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有关性咨询的探讨赵耕源,黄锋香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有一部分有关性问题的咨询,在1983年3月~1990年12月的8年中,中山三院心理咨询门诊共来咨询4173例,内有关性问题咨询者136例,占总数的3.26%;另该院于1990年...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12例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HHNC)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认为神经外科病人并发HHNC,主要是丘脑下部损害和较长时间大量脱水剂使用引起的,不同于糖尿病引起的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HNDC)。根据血糖、血清钠增高情况分为高糖型、高钠型、高糖高钠型和普通型四种临床类型,提出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按上述分型确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例病人纠正了高渗状态。已有5例痊愈出院。并对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血压异常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包括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和神经源性仰卧位高血压。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常常引起患者晕厥、跌倒,是造成PD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则会引起心脑等靶器官损害。因此对于PD患者的血压异常早期识别并加以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将对PD患者血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D患者血压异常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根据2014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 )提出的临床实践性定义[1],间隔24 h 以上的两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可诊断癫痫,但是,对于首次痫性发作,怎样判断为诱发性?单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抗痫性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ASM)治疗?从...  相似文献   

5.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 3版》(CCMD- 3)获得中华精神科学会通过并正式出版 ,这是我国精神医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本刊已收到一些对此进行讨论的稿件 ,作为“专题讨论”刊出 ,欢迎读者们就以下 3方面继续来稿 ,但希望避免重复 :1对 CCMD- 3学习、应用中的体会 ;2对 CCMD- 3的评价 ,意见与商榷 ;3对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制定工作的瞻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生后早期(3个月内)癫痫发作导致的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可被诊断为早发性婴儿发育性癫痫性脑病(Early-infantile 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ies,EIDEE),其原发病因包括结构性、遗传性、代谢性等,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大脑正常生理活动被异常电活动抑制和大脑神经网络受损有关。Ohtahara综合征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Early myoclonic encephalopathy,EME)是EIDEE的典型类型。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控制频繁的癫痫发作,进而改善患儿认知与发育功能。药物难以控制发作时应尽早行手术评估,对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类型可分为切除/离断性手术、神经调控手术等。本文针对EIDEE的手术治疗现状进行叙述,探索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密切相关,随着分子遗传生物与临床症状认识的提高,对其辨别力也随之提高。本文从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症状特点上系统的描述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对其发病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晚发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晚发与早发必 之间的差异。方法 我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晚发组在受教育、婚姻及就业上好于早发组;在诱因和家族史上与早发组无显著差异;临床类型以偏执型多见;精神症状以亡想为主,主要是被害亡想,思维障碍,情感淡漠较少;HAMD分高,提示晚发组常伴情绪低落;SDSS分高,提示社会功能损害晚发组轻于早发组。结论 晚发性精神分  相似文献   

9.
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00例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比较,发现晚发组女性多,起病急,有精神因素,被害妄想、抑郁和类神经症症状较早发组多见;早发组病初表现性格改变,以逻辑障碍、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多见。在家族史、病前性格及幻听、思维散漫、Schneider一级症状等方面二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病因为朊蛋白基因(PRNP基因)C178和C129突变,PRNP基因产物PrP^c结构不稳,易转变为PrP^SC,启动连锁反应,结果PrP在CNS尤其在丘脑大量沉积,病理表现为丘脑和CNS其他部位神经元变性、空泡形成和胶质增生.临床失眠症状突出。目前无有效治疗,期望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能为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治疗开辟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查PKD患者中PRRT2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9例临床诊断为PKD的患者,其中4例有家族史,抽取静脉血3 mL,标准法提取基因组DNA,Sanger法测PRRT2基因序列.结果 5例患者携带PRRT2基因突变,其中4例家族性PKD携带c.649dupC突变;另1例散发性PKD携带c.133-136delCCAG突变,其无症状的父亲亦携带该突变;其余患者未发现PRRT2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PRRT2为PKD的致病基因,PRRT2突变存在外显不全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围生期(妊娠后期和出生后不久)性激素的水平,对脑性分化及未来性定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有关进展,将性激素与脑性分化及性定向中的关系及作用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性施虐受虐癖的分型与鉴定孙家华,丁之光,李莎,温承茂,董殿举,李奇,郝志敏,杨惠芹性施虐癖指的是向性对象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虐待,性受虐癖指的是接受性对象给予的虐待,以此作为引起性兴奋的最主要或是唯一的来源。性施虐或性受虐行为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 ,围生期 (妊娠后期和出生后不久 )性激素的水平 ,对脑性分化及未来性定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有关进展 ,将性激素与脑性分化及性定向中的关系及作用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材料脊髓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以“生物相容性;壳聚糖;脊髓;生物材料”或“Biocompatibility; chitosan; spinal cord; biological 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检索关键词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42篇文献。 结果:预防和减少经椎管内脊柱手术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植入防粘连材料是预防和减少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主要方法。理想的防粘连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炎症反应,不产生排斥;能有效地覆盖手术部位,防止纤维组织长入,降解时间适当,无毒副作用等。壳聚糖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其在生物医药材料中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论:壳聚糖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可以发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优势,同时可明显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胶原组织的增生及代谢,从而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生物相容性;脊髓;生物材料;防粘连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1  相似文献   

16.
较罕见的脑与躯体疾患所致精神障碍刘庆林汤新昌张翠英胡红星马云芳李平杨春苏月桐陈娟胡茂荣赵红徐玉平王彦兵陈福新王成林秦金兰谷广臣刘东云刘庆芬王从春施爱菊李美英本刊编辑部综合编辑:本期对较罕见的脑与躯体疾患所致精神障碍的10篇来稿作一综合,由9个单位的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性脑梗死(FEIS)与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纳入115例FEIS患者,依照是否伴有SBI分为SBI组和无SBI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SBI部位与FEIS部位是否有一致性、SBI数量是否影响FEIS的严重性.结果 合并SBI的FEIS患者伴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者比例更高;SBI部位与FEIS部位是否具有一致性对FEIS严重性无影响;SBI数量多的患者FEIS病灶大.结论 SBI与FEIS存在一定相关性,伴有SBI数量多的患者FEIS梗死灶大,临床症状严重.  相似文献   

18.
晚发性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晚发性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在遗传效应上的差异。方法:调查精神分裂症晚发组和早发组患者亲属中精神病的患病情况。结果:早发组有精神病家族史多,一级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率高,一级亲属的遗传率高,与晚发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晚发性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间有遗传效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肺性脑病是因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轻型患者有头痛、神经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中型出现谵妄、躁动、肌肉抽搐、球结膜水肿、生理反射迟钝;重型患者呈昏迷状态,可癫痫样抽搐、生理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阳性[1]。  相似文献   

20.
1941年,Smith和Heersema首次描述了3例无血缘关系,表现为运动诱发的、持续5~10s的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的病例。此后,Lance和Weber分别报道了一个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的家系。Kertesz则于1967年首次将这种疾病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的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PKC),近年普遍称之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