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3,38(2):33-35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SMA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76-2001年确诊SMAS的17例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均经上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确诊。结果 男:女为1:1.4,平均发病年龄19.2岁,以20-30岁发病率最高,多数以上腹痛或不适(64.7%)。恶心,呕吐(88.2%)。为首发症状,查体多无阳性发现,58.8%病人胃体形态异常。影像学检查仍为目前主要的确诊手段。误漏诊率较高。为47.1%。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SMAS临床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多样,且可和其他消化系疾病并存,应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介入溶栓预后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5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预后分别为死亡、治愈,行介入溶栓治疗后,死亡15例,治愈35例,分别设为死亡组与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有无便血、是否有心血管合并症及栓塞位置等一般资料,并分析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有无便血及是否有心血管合并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病程6 h的患者低于死亡组,栓塞位置位于远端的患者高于死亡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对策主要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多方面进行。结论病程与栓塞位置是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缩短病程,栓塞位置位于远端可改善患者预后,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感染,促进其早日康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结果:男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61.57±21.78°(95%可信区间23.56°~89.72°),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18.34±9.77mm(95%可信区间13.35~30.06mm),女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8.39±19.57°(95%可信区间21.46°~83.63°),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为16.12±8.96mm(95%可信区间10.38~26.56mm)。结论:正常国人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通过MR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螺旋CT表现.9例均行全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容积再现技术(VR)等后处理重组.③结果 9例增强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充盈缺损,部分病例伴有平扫肠系膜上动脉密度增高、肠腔淤积扩张、肠壁菲薄和增厚及腹腔积液等征象.④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对于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靠且无创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不明原因所致腹痛及临床怀疑肠系膜栓塞的患者均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术前确诊17例,确诊率为56.7%,13例术前被误诊,误诊率为43.3%。30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3%,其余2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患有心房纤颤等心脏疾病、动脉硬化及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等肠系膜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患者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应尽早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果断行剖腹探查,尽早切除坏死肠管行Ⅰ期吻合,术中取栓、术后抗凝溶栓及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庞永平 《海南医学》2014,(5):736-737
目的探讨取栓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1例,采取经皮动脉长鞘抽(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取栓术进行治疗,51例患者均顺利将栓子取出,动脉打通。治疗痊愈47例,有效4例(其中有1例患者动脉打通以后开口位置出现严重狭窄,因患者家属拒绝治疗,2d后发生死亡),患者在治疗出院后1个月内均没有出现疾病复发,也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介入取栓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这对降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SMAE,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SMAE术前确诊4例,术中诊断8例,I1例治愈,1例自行出院后死亡.结论:对持续剧烈腹痛并伴有房颤等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及动脉硬化等因素,尽早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病例荟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跃鑫  刘昌伟  刘暴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45-3348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病例特点,治疗方法和措施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诊治和文献报道的共101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中男性占84.16%.平均发病年龄53.95岁.保守治疗成功率约70%,36例手术和16例腔内治疗症状缓解率100%,腔内支架治疗再狭窄率12.50%.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和腔内治疗疗效确切,临床有效率高.治疗策略的制定有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近10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率为77.3%,2例非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病死率100.0%).20例经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死亡(病死率60.0%);1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5例死亡(病死率33.3%).总病死率为45.5%.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桂塞的可能.CTA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早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MAS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18例均有典型症状和钡餐检查征象,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0.5-9年无复发。结论:临床症状和钡餐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是本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