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颞浅血管蒂组织瓣修复头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福年  刘征云 《海南医学》2005,16(10):125-125,160
目的 灵活运用带颞浅血管蒂组织瓣修复头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方法 采用带颞浅血管筋膜瓣加植皮法、颞浅血管岛状皮瓣法修复头、额、眼睑、鼻背、面颊部创面。结果 22例Ⅰ期完成创面修复、组织瓣100%存活。结论 在掌握血供原则下手术成功率高,外形效果好,是头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1年以来 ,针对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 ,选用 4种不同的组织瓣完成缺损修复 1 1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32岁。致伤原因 :电烧伤 4例 ,车碾伤 5例 ,贴骨疤痕切除后创面 2例。缺损部位 :第Ⅰ跖趾关节残端、内侧各 1例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4例 ,足背 3例 ,前跖区合并足背皮肤缺损 2例。缺损面积 :最大 40cm× 30cm ,最小 2 .0cm× 1 .5cm。修复时间 :早期修复 9例 ,晚期修复 2例。1 .2 修复方法 带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 4例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桥式…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 ,由于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 ,使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作为一项外科新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创面修复、功能重建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 。我科自 1996年 1月~ 1999年 6月 ,开展此类手术 6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6例 ,女 6例。年龄 7~ 59岁 ,病程 2小时~ 10年。病因 :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 4 0例 ,贴骨疤痕 4例 ,胫骨、髌骨、跟骨骨髓炎创面5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1例 ,股骨颈骨不连 1例 ,晚期下臂丛神经伤 1例。部位 :上臂 1例 ,前臂 3例 ,手部 18例 ,髋部 12例 ,股前 1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推行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4-2007年来320例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的护理。结果320例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无1例因护理不到位而致手术失败,病人满意。结论利用护理手段可使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病人顺利度过肢体强迫期、情绪不稳定期,适时的专科指导可促进病人肢体感觉、触觉、外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以鼻腭血管为蒂的腭组织瓣修复舌尖缺损是近年来开展的新型手术方法。根据蝶腭动脉的分支穿过切牙孔后的鼻腭动脉与双侧腭大动脉的分支相吻合,构成中隔腭颌内动脉末梢支矢状血环的解剖特点,而采取鼻腭血管为蒂的腭组织瓣修复舌尖缺损。通过手术与护理的配合,腭瓣全部成活,恢复了舌尖的形态和生理功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1987年~2000年之间收治3例舌尖被他人咬伤致缺损的病人,男1例,女2例,年龄在20~27岁之间。缺损创缘呈凹陷的新月形创面有大量的分泌物、伪膜或血凝块,创口受到严重的污染。此3例患…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周围的结构复杂 ,并有神经、血管通过 ,因此 ,该区域一旦出现使结构外露的损伤或创面 ,应尽快、有效地将其闭合和覆盖。由于膝关节部位重要结构多 ,且无大面积的局部组织瓣供区 ,为此 ,我们选择应用带蒂组织瓣移位术修复膝关节周围的较大创面和缺损 ,既一期或及时修复病损闭合创面 ,又尽可能减轻手术的继发损伤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膝关节、大腿下段和小腿上段的外伤性缺损和难愈性创面患者共 3 7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1例 ,年龄14~ 67岁。其中 :小腿上 1/ 3的严重毁损、…  相似文献   

7.
胫骨远端、踝部、距骨骨不连、骨缺损或合并踝周部软组织缺损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但修复却很困难 ,一直是创伤外科棘手的难题。胫骨远端和距骨因其生理解剖学上的特点 ,骨折后易发生骨不连、骨缺损 ;另踝周部是遭受创伤的常见部位 ,受伤后易发生软组织缺损 ,导致骨外露。传统治疗往往需多次手术 ,疗程长 ,效果不满意 ;若采用吻合血管的组织瓣游离移植 ,则手术创伤大 ,操作复杂 ,甚至有部分患者因受区无可供吻合之血管而无法进行手术。随着以非主干血管为蒂的组织瓣供区的大量涌现 ,踝周部组织缺损的治疗已大为改观 ,且操作简便 ,能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38例病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采用不同类型的带蒂组织瓣修复。结果:38例病人术后组织瓣转移修复均存活,术后病人颌面部软组织功能及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整复和术式的选择应依据缺损的情况、各种皮瓣的特点和术者的技能经验,精心设计,采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缺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带血管蒂骨瓣局部移位移植,结合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以修复因骨髓炎、骨囊肿及骨巨细胞瘤所致的骨缺损4例,使传统骨的“爬行替代”过程转化为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缩短了愈合时间。随访证实疗效满意。应用本法无需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无吻合血管并发症之虑,可直接观察良好的骨瓣血运,手术成功率高,骨愈合时间短,避免了长时间固定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11.
带血管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血管蒂胆囊瓣修复胆道缺损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0例成人胆道标本,观测胆囊血管走行、分布的规律性及其与胆道的位置关系。结果(1)胆囊动脉多数(60.6%)在胆囊颈左缘到达胆囊,其在胆囊上主干支起始外径1.1±0.4mm,长度56.2±14.7mm;(2)胆囊动脉自进入胆囊壁处至左肝管出肝门处距离为23.3±7.5mm;至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最下端距离为28.6±6.8mm。结论术中制取胆囊瓣及转位修复应根据胆囊动脉的走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肩胛冈血供丰富,有多条营养血管分布,其供骨量在肩胛骨中居首位,是自体带血管蒂三大供骨源之一,仅次于腓骨和髂骨。多年来我们为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设计5条带不同血管蒂的肩胛冈骨瓣,为显微骨移植开拓新供区,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选择术式[1~11]。1解剖学基础1.1肩胛冈的形态学  相似文献   

13.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造成创伤性骨髓炎、骨外露者,传统方法治疗困难.为探讨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我们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采用3种不同的带蒂组织瓣修复胫骨中下段慢性骨髓炎骨外露3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 ,骨、内固定物外露 ;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 ,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1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996~ 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 11例。其中 ,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 7例 ,其缺损最大面积12 0cm× 7 0cm ,最小面积 1 5cm× 2 .0cm ,骨…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蒂的股薄肌瓣修复会阴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会阴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30侧成尸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神经 ,血管蒂的长度 ,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薄肌的血供主要由股深动脉的股薄肌支 ,血管蒂长(120 5±1.1)mm ,起始处外径(3.0±0.3)mm ,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结论 :以中、上段血管为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会阴部缺损 ,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科于1982年以来,施行各类带血管蒂的组织瓣游离,转位移植共28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共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为11~58岁,平均29岁,修复部位:肱骨干1例,挠骨干1例,前臂1例,手部2例,骶部1例,大粗隆部1例,髋关节部6例,股骨干1例,胫骨干2例,小腿部4例,足部8例。组织瓣种类及移植方式:肩胛下动脉骨、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1例;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7例,其中转位移植6例,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建立一种以骨膜固有血管血供为主的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用墨汁混合液血管灌注观察大耳白兔股骨外髁部切取的“U”形骨膜瓣模型的血供。取大耳白兔 32只 ,在双膝股骨髌面外侧造成 5mm× 8mm的全层软骨缺损 ,分别行带蒂骨膜瓣 (实验组 )和游离骨膜移植 (对照组 ) ,术后 2周、4周、8周、12周取材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该骨膜瓣模型的血供主要来自骨膜固有血管 ,可维持骨膜瓣的存活。术后 4周 ,对照组和实验组新生组织的优势组织性质分别为纤维组织和幼稚软骨 ,术后 12周 ,实验组有75 %的优势组织性质为类透明软骨 ,对照组为 12 .5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带蒂骨膜瓣移植的成软骨能力优于自体游离骨膜移植 ,且取材简便、术式简单、操作容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隐血管蒂逆行组织瓣移位修复小腿中上段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隐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隐动脉和膝降动脉关节支在 84 .33%的情况下共干于膝降动脉 ,膝降动脉在距股骨内侧髁上平均 8.4 2cm处发出 ,起始处外径 (1.79± 0 .32 )mm ,走行 (4.0 2± 2 .2 0 )cm后发出关节支后主干延续为隐动脉。隐动脉起始部外径 (1.14± 0 .2 3)mm ,营养缝匠肌的下 1/3段和膝内侧上部的皮肤。隐动脉终末支分布于小腿内侧上段皮肤 ,并在鹅足区附近皮下与膝下内侧动脉皮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有恒定的吻合。膝降动脉关节支主干长 (6 .0 7± 0 .98)cm ,起始部外径 (1.19± 0 .2 3)mm ,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结论 隐血管蒂逆行组织瓣移位可以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和 (或 )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上臂内侧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Sub dermalVascularNetworkSkinFlap ,SVNF)修复面部疤痕或鼻等器官再造时发现 ,皮瓣蒂部较弱 ,易被撕脱 ;且供瓣区通常不能直接缝合 ,需移植皮片修复。为此 ,作者对此术式进行了改进 ,将上臂内侧带蒂SVNF与面部疤痕瓣交互转移修复对方创面 ,两者蒂部重叠缝合 ,获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14例 16块疤痕 ,女 12例 ,男 2例 ,年龄 16~ 38岁 ,均为面部火焰烧伤后疤痕 ,疤痕面积为6 .0cm× 8.0cm~ 8.0cm× 10 .0cm ,5例伴有小口畸形 ,4例伴有小…  相似文献   

20.
刘丹龙  舒惠恺 《广西医学》2001,23(6):1464-1465
烧伤后腋部疤痕挛缩 ,松解后一般采用大张的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 ,但因皮片晚期收缩常需要再次手术 ,最终功能形态欠佳。我们自 1994年 3月以来对 7例腋部疤痕挛缩 ,松解后采用以旋肩胛动脉浅降支为主要血管的带蒂肩胛皮瓣移植修复 ,取得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6例 ,女 1例。年龄 5~ 4 5岁。本组均为单侧腋部疤痕挛缩 ,为火焰及热液烧伤所致。 2例肩胛区皮肤有浅表疤痕外 ,5例均为正常皮肤。皮瓣最大 8cm× 14cm ,最小 6cm×10cm。1 2 应用解剖及皮瓣设计 :旋肩胛动脉的浅支从肩胛骨外侧缘穿出 ,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