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杰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2):119-12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影响 ;方法 :5 0例下肢手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向置管 (A组 )和偏患侧 2 0~ 45°角头向置管 (B组 ) ,每组 2 5例 ;结果 :A组首次剂量注药 5分钟时有一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全部发生双侧阻滞 ;B组 ,有 2例置管时有触电感 ,5分钟时有 7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有 1例单侧阻滞 (P >0 .0 5 ,无显著差别 ) ,2 0分钟后导管拔出 1cm注入 7ml1 6 %利多卡因 ,5分钟后出现双侧阻滞 ;结论 :硬膜外腔的结构、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后的走向等决定了置管角度对单侧脊神经根阻滞无显著影响 ,且偏侧置管增加了置入椎旁间隙 ,刺破血管 ,损伤脊神经根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使阻滞不全或失败。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6岁,腰背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年余。B型超声提示:L_3~L_4椎间盘突出症。决定行椎旁脊神经阻滞。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用长10cm 22G穿刺针在B型超声引导下于L_3~L_4行椎旁脊神经阻滞。注入曲安缩松30mg、利多卡因60mg、维生素B_(12) 1mg,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1997年曾有4例手术患者在持硬麻醉中并发脊神经根损伤出现下肢疼痛,术后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治疗,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18~26岁,手术种类,阑尾切除术2例,剖宫取胎术2例,均为直入法,...  相似文献   

4.
<正> 高位持硬麻醉在全国各地医院已广泛应用。自1976年以来,我院麻醉科将高位硬膜外腔麻醉应用于胸壁、上肢和颈部手术共237例。经临床应用后,认为高位持硬麻醉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便,不受手术时间限制,又可避免全麻及气管内插管;术后病人清醒,便于护理。现将高位持硬麻醉手术237例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2例在硬膜外穿刺置管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出现脊神经根激惹症状的经过及处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三年前患胸背部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至今。于镇痛门诊第3次行T_(2-4)椎旁脊神经根阻滞。阻滞液为0.75%布比卡因3ml 2%利多卡因3ml 地塞米松5mg 维生素B120.5mg 654-22.5mg 注射用水10ml。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2岁,因“腹痛6d”于2013年3月20日入本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患者2型糖尿病史8年,曾间断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未监测血糖,否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手术外伤史,否认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体质量58 kg.术前查手指血糖19.7 mmoL/L,术前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均正常,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糖(4+)、酮体(+)”,凝血功能正常.术前1h行皮下注射胰岛素10 u,术前30 min行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g肌注.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开展小儿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以来,最近连续遇到2例出现单侧麻醉效果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4岁。体重14kg。术前诊断:柯兴氏综合征,术后诊断:肾上腺癌。患儿发育正常,呈肥胖体型。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基础麻醉后于胸11~12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正入法、针头斜面向头侧、无偏斜进针2.3cm,置导管于硬膜外腔内4cm。置导管时有阻力感。试验量为1%利多卡因2ml,测麻醉平面右侧为胸9~11,左侧不清。患儿子基础麻醉下处于浅睡眠状态,用针刺测麻醉平面时患儿有肢体活动反应和哭叫。麻醉平面测定确切。10分钟后给予合剂  相似文献   

9.
10.
硬膜外腔单侧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资料来源于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过硬膜外麻醉的病人,五年来共收集硬膜外腔阻滞麻醉12306例,其中出现完全性单侧阻滞麻醉者29例,发生率为0.24%。本文结合临床出现的单侧阻滞现象,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关的处理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9例完全性单侧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中,男性19例,女性IO例,年龄l-6O岁。手术类别见表1。1.1麻醉方法均按硬膜外腔穿刺常规操作,穿刺时取右侧卧位者6例,左侧卧位者23例,穿刺点的选择依手术部位而定。直入法穿刺者27例,倒入法穿刺者2例。U单次往药者13例,连续法注药者i6…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有良好的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而成为临床主要麻醉方法之一。但一侧肢体的手术往往产生双侧麻醉。如能准确地控制麻醉,可减轻循环的扰乱和减少麻醉用药。为此,现将我们开展的单侧连续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10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报告 患者,女,26岁,于2008年8月6日入院。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2h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伴发热,呕吐呈非喷射性,不伴有抽搐及昏迷。查体:体温38.7℃,脉搏98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10/70mmHg。神清,烦躁不安,完全运动性失语,眼球运动受限。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在外周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麻醉中,因麻醉引起2例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53岁,右肩肩周炎,于臂从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按摩术。取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异感明显,以1.33%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液20ml 作扇形注射(含1:20万副肾),术后发生右小指麻木,随访三天,右小指麻木略减轻。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病例2,男,34岁,右手外伤,在右侧臂丛神经(?)滞下行手外伤清创缝合术。采用  相似文献   

14.
硷化利多卡因用于50例持硬麻醉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硷化利多卡因用于50例持硬麻醉效果的观察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龚兴林,廖应江,张淑华,谢阿奇我院从1990年3月至1992年10月用硷化利多卡因的方法,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进行了临床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国内肾移植术的主要麻醉选择,但阻滞不全和诱导时间长使麻醉者不无故虑,本文总结13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肾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人肾存活。肾功良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麻醉发生硬脊膜下腔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6岁。因腰椎骨折、椎管狭窄,在单次硬股外麻醉下行推板切除减压术。入手术室测血压16/8kPa,心率80/min,呼吸18/min。右侧卧位,于L1-2间隙正中进针,间隙较窄,穿刺针向头端倾斜45°角,黄韧带突破感清楚,回抽无脑脊液,注入1.33%利多卡因加0.16%丁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5mL试验量。5min后仅右侧臀部麻木。即缓慢注入混合液15ml,注药中反复回抽无脑脊液,投针后患者感觉呼吸困难,侧平面T6-L2,随之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血压下降10/7kpa,立即平卧位面罩吸氧,静注麻黄硷15mg,静脉快速补液,血压平稳…  相似文献   

17.
误致硬脊膜下腔阻滞麻醉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显示硬脊膜下腔阻滞麻醉可能招致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应尽量避免。现有报道及本组病例未发生意外,发现和处理及时,未造成脊椎麻醉等难以处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风险。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1178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观察其临床麻醉风险与并发症。结果 1178例患者在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进行手术时,2例患者腰麻或硬膜外阻滞失败,217例低血压,4例腰麻后头痛,21例恶心呕吐,43例尿潴留。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当引起麻醉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国内肾移植术的主要麻醉选择,但存在阻滞不全和诱导时间长的不足,本文总结13例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肾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人肾存活,肾功良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手术),是目前治疗痉挛型脑瘫最先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手术具有痉挛解除彻底,降低肌张力,不影响肢体活动,对感觉影响相对少,无复发及明显改善步态等优点。该手术要求麻醉平稳、无痛,且要求患者保持一定的肌张力。现将武警总队医院近年来对86例SPR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痉挛型脑瘫患儿86例,男77例,女9例。ASAⅡ级,年龄2~17岁,其中3~4岁占90%。②麻醉方法:术前患儿禁食12 h,禁饮4 h。阿托品0.01~0.02 mg/kg,或东莨菪碱0.01 mg/kg肌肉注射后入手术室,为防止患儿哭闹剧烈,肌肉注射氯胺酮6~12 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进入术间,以安定0.02~0.04 mg/kg,芬太尼0.05 μg/kg,维库溴铵0.08~0.1 mg/kg,快速诱导插管,以静注依托咪酯,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ECG、SPO2、MAP、SBP、DBP、HR和尿量等。着重观察气管插管前后和俯卧位前后循环的变化。③结果:气管插管及俯卧位前后循环的变化较大,经对症处理即可平稳。电刺激时,不使用肌松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