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四时五脏阴阳"观看《内经》的睡眠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是<内经>关于藏象学说的中心内容,是以五藏为主体,外应四时阴阳,内系六腑、五体、五官、五华等所形成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1].其理论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人本身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二是人类生活在自然界,无论在生理上还是病理上,都不断受着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正常的活动.这样就把人体的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形成天人内外的统一体[2].在这个统一体中,人体的生理病理与人本身、自然、社会相关联,人体的生理病理也受到多层次、多方位的影响.<内经>有关睡眠理论,就是建立在"四时五脏阴阳"基础之上的生理病理观.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河图"时空模式对《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指出《内经》中五脏所在的方位和通应的四时与"河图"时空模式具有一致性,脾为至阴及其他四脏的太少阴阳属性可以从"河图"的时空模式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3.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的角度,结合血与五脏关系的整体性,讨论了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四时五藏阴阳"是关于藏象学说的命题,反映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课题组通过"肾应冬"、"肺应秋"等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四时五藏阴阳"理论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具有科学性,其与季节性疾病的发生相关,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内经》藏象理论有"四时藏象""四时五藏""五行藏象"和"六节藏象",不同的藏象理论对学习者造成困扰。通过对不同藏象理论的浅析,指出五行藏象弥补了四时藏象论不及脾的缺陷;思考了五行藏象不足及与"地之阴阳"的关系、六节与六经的关系及六节藏象与"天之阴阳"的关系,认为六节藏象与五行藏象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四时五脏阴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结合 ,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在《内经》理论中 ,选择时令作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点 ,促成了这两大学说的结合。但是 ,四时与阴阳是偶数系列 ,两者结合 ,顺理成章。而五行为奇数系列 ,四时与五行如何搭配 ,问题很多。《内经》拟采取一种过渡的办法 ,即先将四时与五味相合 ,由五味而五脏 ,看似合理 ,实则十分牵强。所谓四时之胜 ,实际是五时之胜。长夏为何季 ?七十二日四季之月是否合理 ?各十八日寄治在季首拟或季尾 ?三百六十日法是否符合“天度”之数 ?皆无说明。可见四时五脏阴阳或阴阳五行结合 ,仅仅是一种形式 ,并无实际内容可言。“四时五脏阴阳”这一命题并无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术源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经》“五脏相通”、汉代张仲景“五脏病”论、金元时期刘完素“五运主病”,以及明清医家提出的“五脏旁通”、“五脏穿凿”、药性归经、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五脏互相关涉”等理论学说比较研究,认为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与上述理论有学术渊源,但五脏相关运用现代语言表述了自《内经》以来五行学说的合理内核,凝炼成为解释复杂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体现了当代中医学术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气血与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实践及实用的角度 ,分析了气血、五脏精气、五脏阴阳的概念及其关系 ,认为气血与五脏精气阴阳是两个密切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系统 ,将脏气与脏血对举 ,诠释“五脏皆有气血”的说法 ,不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9.
从"藏象学说"的角度,分析五脏及五脏相互影响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症候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调控观、自组织理论以及时间结构3个方面对中医藏象理论的应时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医的五脏是一个与时相应的、主体性开放的、高度自组织性并且具有时间结构特点的适应性整体调控系统。深入剖析中医藏象的应时特征对阐明中医藏象的本质,指导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都将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Dangers of snuff, both "wet" and "d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Surgical, bacter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ston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 J Nemoy  T A Staney 《JAMA》1971,215(9):1470-1476
  相似文献   

15.
16.
17.
Many patients complain of painful feet. While this problem may seem minor to the physician, it causes the patient considerable distress. Some of these conditions are readily amenable to treatment; others require continuing care. Much relief can be given by simple office procedures and by correcting ill-fitting footwear.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