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例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内结核感染并不少见,但脾结核临床少见,一般是由肺部结核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脾脏引起。我们搜集了1994~2005年期间经CT检查并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结核16例,讨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脾结核的CT影像特点。方法 15例肝脾结核进行CT扫描,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18至60岁,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其中1例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CT导向下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所有肝脾结核均为多脏器结核之一,CT表现为8例肝脏和5例脏散在粟粒,小结节灶和小囊性灶,1例肝脏有孤立的低密度病变,1例肝脾仅散在点状钙化灶,结论 当发现肝脾散在粟粒,小结节和小囊性粘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时,首先应考  相似文献   

3.
脾结核一例     
患者 ,男 ,33岁。因不规则发热 ,伴消瘦、乏力 1月而于 2 0 0 1年 2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1个月前开始发热 ,热型不规则 ,最高体温达 39°C ,发热前无明显畏寒和寒战 ,无咳嗽、咯痰。左侧腰部酸痛不适。在外院用过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入院体检 :T 38.2°C ,P 92次/min ,BP 110 /6 0mmHg。神志清楚 ,检查合作 ,贫血貌。皮肤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无抵抗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部平坦 ,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肿大 ,左侧腰部叩击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 (- ) ,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8.0× …  相似文献   

4.
肝脾结核CT影像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肝脾结核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肝脾结核进行CT扫描,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18~60岁,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其中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CT导向下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结果所有肝脾结核均为多脏器结核之一,CT表现为8例肝脏和5例脾脏散在粟粒、小结节灶和小囊性灶,1例肝脏有孤立的低密度病变,1例肝脾仅散在点状钙化灶。结论肝脾结核CT常见散在粟粒、小结节和小囊性灶并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当CT有上述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肝脾结核。  相似文献   

5.
报告三例脾结核,认为脾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腹部CT和B超,脾针吸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脾脏结核CT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脏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证实的25例脾脏结核的CT表现。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6-52岁,中位年龄25岁。结果25例脾脏结核CT表现分为脓肿型,粟粒型,混合型及陈旧钙化型。平扫病灶模糊不清,增强后病灶显示清楚,但边缘显示不规则。结‘论当患者具有典型的所述影像表现,如年龄较轻且合并有肺结核或/和肺外结核时,应考虑脾脏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9.
脾脏结核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脏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证实的25例脾脏结核的CT表现,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6~52岁,中位年龄25岁。结果 25例脾脏结核CT表现分为脓肿型、粟粒型、混合型和陈旧钙化型。平扫病灶模糊不清,增强后病灶显示清楚,但边缘显示不规则。结论 患者脾脏CT影像具有典型表现,年龄较轻且合并有肺结核病或/和其他肺外结核时,应考虑脾脏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8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人中表现为发热14例(占77.7%),腹痛9例(占50.0%),发热病程为1周至12个月,平均热程为2个月。其他较常见症状体征为腹胀4例(占22.2%)、盗汗4例(22.2%)、乏力5例(占27.8%)、纳差7例(38.9%)、贫血7例(38.9%)、脾肿大9例(占50%)。手术及病理诊断12例,1例胃液发现抗酸杆菌确诊,5例经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确诊。18例病人中10例合并脾外结核。确诊前误诊9例(50%)。2例病人死亡,余16例均经手术及或1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脾结核以长程发热和腹痛为突出表现,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脾切除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选择性手术治疗及系统性抗结核治疗是脾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16例脾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表现为发热、盗汗、腹胀、腹痛和脾肿大分别为11例次(68.8%)、6例次(37.5%)、8例次(50%)、10例次(62.5%)和13例次(81.2%).腹部B超及CT检查10例有脾内占位性病变,3例脾内有钙化灶,另3例为脾弥漫性肿大.手术及病理诊断脾结核9例,3例因脾内有钙化灶诊断脾结核,另4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诊断脾结核.16例病人中有8例合并脾外结核.所有病人都经过半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脾结核诊断主要依据睥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性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脾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脏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证实的 25例脾脏结核的CT表现,其中男性 15例,女性 10例,年龄 16~ 52岁,中位年龄 25岁。结果 25例脾脏结核CT表现分为脓肿型、粟粒型、混合型和陈旧钙化型。平扫病灶模糊不清,增强后病灶显示清楚,但边缘显示不规则。结论 患者脾脏CT影像具有典型表现,年龄较轻且合并有肺结核病或/和其他肺外结核时,应考虑脾脏结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及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51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CT、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相关病理结果。结果 CT示支气管管腔不规则狭窄35(68.6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7(33.33%)例,支气管肺结核7(13.73%)例。误诊率为86.27%。支气管镜下表现:充血水肿4例(7.84%)糜烂坏死型15例(29.42%)肉芽结节型22例(43.14%)瘢痕型10例(19.61%)活检病理阳性35(68.63%)例,刷检阳性41例(80.39%)。结论 CT检查为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了解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但误诊率高。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了解支气管粘膜改变,通过活检、刷检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是诊断支气管结核最快、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3例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3例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分析罗绍凯何伟雄洪文德脾结核是指发生在脾脏的结核病。我院自1961~1995年共收治脾结核13例,报道如下。13例脾结核中男9例,女4例,年龄22~59岁,经病理或影像学等检查及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除2例曾有肺或皮肤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范围结核病的复燃,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又重新受到重视。泌尿系结核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泌尿系结核绝大多数是由原发肺结核经血行播散到肾脏的。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征象,致使漏诊误诊率较高。近几年来我院经临床涂阳和纤维支气管镜(FOB)证实为EBTB46例,我们对高分辨率CT(HRCT)征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胰腺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  牛建平  林斌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1):654-654
患者男 ,2 4岁 ,因间断性发热伴右上腹不适 3个月 ,再发5d入院。 3个月前受凉后寒战发热 ,体温 39℃~ 4 0℃ ,呈稽留型 ,伴右上腹隐痛不适 ,无呕吐及巩膜黄染 ,当地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无效 ,此后反复发热 ,约 2~ 3周 1次 ,予退热药后均好转。无明显消瘦、贫血、乏力、纳差等不适。 5d前再次发热。腹部B超及CT示 :肝门部改变 ;上腹部增强CT示 :胰头及钩突部肿大 ,强化后有蜂窝状改变。考虑化脓性病灶或胰头部肿瘤。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 :体温 39.2℃ ,营养中等 ,巩膜无黄染 ,双侧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直径约 1.5cm ,无压痛。…  相似文献   

18.
老年脊柱结核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报道称,脊柱结核多见于20~30岁年轻人[1].近年来老年结核病发病率增加,老年脊柱结核受到重视[2].本文就16例老年脊柱结核cT片与x线平片相应部位改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脑结核瘤的CT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了解头颅CT检查对脑结核瘤的诊断价值和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观察分析55例经头颅CT诊断并经抗结核治疗6-8个月的脑结核瘤患者的头颅CT表现和临床特点。55例中获愈44例,其中40例经CT复查头颅病灶全部吸收,另有11例结核治疗未结束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肝脾结核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临床确诊为AIDS并发肝脾结核的26例患者(观察组),以及无免疫相关疾病的其他患者并发肝脾结核者4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和MR增强扫描。观察CT和MR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如病灶部位、范围(单发或多发)、形态、强化方式、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等。应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7。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肝脾病灶的分布上(34.62%,9/26)与对照组(12.20%,5/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35)。观察组粟粒型肝脾结核、粟粒-结节型肝脾结核、并发其他器官结核、淋巴结结核发生率分别为34.62%(9/26)、23.08%(6/26)、84.62%(22/26)、76.92%(20/26),均高于对照组的7.32%(3/41)、4.88%(2/41)、58.54%(24/41)、12.20%(5/41),仅脓肿型肝脾结核E19.23%(5/26)]低于对照组[43.90%(1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05;X^2=5.01,P=0.025;X^2=5.03,P=0.025;X^2=19.60,P〈O.01;X^2=4.30,P=0.038)。对照组粟粒及小结节型MR扫描T2WI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部分结节延迟强化。结论观察组中肝脾结核病灶更易累及脾脏,并且病灶形态以粟粒型、粟粒结节型多见,而且并发淋巴结结核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对AIDS并发肝脾结核患者CT或MRI表现特征的认识,有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