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PSS治疗前后肺心病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酸双脂钠(PSS)是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团合成而得。它是一种新型的阴离子骤电解质,具有类肝素样的活性而无肝素样的副作用。用PSS治疗70例肺心病人急性发作期,以观察治疗前后肺心病血液流变性变化。 方 法1.病例选择:选择住院病人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70例肺心病人,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61~78岁,平均65.2岁。均有Ⅱ型呼衰同时伴有心衰。心衰Ⅱ度以上58例。70例病人均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液病及肾脏病。 2.检查方法:每日2mg/kg体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缓慢滴入,10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血稠制剂治疗高粘血症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测定64例高粘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血稠制剂可以改善高粘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其机制可能是健脾祛痰、活血化瘀为治则,使脾气健运,痰湿得除、气滞得理、血瘀得行、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脑清心明、疾病得愈而致血粘滞度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4.
对12例高原肺水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进行了(全血粘 度高切、低切)、P(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HCT(红细胞压积)、PFC(纤维蛋 白原)、RET(红细胞电泳时间)、IR(红细胞刚性指数)、VAI(血细胞聚集指数)、ESR (血沉方程K值)等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经治疗痊愈后与治疗前的血 液流变学指标有很大的变化,PFC、IR和 RET差异显著(P<0、05或 P<0. 01)。HCT、VAI、ESR的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与高原肺水肿有一定关系,对高原肺水肿有一定关系,对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判 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急、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了观 测。结果显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后(临术症状恢复正常)的血液 流变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除血浆粘度、K值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仍处于异常 状态外,其余指标都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
7.
尿毒症患者常存在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血脂质与动脉硬化之间明显相关.有关尿毒症期血脂质的变化及血透(Hemodialysis,HD)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对其的影响,国内报道很少.因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国产LBYN6A型全自动血粘度计和全自动压积仪对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于起病3小时,溶栓治疗后3小时采血样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等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具有判定急性脑梗塞预后的价值。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了烧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输血前后为依据,追踪观测了每一、二、三、四周5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k)和血红蛋白(Hb)均有改变,诸项指标在第一、二周变化不明显,而在第三、四周变化显著(p<0.05或P<0.01),四周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作者认为,对烧伤患者进行补液、输血治疗,利于患者皮扶粘膜微循环的改善,并需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显现明显的效果.建议对烷伤患者在输血前后定期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80例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卓一 《临床荟萃》1999,14(19):876-876
随着尿毒症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并发症逐渐突出,在其众多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最常见,也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据报道约占总数40%。终末肾病开始治疗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很高,而具有心血管疾病表现者常预示容易死亡。作者收集1992~1998年在我院行透析治疗,资料完整尿毒症患者80例,就透析前后心电图变化作一分析,旨在了解血透对改善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80例尿毒症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4~83岁,其中年龄>60岁20例。急性肾衰4例,慢性肾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并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5项指标。结果经脑血康滴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下降(P&;lt;0.01)。结论脑血康滴丸能有效地改变血栓病高粘滞状态,对防治血栓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鲁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643-6644
2005—10/2007—12,我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给予血液灌流透析(HP+HD)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4~79岁;血液透析时间1~10a,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选择病例一般忡治疗无效,排除能引起皮肤瘙痒的其他皮肤科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洗胃对口服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测定30例口服中毒患者组洗胃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 洗胃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显著下降,红细胞刚性明显升高。结论 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后,血液为低粘,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887-288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透析情况,将其分为透析前组与透析后组,两组合并为病例组,另选1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壁厚度(LVPW)并计算E/A比值。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为12.45±1.81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7.7±10.6%,E/A比值为1.17±0.22,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为143.3±45.3g/m2,与透析前相比,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超声心动图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结果进行检查,能够及时掌握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为尿毒症心肌病诊断提供必要的临床指导,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透析后心包炎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40%[1],且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尿毒症透析后心包炎13例,对经正规血液透析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改用血液透析联合血  相似文献   

19.
对 100 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在术前常规准备时,进行血液流变指标测定,同时以健康人68 例对照.结果发现胆石症胆囊炎组各项指标均增高,除Hct、EPS(红细胞电泳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外,(低切)、ESR和Fib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提示血液流变性异常对胆石症胆囊炎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有一定影响. 检测两组人群的男女比例近似,年龄组成相近(P<0.05),测定结果治疗组各项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表现的这种血液流变性异常,主要是红细胞聚集性异常改变所致.因为低切变率情况下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主要是红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TNF升高有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终末期尿毒症患者29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先天性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病3例;男25例,女4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血肌酐浓度1095.7μmol/L。血液透析组21例,采用醋酸纤维膜透析器,复用5次,碳酸盐透析液,每周3次,每次4.5小时。腹膜透析组8例,采用百特公司提供的透析液及其管路,每日交换3~4次,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