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应用c-erbB-2、EGFR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25例人放射性皮肤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c-erbB-2癌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92.0%(23/25),EGFR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73.7%(14/14);二者阳性部位一致,主要见于鳞状上皮细胞膜、间质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纤维细胞胞质,提示c-erbB-2、EGFR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c-fos、Rb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①c-fos蛋白在人放射性皮肤溃疡阳性率为84.0%。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核、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以及小血管内皮细胞、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核,部分细胞浆内有阳性反应。②将c-fos蛋白在表皮的检出情况及反应强度与表皮的增生程度列表分析,提示c-fos蛋白在各增生表皮以至癌变组织阳性率有升高趋势。③Rb蛋白在正常皮肤检测不出,在病变组织的增生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的阳性强度在各增生组织以至溃疡癌变组织内无明显差异,其阳性部位与c-fos蛋白分布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c-fos、Rb蛋白异常性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溃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最后癌变的机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c-fos、Rb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①c-fos蛋白在人放射性皮肤溃疡阳性率为84.0%。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核、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以及小血管内皮细胞、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核,部分细胞浆内有阳性反应。②将c-fos蛋白在表皮的检出情况及反应强度与表皮的增生程度列表分析,提示c-fos蛋白在各增生表皮以至癌变组织阳性率有  相似文献   

4.
人放射性皮肤溃疡MDM2,p53蛋白高表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使用MDM2和p53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25例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现MDM2高表达阳性率为36%(9/25),p53高表达阳性率仅为8%(2/25)。结果表明MDM2,p53,基因和蛋白质的分子病理变化可能参与人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高表达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皮肤溃疡多见于临床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其特点为顽固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最后可能发展为癌变[1]。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基因病理学改变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尚少见其相关癌基因改变的病理学研究报道。mdm2(murinedoubleminute2)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2q1314,其产物mdm2蛋白有结合并抑制野生型p53蛋白功能的作用[2]。为了解p53和mdm2在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我们制备了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检测其基因表达状况。[收稿日期] 1999-01-1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9470229)和总后勤…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皮肤溃疡多见于临床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其特点为顽固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最后可能发展为癌变[1]。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基因病理学改变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尚少见其相关癌基因改变的病理学研究报道。cerbB2在多种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以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cerbB2基因与neu基因被认为是同源基因,在结构上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极其相似,故认为它们也是同一基因[2]。为了解cerbB2和EGFR在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改变及其意义,建立了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检测其基因表达状况。一、材料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逆转录的表达状况与癌变及难于愈合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兔抗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抗体TRT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4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5例正常皮肤,2例烧伤皮肤溃疡,8例肿瘤标本,观察TRT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TRT表达阳性率为58.3%(14/24),其中强阳性占41.7%(10/24),弱阳性为16.7%(4/24),阴性为41.7%(10/24)。阳性部位主要定位于表皮鳞状上皮细胞核及胞质;小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多为阴性或弱阳性;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如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呈阳性。TRT强阳性表达多见于病程长,增生旺盛及肥厚的表皮组织,而病程短、萎缩的表皮组织多呈阴性或弱阳性。8例肿瘤组织均为强阳性,5例正常皮肤及2例烧伤皮肤溃疡均为阴性,结论:提示与辐射有关的TRT表达状况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癌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理有关,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小血管硬化,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贫乏即肉芽组织生成不良导致病变难于合的机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生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极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照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bFGF,PDGF-B,VEGF等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上述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GF-β1及TGF-βR1在受照射皮肤中表达增强,溃疡床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口中减少,强度未见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活性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活性状况及其与癌变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非同位素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0例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5例正常皮肤,5例癌组织。结果放射性皮肤溃疡端粒酶活性升高阳性率为30.0%(6/20);正常皮肤组织为阴性(0/5);癌组织阳性率为100%(5/5),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端粒酶活性强度稍弱于癌组织。结论端粒酶活性测定可能成为判定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预后和治疗效应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EGF及EGFR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组织 (RAU)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GF及EGFR在RAU中表达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 EGF的蛋白颗粒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细胞中 ,阳性表达出现在胞浆中 ,RAU组织中EGF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EGFR在正常黏膜和RAU中表达均较弱 ,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和胞浆中 ,在正常黏膜中表达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中 ,在RAU中该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RAU中EGF和EGFR表达受到抑制 ,这可能与RAU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肺癌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肺良性疾病、原发性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组织中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患者EGFR的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患者EGF的动态变化,并对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88%(80/91),在癌旁组织中(距肿瘤边缘3cm以内)表达64%(58/91),较肺良性疾病(10%,10/95)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P<0.01),而距肿瘤边缘6cm以远的正常肺组织表达12%(11/91),与肺良性疾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8,P>0.05);小细胞肺癌不表达EGFR。肺癌患者术前血中EGF较肺良性疾病高,术后明显下降。EGFR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术前EGF较阴性组高,术后逐渐下降,复发前、复发后升高,接近术前水平;EGFR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术后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0%、55%、70%、81%,而EGFR表达阴性的复发率分别是0、13%、37%、50%。结论EGFR与肺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患者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 ER-2+)与 X线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ER-乳腺癌患者190例,其中 HER-2+患者78例,HER-2无过表达(HER-2-)患者112例,比较2组患者的 X线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HER-2+组与 HER-2-组比较,年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HER-2+多见于高年龄患者(>60岁);HER-2+组更多伴有淋巴结转移(P=0.011)。X线表现方面,单纯钙化多见于 HER-2+组(P=0.000),单纯肿块多见于 HER-2-组(P<0.001)。HER-2+组多为分叶状肿块(P<0.001),毛刺多见(P=0.000),而 HER-2-组多为圆形肿块(P=0.014),边缘光滑(P=0.000)。钙化表现上,HER-2+组更多表现为恶性钙化(P=0.000)。结论 ER-乳腺癌 HER-2具有一定的临床及 X线特征,可以为临床医师在乳腺癌个体化诊疗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胎儿和少儿皮肤内EGF、c-fos和c-myc基因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原癌基因c-fos和c-myc在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少儿皮肤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少儿皮肤的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这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EGF、EGFR、c-fos和c-myc基因表达较弱,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皮肤内这4种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在少儿皮肤中,EGF、EGFR、c-fos和c-myc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基因表达量分别为晚期妊娠胎儿皮肤的1.2、1.1、1.3和1.6倍。结论EGF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的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EGF、EGFR、c-fos和c-myc基因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低表达可能与创面无瘢痕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