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72例和再发组54例,对两组的年龄、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血压分级进行比较,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数量、部位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再发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再发组高血压分级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发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IMT 均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初发组斑块检出例数为31例,占43.1%(31/72),总数为87个,平均(1.21±0.76)个,再发组斑块检出例数46例,占85.2%(46/54),总数为96个,平均(1.78±0.92)个;再发组斑块检出例数、平均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初发组(P< 0.01).再发组斑块中以软斑为多(占61.5%,59/96),初发组以硬斑为多(占60.9%,5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分级、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颈内动脉IMT、软斑数量是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5、2.435、1.072、2.131、3.024、5.162,P<0.01或<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分级、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颈内动脉IMT、软斑数量是导致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在监测血压、血糖等常规指标的同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程度、斑块的性质可以对脑梗死的再发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8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7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梗塞病史81例为观察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另取有头晕或胸闷等症状,但不符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梗塞诊断标准的来院检查IMT值患者32例做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IMT值可以反映心脑血管疾病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8例脑梗死者(脑梗死组),与同期60例行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形态及狭窄程度。结果①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11.7%,χ2=35.391,P=0.000<0.01;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9.0%,χ2=22.074,P=0.000<0.01。②硬化斑块以BIF、CCA、ICA好发。③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61.8%显著高于对照组6.7%,χ2=28.905,P=0.00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之一,不稳定性斑块与官腔狭窄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晋红勤 《现代保健》2011,(25):52-5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96例,斑块检出率为78.1%(75/96)。对照组为18.6%(8/43),脑梗死组软斑块检出率为67.3%,对照组软斑块检出率46.1%,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变化,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肌梗塞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54 例心肌梗塞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情况,测量斑块面积,并计算斑块积分和斑块指数,并与45 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①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为46 例,检出率为85.2% ,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8 例,检出率17.7% ,P< 0.01);心肌梗塞患者斑块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15.43±12.26)m m 2 和(8.87±4.01)m m 2,P< 0.01〕;②心肌梗塞患者斑块指数为3.11±1.96,斑块总积分4.03±2.9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33±0.80,0.61±1.02,P< 0.01)。结论: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辛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内皮功能,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抑制巨噬细胞分泌酶的活性来延缓颈动脉硬化。笔者运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老年高血脂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14例.全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7.4%(2/27)比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12/17、10/14比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96±0.22) mm比(0.78 ±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IMT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与斑块数目也增高;颈动脉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钟冕 《现代保健》2009,(14):37-3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26例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检测。选择20例无高血压、血脂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情况。结果26例取样人群,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占46%。对照组20例,血脂在正常范围,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占25%,均为男性,吸烟史20年以上。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成正相关,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理想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