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人性化服务”的转变,护患关系就成为护理活动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而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法宝,提倡“人性化服务”首先要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每个护士进入临床对这一点都会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个体健康问题.人们不仅开始重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而且对于医院所提供的服务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大中型医院纷纷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环境,力求为大众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服务[1].本文就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必要性以及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内涵的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不断转变,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有了新的提高,医患关系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护理工作更是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为了使医院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我院于2002年起开展实施人性化服务,经过2年多的实践,对提高医院综合服务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将实施过程中的方法、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管理中传统的经验管理和单纯的科学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管理要求,只有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和理想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以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动力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而医院管理中占重头戏的护理管理,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她们站在医院服务的最前沿,她们日夜守护在患者身旁,她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她们是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宗旨”的排头兵。因此,对现阶段改革体制下如何制订出适应护理人员心态,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她们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充分认识她们的价值,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激发她们的最大潜能的人性化管理,是每个护理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在护理管理中实现“人性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梁燕 《护理研究》2007,21(5):1202-12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病人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各医院纷纷出台各种便利措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为了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进一步落实“荆州二医,服务第一”的服务承诺,我院开展了出院病人随访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集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和先进仪器、设备于一体的工作场所,我院自1995年成立ICU病房以来,不断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换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管理也与时俱进,从ICU环境、护理人员、病人、物品等实施人性化管理。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己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阶段,肿瘤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延长生存期发展到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开展好人性化护理服务,尽可能使患者身心处于较舒适状态,以成为肿瘤专科护理的热门话题。我科于2002年开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各项护理服务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护理服务方法和过程。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而被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人性化服务,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理基础上,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和发展。对护理领域来讲,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为了探索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满足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迫切需求,适应国家卫生医疗工作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在对人性化护理服务进行令新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实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傅丽丽 《护理研究》2007,21(1):165-167
在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引下,我院不仅为病人创造一个漏馨的治疗环境,还把“人性化”融入护理管理全过程,努力为护理人员创造适宜个人自我才能发挥的良好工作环境,使她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才智和潜力,调动积极性及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21世纪是“一切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社会更加关注的是人的身心健康。现阶段许多医院以拥有了先进的医疗设施,但在医疗护理上能真正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文化、情感的服务并没有真正到位,我们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技能,而是缺乏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性化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护理连同人性之爱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崔淑珍  王月 《家庭护士》2007,5(11):81-82
人性化护理是一哲理伦理学概念,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卫生改革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现代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继而转向“以人为中心”。提倡始终要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与人相关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中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护理服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全面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所谓人性化护理即在提供护理技术服务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化”融入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病人真正体会到医院重医德,真诚为病人除病解忧。病人的信任和尊重是给医院的最高荣誉。医患互利、以礼服人、以情感人,在社会上展开新的医患双赢大行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新概念和护理新模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从2005年初,本院开展”三个掌握、三个到位、三个温馨、三零理念”的人性化服务以来,已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为医院赢得患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健康意识、法律和维权意识的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最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照护融入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特别是儿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家属特别关心患儿的治疗用药及护理情况。我院儿科2004年3月至今实行了透明行医人性化照护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耿春芬 《家庭护士》2007,5(2):68-68
医疗服务是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的兴起,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不得不使我们对医疗服务进行重新审视[1].从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如何在护理中体现人性化服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文碧  马会 《护理研究》2007,21(7):1763-176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营医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护理服务已成为各家医院竞争的新热点。我院为综合性民营医院,2004年实施“从关怀开始,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目标,全面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注重人性化服务。经过2年的实践,真实地引导护士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为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医疗质量,我科推行“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医患关系无距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医院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顾客是有价值的”。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消费市场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随着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市场也由技术竞争向高层次服务竞争转化。然而,“服务是有价值的”,在我院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门诊部为把“以病人为中心,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服务意识贯穿于门诊护理工作全过程,使患者价值在医院得到体现,开展了免费“全程式亲情护理服务”工作,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对我院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平 《天津护理》2008,16(2):96-97
为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院护理部自2005年7月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创优质服务,让群众满意"的宗旨,在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结合上积极组织实施以"创新护理,重塑自我"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