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疾病控制杂志》2011,(4):F0004-F0004
由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2011年1月18日在京揭晓。此次评选活动首先从218项推荐进展中遴选出30项,送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评选出10项。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飞利浦杯”2006年中医药十大新闻评选在北京揭晓,“中医药事业‘十一五’期间得到国家重点支持”、“九个传统医药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10条新闻入选。本届中医药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报社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3.
蔡霞 《健康必读》2009,(3):22-25
他被称为“万颅之魂”,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他也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保持着该领域5项世界纪录;从医60年,他已数不清曾开过多少颅,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了多少生命;有人说,他是“华佗再世”,也有人说,他现在能治的病,大概当年华佗也治不了。他就是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保健》2020,(5):16-18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在防控重大疾病中包括了四大慢性病,即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防治行动。为此,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7月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雷正龙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赫捷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郑哲,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慧主任助理等领导和专家。下面将“慢性病防治行动”的全文以及发布会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就相关内容进行的科学、权威的解答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由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中国组织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06世界市场中国十大年度品牌”评选活动中,中国人寿作为金融保险行业唯一一家入选企业,入选“2006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杨超同时荣获“2006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化十大年度人物”。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集团和民族保险品牌的代表,近年来,中国人寿一直坚持立足国内市场,着眼全球化竞争,以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国际一流金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蜂产品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暨“十大品牌”和“十佳产品”的盛大颁奖典礼。这是中国蜂产品行业的首次、也是中国蜂产品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集体大检阅。国内十余家蜂产品的精英企业和老总们,云集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探讨行业话题,共谋蜂业发展。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山牌成为江苏省惟一入选的“十大品牌”,其旗下的三大产品荣膺“十佳产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也是“肝癌大国”,全世界的肝癌中国占了50%还多。庆幸的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及医务人员的努力,中国在肝癌临床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上海有两家医院在肝癌研究方面名扬海内外。一家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另一家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两家医院均有“院士级”专家领军,并双双获得过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于2011年9月27日假座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2011年学术年会。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汪源源教授与学术部长严壮志教授主持,学会理事长徐学敏教授致辞。会议邀请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院士、专家就当前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作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邱蔚六教授作“2010科技进展启示”报告。他就国内外2010年科技如人造单细胞生物、下一代基因组学、衰老与基因原因、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导航外科与机器人外科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医学模式、学术论文、创新品的再认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科技人文进展进行点评。最后对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趋势,特别是学科交叉与“大科学”时代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健康博览》2012,(7):65
2006年4月26日王厚德院士因发现神奇的抗衰老物质"生命小体"而研制出HD元素,荣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称号。人物档案王厚德,现年70岁,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分部副主席,中国抗衰老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世界长寿协会顾问,健康与长寿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出版学术专著10本,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01年,他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特别贡献奖",被评为对世界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2005年9月26日,因在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做出突出贡献,被主席团批准授予"国际学术明星"金质勋章;并且荣获了"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国家级发明功臣"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血管外科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血管联盟顾问和前副主席汪忠镐教授,近一年多来常被进餐中和睡眠时的咳嗽、喘息所困扰,被诊为支气管哮喘,屡治无效,后到美国进行诊治,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经过腹腔镜治疗,目前已痊愈。汪院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临床要注重“胃食管反流病”,并把国外最先进的微量射频治疗技术引进国内,在北京师范大学临床研究第二炮兵总医院建立了我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对病人诊断发病机理及治疗作进一步研究。内镜下微量射频是世界上新开展的微创治疗手段,此前我国尚属空白,笔者为此采访了汪院士。  相似文献   

11.
黄志强教授,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外科专家、世界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入选院士.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生》2012,(3):4-4
2011年12月8日,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新闻通报会”上,增选公布了54名院士名单,其中,工程院新晋院士谢剑平因属烟草研制领域而引起广泛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3.
自从谢剑平2011年12月8日入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以来,外界对他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2011年12月14日,中国控烟协会致信中国工程院,建议重新评估烟草院士谢剑平的研究成果及其院士资格。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位著名的烟草院士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14.
《祝您健康》2012,(10):60
2006年4月26日王厚德院士因发现神奇的抗衰老物质"生命小体"而研制出HD元素,荣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称号。人物档案王厚德,现年70岁,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分部副主席,中国抗衰老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世界长寿会顾问,健康与长寿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出版学术专著1 0本,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5.
常怡勇 《家庭医生》2008,(17):23-23
近期,在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世界500强成员企业白云山和黄中药等联合主办的我国首届“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高峰论坛上。由钟南山院士、李连达院士、刘昌孝院士、李兰娟院士、姚新生院士等五院士携手白云山和黄中药正式成立“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这是我国中医药界产生的首个跨领域产学研联合体,也是我国中医药界整合现有资源、攻克科研难题的一种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祝您健康》2012,(12):60
2006年4月26日王厚德院士因发现神奇的抗衰老物质"生命小体"而研制出HD元素,荣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称号。人物档案王厚德,现年70岁,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分部副主席,中国抗衰老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世界长寿会顾问,健康与长寿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出版学术专著10本,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01年,他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特别贡献奖",被评为对世界有杰出贡献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0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吴阶平就题写了“重视脑健康,研究脑科学。”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得主、我国脑健康领域的开拓者王忠诚院士也做了“谁掌握了大脑的秘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题词。同年,在吴老的倡导下,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并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中国的“脑健康日”。从此,我们义无反顾、锲而不舍地延续了向脑健康科学不断研发与创造,并率先提出了“脑健康,人健康”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正>由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2011年1月18日在京揭晓。此次评选活动首先从218项推荐进展中遴选出30项,送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  相似文献   

19.
《家庭健康》2009,(11):4-8
新闻背景 1.据世界卫生组织每周一次的最新通报。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是最为流行的流感病毒。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通知的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随着秋冬季来临,甲型H1N1流感的第二轮高峰来临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玥文 《大众健康》2012,(3):76-77
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发布54名新增院士名单。其中,入选该名单的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其主攻方向是香烟“低焦减害”研究,而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指出,香烟的“低焦减害”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这场“烟草院士”的争论,究竟孰是孰非?我们应该从了解低焦油香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