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超声,CT,PTC和ERCP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74例胆囊癌病人术前分别进行了超声,CT,PTC和ERCP检查,对这些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超声,CT和ERCP对胆囊癌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0.3%,88.55%和25%,7例直径>3cm的胆囊癌中有6例CDFI阳性。4例伴有黄疸的病人行PTC检查的目的的主要是为了PTBD减黄。结论:超声是诊断胆囊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在确定胆囊恶性肿瘤时很有帮助,疑似胆囊癌或有转换和进行和进行临床分期时,CT较超声有更有用。胆囊癌伴有黄疸的病人,PTC和ERCP主要以治疗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胆囊癌并不少见,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多为晚期,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应得到临床上的重视。我们1978年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 (PCG)的术前诊断。方法 对近 6年来 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G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图象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4例中 ,男 6例 ,女 18例 ,5 5岁以上者占 91.7%。 (2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91.7% )和黄疸 (4 5 .8% )。 (3 )、声像图显示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 15例 (62 .5 % ) ,B超诊断符合率 5 8.3 %。结论 我们应重视 5 5岁以上腹痛、黄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超声对PCG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一但发现多为晚期,且进展快、易转移,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若早期发现,可大大提高5a生存率,据报道早期癌的5a生存率为100%,而晚期癌3a生存率仅5%~7%(1)。现就我院收治的47例作一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患者就诊多属中晚期,影像学作为其检测的主要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就影像学诊断胆囊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吴钢  蔡端 《世界肿瘤杂志》2002,1(3):212-2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院1991-01/2002-07入院手术并病理证实为NeviaI、Ⅱ期的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占同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11.0%(9/82),术前确诊率为55.6%(5/9)。行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结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在于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B超等影像学检查仍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64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64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有胆道疾病史者 47例 ,占 73 .4% ;首发症状以右上腹痛最常见 ,共 48例 ( 75 % ) ,其次为黄疸 2 1例( 3 2 .8% ) ,右上腹包块 14例 ( 2 1.9% ) ,发热 11例 ( 17.2 % )。术前诊断胆囊癌 41例 ,诊断率 64 .1% ( 4 1/64 ) ,B超和CT诊断率分别为72 % ( 3 6/5 0 )和 82 .4% ( 2 8/3 4)。结论 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认识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随访 ,联合运用B超和CT检查可明显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患者就诊多属中晚期,影像学作为其检测的主要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就影像学诊断胆囊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囊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胆囊癌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由于重视了对该病的研究,文献报告有了明显的增多。胆囊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一经确诊多已失去根治机会,预后极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差.胆囊癌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几年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尤其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CEU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超声检查方法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22例(61.11%)有胆道疾病史,术前诊断胆囊癌26例,占72.22%,B超、CT及MRI术前诊断率分别为69.44%、76.47%和85.00%。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认识,联合运用BUS、CT等检测手段可明显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加强对高危人群定期监测随访,是预防胆囊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误诊原因,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4例(占30.4%)。误诊32例(占69.6%),术中误诊6例(占13.0%)。合并胆囊结石者18例(占39.1%),胆囊息肉样病变8例(占17.4%)。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21例(占45.7%)。超声检查阳性率43.5%,CT检查阳性率66.7%,螺旋CT增强检查阳性率83.3%。结论误诊原因并发胆囊其它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对发病情况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术中对可疑病灶未做冰冻病理检查。预防措施熟悉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可疑病例术前需完善检查;积极手术治疗癌前病变;术中可疑病灶应做冰冻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和提高疗效的途径。方法:对我院8年来收治的34例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64.61岁,34例患者中男12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1:1.83,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者占65.71%,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82.14%。手术切除率为73.53%,根治性切除10例,根治率4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8.82%、2.94%。结论:B超、CT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对易患胆囊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观察。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取决于胆囊癌的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大肠癌患者中,发现伴有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简称胆囊疾病)的现象较常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胆囊疾病与大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01-01-2014-12-3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514例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作为大肠癌组;健康对照组是从同一时期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 523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合并胆囊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大肠癌组中,有胆囊疾病的患者与无胆囊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甘油三酯、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肿瘤发生部位等各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 1)大肠癌组合并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的病例分别为81例(30.2%)和187例(69.8%);健康对照组合并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的病例分别为44例(40.0%)和66例(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239,P<0.001;x2 =22.747,P<0.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胆囊疾病的合并有甘油三酯异常(x2 =4.205,P=0.040)、糖尿病(x2=10.807,P=0.001)、年龄≥60岁(x2=4.954,P=0.026)等因素是大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右半大肠癌为高发(x2=24.634,P=0.000),但与性别(x2 =0.591,P=0.442)、民族(x2=0.027,P=0.870)、BMI(x2=3.550,P=0.060)、吸烟(x2=0.912,P=0.339)、饮酒(x2 =1.781,P=0.182)等因素无关.结论 大肠癌患者患有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的概率较健康组高,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右半结肠癌的发生;≥60岁、伴有糖尿病以及甘油三酯异常且合并胆囊疾病者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艾开兴  郑起 《肿瘤》2004,24(4):407-408
目的探讨胆囊癌各种诊断方法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9~2004年收治的经手术确诊的127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症状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90例(70.87%),腹胀不适65例(51.18%),食欲减退60例(47.24%),黄疸58例(45.67%)及消瘦38例(29.92%),合并急性胆囊炎24例(18.89%),合并胆囊结石101例(79.53%).血清γ-GT明显升高85例(66.93%),胆汁酸明显升高占51.52%(34/66例).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B超82.68%,CT 85.06%,MRI 81.25%,DSA 64.86%,ERCP 51.02%.结论长期胆囊结石患者出现疼痛规律改变,尤其伴有血清胆汁酸升高者,应高度怀疑胆囊癌,及时进行B超及CT检查.凡胆囊结石患者,尤其女性、50岁以上患者,应及时切除病变胆囊,以防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