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盆腔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盆腔大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来势凶猛 ,可危及生命[1] 。传统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而外科手术治疗又常受各方面条件制约 ,且创伤大 ,难度极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在行盆腔血管造影寻找出血点的同时 ,进行相应的经导管栓塞病变血管的技术已逐渐成熟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4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动脉血管造影41例发现出血部位(87.2%)。6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4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另行处理,30例进行介入治疗,9例灌注加压素,21例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随访1个月-3个月,7例复发出血(2例手术切除,1例内科治疗,4例病死),23例治愈(76.6%)。结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可发现内窥镜和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的出血部位,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亦能为手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盆腔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0年本院盆腔出血性疾病患者65例,男性6例,女性49例,其中子宫肌瘤35例、膀胱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颈癌7例、外伤盆腔出血2例,产后大出血7例,分为子宫肌瘤组(35例);癌性出血组(18例);急性大出血组(12例),患者均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相关出血动脉,术后随访1-2年。结果 65例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出血均完全停止,手术成功率100%,随访3月,13例患者复发,总有效率80%;子宫肌瘤出血患者35例,复发5例,有效率86%;膀胱癌患者5例,复发1例,宫颈癌患者6例,复发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7例,复发2例,癌性出血组总有效率61%;外伤出血,宫颈妊娠术后出血均无复发,产后大出血患者7例,复发一例,有效率92%。结论 1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盆腔出血的止血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子宫肌瘤出血组与癌性病变出血组比较相对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选择性血管DSA检查,并对其中14例,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结果:阳性19例,阴性7例。14例经介入治疗后,11例得到完全止血,2例止血不彻底,1例48h后再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小肠部位的出血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合理选择造影时机,可以提高对出血检出的阳性率;并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后,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急性胃肠道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发现阳性征象者12例,分别超选择病变血管,并采用栓塞剂或药物灌注治疗。其中,使用明胶海绵栓塞6例,明胶海绵加弹簧钢圈1例,海藻酸钠(KMG)颗粒加弹簧钢圈2例;垂体后叶素灌注3例;3例造影阴性患者未给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栓塞的9例患者中,1例Meckel憩室患者于术后3d再次出血,其余8例均一次性止血成功;另3例垂体后叶素灌注病例术后仍有反复出血症状。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处理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一项简便、微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和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科诊治的45例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DSA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疗效.结果 DSA首次血管造影发现45例患者中,31例表现为对比剂外...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急症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难以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将危及生命。急诊胃(肠)镜受胃肠道内过量出血、凝血块和内容物的影响,对其诊断有一定的限度,而急症外科剖腹探查的结果取决于对出血点的了解、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23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结果。结果 21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2例造影阴性;8例行介入性栓塞治疗。结论 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肯定的诊断价值,阐述了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腹腔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胃左动脉、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靶血管.结果 79例患者DSA呈阳性者61例,阳性率77%.其中6例肿瘤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余55例均行栓塞治疗,51例出血立刻停止,止血成功率93%.4例介入治疗后仍出血.结论 DSA检查对胃肠道出血有较高的敏感性,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在消化道出血中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DSA检查,对动脉性出血的28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缩血管药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8例中发现血管源性出血23例,肿瘤性出血9例,阳性率84.2%,假阴性3例(7.89%),阴性3例。介入治疗28例患者止血成功率96.42%,术后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出血性病变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性动脉性出血介入诊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肿瘤出血、产后出血等)病例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对其中240例进行栓塞治疗、8例进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结果:经选择性血管造影,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病例中252例发现出血征象,8例无明显异常发现,诊断阳性率为96.9%。8例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止血有效率为50%;240例栓塞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5%,本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3.5%,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急性动脉性出血最确切的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是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并发症少,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少数病例虽然不能永久止血,但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急诊行消化道动脉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 结果49例患者全部确定出血部位,其中47例栓塞出血动脉成功止血;1例因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平稳,无法行血管栓塞治疗采用急诊手术治疗;1例因高龄且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5.92%(47/49),术后栓塞成功患者未出现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1例经手术治疗住院2个月。 结论急诊消化道血管造影检查定位率高,出血动脉栓塞治愈率高,从生理和心理上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介入诊断和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在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血管源性病变20例。32例行DSA检查,27例行CT血管造影(CTA)和钡剂检查,其中13例同时行DSA,CTA和钡剂检查。共对10例血管源性病变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2例消化道出血病变在DSA检查中均清晰显示。DSA检查特别适用于肠道血管异常病变,结合CTA有利于提高肠道黏膜下病变诊断。10例介入栓塞止血均100%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超选择性DSA检查和CTA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介入栓塞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及造影过程中可疑之处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出血动脉显示清晰的患者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弹簧圈2例,聚乙烯醇微粒(PVA)3例。结果20例中13例造影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6例,动脉瘤5例,局部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2例,动脉侵蚀1例,局部血管痉挛1例。10例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后3d出血复发,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DSA检查对于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较好。栓塞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介入科资料完整的19例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明确出血部位且成功栓塞,4例未能明确出血部位,治愈率达78%。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成功的关键是明确出血部位及选用合适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陵 《放射学实践》2002,17(2):107-109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经过内及钡剂检查来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显示对比例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同时对出血处用胶海棉栓塞或用保留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结果:全组11例,其中10例见对比剂外溢1例同时见肿瘤染色,7例显示病理血管。1例未能明确诊断。3例用明胶海棉栓塞治疗,8例采用保留导管灌汪血管加压素治疗,均达到止血效果。结论:介入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可以快速作出定位诊断,且止血效果好,见效快,并发症少,既安全又可靠。  相似文献   

18.
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B)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out appropriate treatment. There are numerous causes of acute GIB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infection, vascular anomalies, inflammatory diseases, trauma, and malignancy.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GIB depends on its location, severity, and etiology. The rol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becomes vital in patients whose GIB remains resistant to medical and endoscopic treatment. Radiology offers diagnostic imaging studies and endovascula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that can be performed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with successful outcomes.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nd nuclear scintigraphy can localize the source of bleeding and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 to guide therapeutic management with end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ssential rol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I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