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ODS,流动相为乙腈-10%氢氧化四丁基铵(190∶10),并用磷酸调节pH为4.0,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精密度及稳定性均良好;头孢他啶及他唑巴坦浓度分别在100~900.9μg*mL-1和22.8~205.2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和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9.7%.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他唑巴坦钠和头孢他啶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0.03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0%四丁基氢化铵溶液(995∶5),用磷酸调pH至3.0,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1∶2),以A∶B=70∶30作为流动相;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之间的分离度为2.89,头孢曲松和反式头孢曲松的分离度为12.41;经酸、碱、氧化、高温和光照破坏试验表明,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与其它杂质的分离度良好。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在线性范围内进样量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和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99.5%,RSD分别为0.90%和0.6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和耐用性好,结果准确,可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含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 5 µm);流动相A为0.0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四丁基氢化铵溶液(995:5),用磷酸调pH至3.0,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1:2),以A:B=70:30作为流动相;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之间的分离度为2.89,头孢曲松和反式头孢曲松的分离度为12.41;酸、碱、氧化、高温和光照破坏试验表明,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与其它杂质的分离度良好。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的进样量在线性范围内进样量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和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99.5%,RSD分别为0.90%和0.6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和耐用性好,结果准确,可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曲松和他唑巴坦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制剂(6∶1)的稳定性,为确定产品有效期提供依据。方法本品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的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pH值、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头孢噻肟聚合物、水分及含量等变化。结果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好,可推荐其有效期暂定为二年。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Au toscienceKromasilC18柱 ,流动相为甲醇 - 0 2mol·L-1磷酸二氢钠 - 10 %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 -水 (5 10∶5 0∶8∶432 ) ,并用 10 %磷酸溶液调节 pH为 5 5 ,检测波长为 2 30nm。 结果 :精密度及稳定性均良好 ;哌拉西林及他唑巴坦浓度分别在 0 2 44 0~ 1 46 37mg·mL-1和 0 0 317~ 0 190 3mg·mL-1范围内 ,峰面积与浓度 (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为 0 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17%和 99 0 9% ,RSD分别为 0 43%和0 77% ;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之间的分离度为 14,与其他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结论 :本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 ,可同时测定他唑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制剂(6∶1)的稳定性,为确定产品有效期提供依据.方法 本品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的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pH 值、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头孢噻肟聚合物、水分及含量等变化.结果 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好,可推荐其有效期暂定为二年.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磷酸二氢钾溶液(0.03mol·L-1)-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90∶795∶15)(磷酸调pH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分别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头孢噻肟在585.240~1.366×103μg·ml-1和他唑巴坦在87.54~204.26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在健康人体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入6个单次给药组和3个多次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0.468 g、1.17 g、1.755 g、2.34 g、2.925 g、3.51 g。多次给药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7.02 g、9.36 g、14.04 g,连续给药7 d。观察受试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单次给药组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多次给药组1名受试者出现过敏性皮疹,2名受试者出现一过性ALT、AST增高。2名受试者试验过程中因感冒出现病毒疹。结论:健康受试者对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的单次最大耐受剂量为3.51 g,耐受性较好。连续7 d给予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14.04 g.d-1,受试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6∶1)的体外MIC值,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8∶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1∶1)进行比较。结果与头孢噻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MIC50至单用头孢噻肟钠的1/2~1/64。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MIC50不变或降低至1/2。他唑巴坦钠对头孢噻肟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随着他唑巴坦钠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强,其中CTX/TAZ4∶1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包括产ESBLs)、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MIC50分别为4、4、64、32、8、4和8μg/ml,其抗菌活性比CTX单独用药高,MIC50为单独用药的1/4~1/32。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MIC50为后两种组合的1/4~1/8。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弱于或接近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他唑巴坦钠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头孢噻肟对除MRSA、MRSE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受试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7):3841-3843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中高分子聚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色谱柱为TSK-GEL G2000SWXL凝胶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 H 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聚合物峰与主峰的分离度良好;头孢噻肟进样量在2.3~226.4 n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0.79%;耐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柱温、流速、波长、p H、流动相盐浓度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高分子聚合物峰之间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度影响不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31)注射液单次和多次静脉滴注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男女各半的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个单次给药剂量组和一个多次给药剂量组。用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分别测定4组受试者不同时间点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以及单次给药中剂量组的尿药中两种药物的浓度。经DAS软件处理后,求出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用药后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均符合二室模型。单剂量给药6.0、2.4、1.2g剂量组头孢噻肟钠t12β分别为2.53±1.51、2.23±1.18、2.68±2.65h,MRT0-tn分别为2.1±0.24、1.25±0.19、1.2±0.17h,AUC0-tn分别为312.87±134.15、137.92±39.89、69.18±16.54mg·h·L-1,AUC0-∞分别为318.64±137.4、141.4±40.46、71.26±17.44mg·h·L-1。他唑巴坦钠t12β分别为0.55±0.07、0.48±0.22、0.47±0.28h,MRT0-tn分别为1.56±0.08、0.91±0.07、0.78±0.04h,AUC0-tn分别为64.5±14.69、22.14±8.41、11.9±3.22mg·h·L-1,AUC0-∞分别为66.63±15.33、23.26±8.29、13.64±3.46mg·h·L-1。多次给药组(1.8gtid)头孢噻肟钠和他唑巴坦钠t12β1.5±0.51和0.49±0.14h,AUCss197.23±10.62和30.91±10.78mg·h·L-1,Cav24.65±1.33和3.86±1.35mg·L-1,DF3.92±0.41和4.68±0.59。头孢噻肟钠和他唑巴坦钠药时曲线下面积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次给药中剂量组10h头孢噻肟钠和他唑巴坦钠累计尿排率为49.6±0.58%和80.0±7.0%。结论: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31)静脉滴注给药后两种成分的血清动力学均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室模型。多次给药后体内无蓄积。头孢噻肟钠部分在肾中代谢,他唑巴坦钠主要从肾中代谢。  相似文献   

12.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涂层石英毛细管(60cm×75μm,有效长度53cm);运行缓冲液为30mmol/L硼砂溶液(pH9.2),高压进样5s,分离电压12kV,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nm,地塞米松磷酸钠为内标。结果头孢噻肟钠在6~3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此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 ,以 μBondapakC18为固定相 ,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pH4.4± 0 .1) 甲醇 (75∶2 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6nm。结果 :头孢噻肟在 5~ 40 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 0 .5 ) % ,与USP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有效地用于头孢噻肟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外抗菌作用。方法 测定568 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细菌接种 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配比头孢 噻肟与他唑巴坦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差异。与头孢噻肟单剂相比,对革兰阴性菌 的MIC90为0.25-16 mg·L-1,活性提高1-32倍,对葡萄球菌MIC50为0.12- 16 mg·L-1,活性提高1-32倍,MIC90为1-32 mg·L-1,活性提高2-8倍。结 论 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复方制剂体外抗菌作用远高于单剂头孢噻肟。3种 (1:1,3:1,5:1)配比抑酶抗菌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rom 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磷酸盐缓冲液(30∶70)为流动相,头孢哌酮钠为内标物,流速为1mL.m in i-1,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不同菌株的M IC。结果头孢噻肟钠在5~50μg.mL-1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3)。回收率为98.2%~100.4%(RSD为0.82%,n=6)。测定三个不同厂家5批样品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示不同的临床意义。结论该内标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头孢噻肟钠注射剂的含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冯炜菁  梁蔚阳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4):2130-2131
目的:建立测定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中尿囊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150 mm×4.6 mm,μm),流动相为0.03 mol·min-1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90:10),检测波长为224nm,流速为1.0 mL·min-1,外标法计算.结果:线性范围为50.6~1 518.0 mg·min-1(r=0.999 7,n=7),回收率为100.3%(RSD为1.51%,n=9).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辅料无干扰,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鸢尾苷元磺酸钠肌内注射液在健康志愿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28例健康志愿者分为A和B两组,每组14例。A组受试者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单次肌内注射50 mg和200mg两种剂量的鸢尾苷元磺酸钠注射液,B组受试者单次肌内注射100 mg鸢尾苷元磺酸钠注射液,用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鸢尾苷元磺酸钠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肌内注射鸢尾苷元磺酸钠50,100和200 mg后,Cmax分别为(1.19±0.47),(2.53±0.82)和(5.16±2.03)mg.L-1;AUC0~240 m in分别为(77.74±8.00),(184.00±34.67)和(363.06±68.97)mg.m in.L-1;t1/2β分别为(41±20),(36±14)和(40±19)m in。结论:鸢尾苷元磺酸钠注射液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50~200 mg剂量范围内鸢尾苷元磺酸钠在健康志愿者体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不同配比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1:1、3:1、5:1、7:1)及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评价头孢噻肟联合他唑巴坦复方制荆的抗菌活性及不同配比间的差异。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β-内酰胺酶阳性)665株作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宋内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的MIC90为0.25-16mg/L,比头孢噻肟的活性提高1-32倍。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对(艹卓)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无明显差异,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MIC50为0.125-16mg/L,活性较头孢噻肟高1-32倍,MIC90为1-32mg/L,活性较头孢噻肟高2-8倍。结论5:1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复方制剂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降低产酶菌耐药性,作用与1:1和3:1配比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别嘌醇钠的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0.125%磷酸二氢钾-甲醇(95:5)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别嘌醇在21.3~149.1μg·mL~(-1)(进样量20μL)之间,样品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为0.84%。结论:本法结果准确,精密度及重现性较好,可准确控制本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