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于1998年7月,采用德国Morchen公司生产的带虹膜人工晶状体,为2例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做二期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36a,因右眼角膜穿孔伤手术后视物不清,难以睁眼,畏光1a而就诊。1a前因右眼角膜穿孔伤行清创缝合?..  相似文献   

2.
无玻璃体眼的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眼球破裂伤合并虹膜、晶状体及玻璃体损伤的情况并不少见 ,多数患者可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恢复一定的视功能 ,但由于虹膜隔缺损 ,效果并不满意。自虹膜型人工晶状体问世以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将其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2 ] 。但有关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虹膜型人工晶状体的报道较少。我院对 9例 (9只眼 )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行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对 9例(9只眼 )严重眼球破裂伤后无虹膜、晶状体及玻璃体的患者行虹膜…  相似文献   

3.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眼科应用德国Morcher公司生产的67G型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治疗11例11眼外伤性无虹膜眼。随访(6~25)m。结果术后畏光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9眼(81.8%)视力提高。术后并发症有葡萄膜炎、眼内出血、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位置偏移等。结论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虹膜合并无晶状体眼的有效方法,不仅改善畏光症状,而且提高视力,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例(15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前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其中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拟合方程。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周较术后1d略有改善,术后1个月后趋于稳定。术前裸眼视力≤0.2,中位数为0.04;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8,其中裸眼视力≥1.0者4只眼(26.7%),裸眼视力≥0.5者11只眼(73.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3~1.0,中位数为0.6;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9,其中最佳矫正视力≥1.0者4只眼(26.7%),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只眼(86.7%)。术后15只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3.410, 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3.035,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932~3325个/mm2,术后1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24.3±746.1)个/mm2,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14.9±742.1)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02.4±743.9)个/mm2,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64.9±724.4)个/mm2,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38±715.3)个/mm2,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23.6±712.3)个/mm2。术后各时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76,-3.27,-3.00,-3.52,-3.11;P<0.05)。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46例(47眼)无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外伤性白内障42眼,先天性白内障5眼。手术方式: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1-14月,平均4.8月。结果:47眼手术顺利,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矫正视力≥0.5者33眼(70.21%),0.1-0.4者12眼(25.56%);术后4眼眼压升高,10眼前房纤维蛋白渗出。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但患者眼部情况复杂,应根据眼部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和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散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治疗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的无晶状体眼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对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25例(25眼)行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视力0.5±0.2,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眼(72%)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和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晶状体位置保持良好的居中性,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术是一种矫正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以解决患者严重的畏光症状,并矫正视力。方法引进德国Morcher公司生产的带虹膜人工晶状体,为6例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施行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患者畏光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实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但术后并发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丁璐琪  战平  胡立中 《眼科》2002,11(1):15-17
目的:探讨治疗虹膜缺损无晶状体眼和伴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因手术或外伤致虹膜缺损的18例(18只眼)无晶状体眼和9例(9只眼)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视力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6只眼畏光症状消失,1只眼仍轻度畏光。术后眼压增高(>21mmHg)者3只眼,其中2只眼为玻璃体切割术后眼,经局部用药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人工晶状体均无偏位,均未发生睫状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结论:缝线固定带虹膜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是 治疗虹膜缺损无晶状体眼和伴虹膜缺损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其价格昂贵,且术后葡萄膜反应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10.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及人工虹膜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和外伤性无虹膜眼病的发生率较低,可同时伴有白内障的发生,患大多数会感畏光及视力下降。白内障术后植术成黑色虹膜隔的人工晶状体或人工虹膜来修复无虹膜眼已在临床应用,本就此种人工晶状体及人工虹膜的成型,手术方式,手术近远期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8眼)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总结手术方法,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包括人工晶状体浑浊5例(6眼)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错误2例(2眼)。手术方法为人工晶状体取出和另一枚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 . 5者7眼(87. 5 0 % ) ,0 . 2 5者1眼(12 . 5 0 % )。术后并发症为散光2眼。结论 人工晶状体浑浊和屈光度数错误是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是解决人工晶状体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虹膜缺损的患者12例12眼行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外伤性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3例,合并白内障者7例;先天性虹膜缺损伴白内障者2例。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畏光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虹膜缺损伴无晶状体眼或合并白内障者行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减少患者不适症状、改善视力、安全性高的优点,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霉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5例于白内障术后30~50d确诊眼内炎后均急诊行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并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真菌类药物。结果:有2例行眼内容剜除术,3例术后3mo随访见眼球轻度萎缩,视力分别为光感和指数/眼前。结论:对内眼手术即使是眼前节手术术后迟发型眼内炎症反应或经正规抗生素、激素治疗病情反复者应想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抽取标本作细菌、真菌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争取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保留有用视力和眼球。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后果及防治原则。方法: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7150眼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42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15眼(0.20%),恶性青光眼2眼(0.03%),IOL坠入玻璃体腔3眼(0.04%),视网膜脱离6眼(0.08%)和感染性眼内炎16眼(0.22%)。末次随访时,85.7%的患眼视力低于0.1。结论:由于超声波机械或热损伤、术中并发症以及患眼个体差异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可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虽经积极治疗,多数患眼视力恢复仍较差。因此,重要的是强调对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各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对无晶状体60眼根据不同眼前段情况采用前房型、后房型及三线悬吊式3种术式。结果前房组矫正视力≥0.5者,术前占82.8%,术后占69%,另两组手术前后水平一致。主要并发症:前房组为角膜失代偿1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晶状体上移位3例,囊样黄斑水肿1例。另两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后房型最安全,三线悬吊式可作为既无后囊支撑、又无虹膜支撑时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儿童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儿童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力效果、手术技巧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2例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颞下方平坦部巩膜灌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1者2眼,0.1~0.2者8眼,0.2~04者16眼,>05者4眼.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矫正儿童无晶状体眼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tPA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为3.29%,经过t-PA 10μg前房内注射,5~10天前房内纤维蛋白完全吸收,视力恢复良好,无后遗症。随访9~12月,无1眼复发,视力稳定。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前房内注射t-PA治疗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14例14眼患者资料。在2:00,8:00位角膜缘后1.5mm处巩膜瓣下穿刺引出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的双襻,将襻插入预制巩膜隧道内固定,缝合巩膜瓣覆盖穿刺口及襻。

结果:患者14例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12mo,患者视力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眼压正常、无重大并发症。

结论:应用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囊膜支撑的玻璃体切除后无晶状体眼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观察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晶状体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体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体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体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体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2例(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7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真充联合巩膜环扎术5只眼。随肪半年至3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0只眼(均为一次手术复位,占83.3%),部分复位1只眼,总复位率达91.7%。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即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