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作用,证明实验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24只6周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手术造成右侧胫骨近端生长板内侧1/3-1/2缺损,未作处理的左侧胫骨为正常对照。分别将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植入生长板缺损处,手术后第8周行双下肢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胫骨近端发育及生长板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肌肉和骨蜡植入组胫骨发生明显内翻及短缩畸,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板缺损部位由大量致密新生骨充填。培养软骨植入组胫骨发育良好,明显优于肌肉和骨蜡植入组(P<0.01)。移植软骨再生修复生长板缺损,恢复其组织结构和生长功能。结论 在6周龄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1/3-1/2缺损移植实验中,培养软骨可有效修复生长板缺损和防止胫骨畸形,而肌肉和骨蜡无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ocalfibrocartilaginousdysplasia)是近10年来才被确认的一种罕见骨发育异常。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岁,右小腿内翻1年而就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头颅、脊柱、上肢未见异常。有小腿内翻畸形,左侧正常。此病为胚胎时期骨发生异常所致的先天疾患。均X线表现:右胜骨近例子能端内侧有一楔形骨质缺损区,边缘清楚。腔骨内侧骨皮质明显增厚,病灶以下骨干向内侧倾斜(图1)。C’f表现右胜骨内侧干能端局部骨皮质缺损,局部骨皮质向髓腔内增生,软组织未见异常(图2)。讨论:本病是由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3.
范育龙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4,3(2):102-102,I016
胫骨内髁骨软骨病又称Blount氏病,亦称胫骨畸形性骨软骨病、胫内翻、胫骨内髁无菌坏死等,今报告3例如下: 例1:5岁,女.患儿于3岁时发现古膝关节有轻度内翻,曾误诊为佝偻病,治疗无效,内翻逐渐显著.无明确外伤史.查体:右膝关节内翻约25°,关节松弛。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岁7个月,因发现双小腿弯曲内翻畸形5个月,体格检查发现身材相对于同龄儿童矮小,四肢粗短,下肢弯曲,手指自然分开;智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X线检查表现双侧肱骨、桡骨、股骨、胫腓骨骨骺对称性变扁、变小,骨骺边缘不规则,干骺端增宽向两侧突出,骺线稍变窄,双侧胫骨对称性增粗变短、弯曲,内侧骨皮质增厚,远侧骨骺呈楔形改变;腓骨下段增长、向内侧弯曲,双踝关节呈内翻畸形改变;手指自然分开,呈"三叉手"畸形改变(图1~4);诊断为多发性骨骺软骨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5.
对小腿胫前、中上部软组织缺损 ,笔者采用双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88年 8月~ 1998年 8月共治疗 36例 ,男 32例 ,女 4例 ;年龄 14~ 5 6岁 ,平均 33 .4岁。因严重创伤所致胫前软组织缺损 2 8例 ,胫骨骨折内固定感染、钢板外露致缺损5例 ,胫骨骨髓炎致缺损 3例。缺损面积为 10cm× 4cm~ 15cm× 6cm。 (2 )解剖特点 :腓肠肌内侧头起于股骨内髁后方 ,与外侧头肌腹于中线融合 ,下行至小腿中段移行为跟腱的一部分。腓肠肌内侧头的营养动脉于膝关节水平起于动脉内侧 ,静脉与动脉伴…  相似文献   

6.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管狭窄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LPMN)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LPMN的CT表现为 :( 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局限性骨缺损 ,缺损区周围骨质硬化 ;( 2 )缺损区后突入椎管内的骨块 ;( 3 )在矢状位上见骨块“翘起”征 ,缺损区呈“V”形或类三角形 ;( 4 )椎管狭窄 ,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CT能明确诊断LPMN导致的椎管狭窄 ,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50岁以上非外伤性距骨骨软骨损伤5例患者、10个关节进行了分析。全组均为女性,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摄距骨正侧位、双斜位、足底最大屈正位象,并用体层摄影。全部病例施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另外,对4例摄距骨关节内翻压迫象及足尖向前伸展压迫象者分析足关节不稳的原因。对4例5个关节行手术治疗,并对3例4个关节行组织学分析。5例X线体层摄影及压迫下X线摄影均显示病变,距骨内侧和距骨中央后部为好发部位,3例形成囊腔。青年人的离断性骨软骨炎在离断的骨  相似文献   

8.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 B型20例,Gustilo Ⅲ C型4例).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0 cm×6 cm,胫骨骨缺损(8±4)cm.对15例胫骨骨缺损<5 cm的患者使用Ⅰ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9例胫骨缺损>5 cm的患者采用Ⅰ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对15例患者采用Ⅰ期清创,封闭创面或缩小创面、骨搬移,Ⅱ期清理皮肤嵌顿及清理骨折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19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Ⅰ期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女,3岁。出生后发现左小腿畸形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下肢呈单侧短肢跛行步态,左小腿短小并中下段向前向内成角畸形,左足内翻,左足趾与多趾一并向内翻畸形,无自主活动度。双上肢、双下肢各主要关节活动功能均正常。X线检查:左侧胫骨弯曲变形,其中下1/3交界处局部骨质膨大,向前内侧弯畸形,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纤维化,凹侧有骨质硬化及肥厚,髓腔内未见明显囊性改变,上下胫腓关节脱位(图1);左足内翻并趾末节趾骨多趾畸形(图2)。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2讨论(1)病因:目前,胫骨先天性不连接及形成假关节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胎儿在子宫内外伤及全身代谢障碍或血管畸形所致;有学者则认为,本病与神经纤维瘤有密切关系,但是出生时很少发现咖啡色斑及神经纤维瘤结节。(2)临床及X线表现:本病很少在出生时即发现,多在出生后1~2年出现胫骨弯曲,部分患儿因骨折产生疼痛而被发现,部分则是因为发现皮肤色斑或皮下结节、患肢短缩而就诊,有的患者可合并足内翻、并趾、腓骨缺如等畸形。X线检查:骨折和假关节形成前可见骨干部纤维变性形成的局部透亮区,骨折后无正常的骨痂形成,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亚高  汪功久 《人民军医》1998,41(8):455-456
胫骨结节骨骺炎,即Osgood-Schlatter病,又称胫骨结节骨骺坏死症、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等。1990年2月~1997年11月,我院手术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4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8~27岁。病程2个月~2年。其中20例为双侧,共61个胫骨结节受累。1.2 手术方法 8例共10个胫骨结节施行胫骨结节钻孔术;11例共15个胫骨结节施行胫骨结节钻孔植骨术(Bosworth术);22例共36个胫骨结节施行胫骨结节切除术(Ferciot-Thomson术)。术后28例行2~3周石膏固定,余13例术后4~5d开始功能锻炼。1.3 评定标准 采用Glynn-Regan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ora病的影像、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Nora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由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Nora病均因发现局限性包块就诊,X线及CT均表现为骨旁斑片状欠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病变与附着骨间骨髓腔不相连续,3例病变基底部存在低密度间隙.1例病变表面于MRI上见“软骨帽”样长T2信号.镜下表现为5例病变由分化成熟的软骨、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序排列,软骨形成帽状结构及掺杂在其他两种成分中,部分软骨细胞表现轻度异型性,骨基质蓝染表现为特征性的“蓝骨”.结论 有助于Nora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为:(1)骨旁不规则结节灶;(2)病变直径多<30mm;(3)X线及CT上病灶表现为欠均匀高密度结节;(4)X线及CT上病灶与附着骨间低密度间隙;(5)MRI上病变表面“软骨帽”样长T2信号.最终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们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采用改进的截骨方法治疗肘内翻及膝内、外翻畸形 17例 ,其中男6例 ,女 11例 ,年龄 13~ 6 7岁。其中肘内翻畸形 9例 (左 6例 ,右 3例 ) ,均行肱骨髁上截骨术 ;膝内翻畸形 6例 (左 3例 ,右 2例 ,双膝 1例 ) ,行胫骨平台下截骨术 4例 (包括双膝1例 ) ,股骨髁上截骨术 2例 ;膝外翻畸形 2例 (左 1,右 1) ,均行股骨髁上截骨术。1 2 截骨设计 (附图 ) 以肘内翻畸形肱骨髁上截骨术为例 ,假设需要纠正畸形度数为α ,在其X线片纸样上测出其对应外侧截骨长度BC ,那么△ABC即为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收治1例右下肢纤维异常增殖症并胫骨前弓畸形,引胫骨两个部位“V形”截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因气囊止血带引起右小腿胫前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报告如下。 患者,男,36岁。右小腿畸形20年,踝关节疼痛2年入院。于1966年摔倒后致右胫骨骨折,曾在某医院摄X光片,诊断为:“右胫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病理性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3个月治愈。1967年因右股骨干纤维结构不良进行病灶刮除植骨术,同年发现右胫前弯曲畸形渐加重。1983年发现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走困难。  相似文献   

14.
1993~ 1998年 ,我院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和植骨矫治膝内翻 18例 ,经 1~ 6年随访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4例 ,女 14例 ;年龄 12~ 4 0岁 ,平均 2 1岁。膝内翻 18°~ 4 0° ,平均 30° ,跛行或呈鸭步。胫骨近端骨骺损伤 5例 ,胫骨内髁骨折复位不良 4例 ,胫腓骨上段粉碎骨折畸形愈合 9例。1 2 方法 于小腿上段前内侧作一弧形切口 ,显露胫骨上段前内侧 ,于胫骨弧形畸形中点切断骨膜和胫骨 ,用两把平宽骨凿插入胫骨截骨端。如胫骨平台塌陷所致膝内翻 ,则胫骨近端向上撑开 ;如胫骨内收致膝内翻 ,则胫骨截骨远端向下向外撑开…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分析了249例骨肿瘤忠儿的268个活检结果,据发病率高低依次为:①骨软骨瘤55例;②组织细胞病X54例;③骨囊肿35例;④尤文氏瘤18例;⑤骨肉瘤16例;⑥纤维结构不良13例;⑦动脉瘤样骨囊肿11例;⑧骨样骨瘤9例;⑨软骨瘤6例;⑩骨化性肌炎5例;(11)修复性巨细胞肉芽肿5例;(12)非骨化性纤维瘤4例;(13)骨恶性淋巴瘤3例;(14)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15)软骨母细胞瘤2例;(16)纤维肉瘤2例;(17)脊索瘤1例;(18)软骨肉瘤1例;(19)其他包括2例胸壁错构瘤、1例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滑膜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膝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CT(10例)、MRI(24例)资料并记录、分析各种征象.结果 囊液呈均匀密度(信号)及明显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囊壁呈均匀薄膜状中等密度(信号),中度强化.关节囊滑膜疝9例,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呈"水滴"状或类圆形,前方以"鸟嘴"状狭颈通关节腔.腓肠-半膜肌滑囊积液9例,亦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呈圆形、卵圆形或"葫芦"形,4例与关节腔交通.胫侧副韧带囊肿3例,位于胫侧副韧带走行区,呈卵圆形均质囊性肿物.鹅足腱囊肿3例,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的联合腱止点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间,呈前后向的扁圆形囊性肿物.手术见各囊肿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关节腔交通情况均与术前CT、MRI结果吻合.合并退变性骨关节炎13例,滑膜骨软骨瘤病3例,慢性膝关节滑膜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关节软骨损伤10例,半月板损伤11例,半月板退变7例,韧带损伤8例.MRI显示合并的关节内病变与手术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CT、MRI对膝关节滑膜囊肿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MRI优于CT,能同时发现关节内病变,可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5例骨软骨生长障碍疾病.其临床X线特征有:(1)无家族史,5岁后出现临床症状,血生化检查正常;(2)发生在大关节的二次化骨中心;(3)表现为单个,一侧或双侧肢体多个骨骺的内侧或外侧过度生长及发育不良;(4)骨骺外形不整,密度不均,关节面倾斜,上肢可伴发 Madelung 氏畸形;(5)不融合的化骨中心可残留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本文还对半肢骨骺发育异常的分型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影像诊断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PL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典型的影像改变为 :( 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 ,边缘较致密硬化 ;( 2 )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 (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 ) ;( 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 ,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MR水激发三维容积内插梯度回波( 3D-VIBE)序列对儿童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F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FFCD患儿的临床及MRI表现,全部病例均采用3D-VIBE序列进行扫描。结果:14例中8例病变位于胫骨(近段7例,中段1例),2例位于股骨远段,4例位于尺骨远段。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MRI正确诊断FFCD1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14/14)。FFCD的3D-VIBE序列表现:7例胫骨及1例股骨病变表现为楔形骨质凹陷,1例胫骨病变表现为螺旋状骨质凹陷;尺骨远段病变表现为尺骨远段桡侧不规则骨质凹陷。所有病变在骨质凹陷或缺损区均可见低信号的条带状纤维结构(线状2例,索条状3例,扁索条状5例,带状4例)。在病理显示软骨化生的9例病例中,MRI图像上8例(88.9%,8/9)可见软骨成分。8例胫骨及1例股骨病变的骨质凹陷区和骨干皮质增厚,4例尺骨病变均未见皮质增厚。结论:MR 3D-VIBE序列可清晰显示FFCD的发病部位、形态、纤维条带结构和软骨成分,对FFCD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骶骨原发性肿瘤的X线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骶骨原发性肿瘤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 10例骶骨原发性肿瘤 ,其中脊索瘤 5例 ,骨巨细胞瘤 2例 ,软骨肉瘤 2例 ,神经鞘瘤 1例。结果  (1)脊索瘤常累及S3~ 5,有中央性肿块 ,平片与CT为溶骨性骨质破坏 ,瘤内有残余骨嵴和钙化 ;(2 )骨巨细胞瘤常累及S1~ 3,呈膨胀性骨质破坏 ,好发于青年人 ;(3 )软骨肉瘤 ,神经鞘瘤X线和CT上各有特点。本组 1例软骨肉瘤从S1~ 3骨质破坏 ,并向盆腔内长出一巨大肿块。结论 X线平片与CT结合 ,有助于骶骨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