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产妇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旨通过围术期产妇术后第1~3d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下肢静脉给予有效的压力支持,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下肢股静脉直径2r(mm)和血液速度V(cm/s)。结果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缩小下肢静脉内径,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结论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预防围术期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而且本病的治疗效果欠佳,一直是外科临床工作中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尤为重要。我院妇产科自2000-2004年共完成大中型手术近3000例,未发生1例下肢静脉血栓。我们认为术后处理尤其重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晖  胡守艳 《职业与健康》2001,17(9):153-15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不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严重者可致残或并发肺动脉栓塞而死亡。但通过正确的护理大部分病人可以预防。本组病例36例,通过临床治疗和预防性护理及治疗性护理,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8~76岁,平均56岁,前列腺术后6例,颅脑术后偏瘫病人14例,外伤性截瘫病人11例,其他5例。1.2 病因 危险因素如:创伤、手术、孕产妇、恶性肿瘤、长时间制动使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郑萍 《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2):713-714
我国的高剖宫产率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但对于那些有必要使用剖宫产术的产妇来说,剖宫产术可以有效降低围产期母婴的死亡率。但剖宫产过程中所经历的麻醉、术中出血与意外及术后产妇的恢复等情况相对自然分娩更为复杂[1],故对于护理部门来说,通过综合性、针对性强的护理来促使产妇在术后尽快恢复,并减轻其疼痛是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深州市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采取常规护理+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与对照组(n=100,采取常规护理)。本研究纳入标准:均为剖宫产分娩者,其年龄为18~45岁,同意参与本研究,与家属及受试者本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产前确诊为出、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肝、肾、心功能严重不全者,术前曾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者,以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两组受试者年龄、初产妇与经产妇构成比、单胎与多胎妊娠构成比、妊娠合并症种类及其发生率、巨大儿分娩率及分娩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受试者剖宫产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剖宫产术后接受不同干预措施后,统计学分析两组受试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术后第3,7及14天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第7天静息心指数(CI)及双下肢肿胀指数。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深州市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无一例受试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1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研究组受试者剖宫产术后第7天时静息CI及双下肢肿胀指数,以及第3,7及14天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9,8.348,P=0.000,0.000;t=2.780,9.446,10.063,P=0.006,0.000,0.000)。两组受试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采取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受试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预防效果,可有效降低受试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感,减少对心脏功能损伤,降低双下肢肿胀指数,对改善受试者生存质量,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探讨其预防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50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25例作为对照组,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疾病知晓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与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40.21±4.36)d]短于对照组,疾病知晓情况[(82.23±2.32)%]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下肢肿胀与疼痛发生率为16.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高危人群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7.
静脉营养用于围手术期和术后重大并发症的经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总结29年来应用静脉营养于围手术期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①水解蛋白和高渗葡萄糖溶液治疗术后多数性肠瘘;②单能源静脉营养治疗腹膜后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③全价静脉营养治疗肠瘘、胆瘘、胰瘘,吻合口瘘、吻合梗阻,术后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甲状腺危象伴肝细胞坏死,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伴胆道逆行感染,术后肝衰、心衰、肺衰等46例严重术后并发症和用于切除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肝门胆管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439例大于手术的围手术期。经中心静脉插管注输167例、周围静脉318例。结果 严重术后并发症46例的救治成功率为80.4%,围手术期治疗的死亡率为0.23%。静脉营养期中,中心静脉营养发热7例,周围静脉2例,血液及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皆阴性。周围静脉血栓性静脉炎34例。低血钾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肝细胞重度脂肪沉积各1例。结论 静脉营养有助提高术后严重合并症的抢救成功,减少污染切口的感染和切口裂开的发生,并使伴发的水、电解质失衡的纠正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用术前功能练习、术后积极锻炼、穿弹力袜、使用抗血栓药物等不同的预防措施,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37例患者中,l例术后2 d出现小腿肿胀,经治疗4天症状消失。37例患者术后均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医学及经济学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实验方法,对比观察122例剖宫产围术期及常规用药两组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效果。结果 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围术期用药组的临床指标均不亚于常规组;而平均住院日、术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等经济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有效、合理、低成本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晓燕 《中国校医》2021,35(2):123-126
目的 探究下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常见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及时检测及预防DVT提供参照.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6年07月-2019年07月收治的因外伤性股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157名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观...  相似文献   

11.
王洁 《现代保健》2014,(20):139-141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压力抗栓泵预防骨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35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措施,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5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9%(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1.62±7.28),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4.15±6.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系统的护理评估,有指导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妇科手术后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DVT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既往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曲张、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输血及止血剂的应用、围手术期活动减少等都是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全面认识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重评估和预防。术前充分的评估和指导以及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在预防DVT形成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再行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以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金标准,观察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正确率,同时对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诊断依据,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正确率为96.77%(60/62),漏诊率为3.23%(2/62);血栓部位情况:单纯深静脉血栓15例,单纯浅表静脉血栓16例,单纯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栓20例,下肢静脉血栓伴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栓17例;血栓特征情况:慢性血栓28例,急性血栓15例,亚急性血栓17例。结论:下肢静脉血栓行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能有效了解患者的血栓部位以及特征,为治疗提高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护理措施。结果:年龄、吸烟、血液高凝、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深静脉置管均为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积极防治,25例DVT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1例肺、脑栓塞并发症。结论:加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防治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DVT及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7月—2019年10月的135例U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