疗。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辨病分期下对应的中医证型及其论治,使中医辨证论治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中医妇科临床多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临床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中医妇科临床要发展,必须从临床实际出发,形成开放的多元化诊疗模式。作者从辨证与辨病、辨体与辨证、辨期与辨证、辨时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以及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多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为适应多元复杂的临床所必须。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在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愈合质量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在辨证施治方面 ,对中医证型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出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及方药 ;根据消化性溃疡形态变化与外科疮疡相似 ,又出现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配合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 ;随着幽门螺杆菌 (Hp)的发现及研究的不断深入 ,辨证与辨菌结合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临床多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气滞血瘀、肝胃不和四型 ,但临床多数病例迁延日久 ,病情复杂 ,诸证参见。1 1 脾胃虚弱 :…  相似文献   

18.
体质辨证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问题。(1)体质辨证的内涵;(2)体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拓展;(3)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病理观的重要体现;(4)颜德馨充分发挥了体质辨证学说;(5)体质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病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260例病例治疗后临床治愈167例,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38%。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整体调节治疗失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从辨证论治谈辨证施护王莉萍(江西中医学院附院南昌330006)关键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以辨证论治为依据,进行辨证施护,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就此,笔者在多年的中医护理中受益匪浅,兹谈点体会。1辨证施护降体温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