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评估与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8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液体疗法,观察组根据患者营养状况予肠外营养.手术前后分别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营养指标和生化检查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PN可改善营养不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免疫肠内营养Supportan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大肠癌患者72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rhGH)21例,肠内营养对照组26例,肠外营养对照组25例.比较行大肠癌根治手术前后三组患者的营养、免疫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年结果.结果:术后第14天治疗组PALB值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之上,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有明显恢复但仍未达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仍处于术前水平以下.治疗组术后第8天、14天CD4+/CD8+值较PN组明显上升.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联合使用GH与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改善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对其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能手术根治的大肠癌术后短期小剂量使用rhGH联合Supportan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术后较为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即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检测术后第2天与第8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CD4+/ CD8+。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2天与第8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CD4+/ CD8+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均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EEN与PN联合运用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液体疗法,观察组根据患者营养状况予肠外营养。手术前后分别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营养指标和生化检查进行营养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PN可改善营养不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排气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免疫功能(血清C3、C4、CD4~+、CD8~+、CD4~+/CD8~+、IgA、IgM、IgG)、应激反应(血清CRP、TNF-α、IL-6、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症状、感染及吻合口瘘等)。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C3、C4、CD4~+、CD4~+/CD8~+、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D8~+、CRP、TNF-α、IL-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及并发症方面的影响。方法6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免疫增强肠内营养组(34例)与常规肠内营养组(32例),术后24 h给等热量、氮量肠内营养支持1周,比较术前1 d、术后第9天两组的营养、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免疫增强组前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均上升,而常规组均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蛋白两组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IgMI、gA均升高且免疫增强组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免疫增强组的CD3 、CD4 及CD4 /CD8 均高于常规组(P<0.05),但CD8 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IL-1α与IL-2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6与TNF-α均升高,且常规组IL-6、TNF-α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免疫增强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常规组(25%)(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提高蛋白质合成、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降低并发症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5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肠内营养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研究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分别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第 1天、营养支持后 1周、2周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和一般指标 ,并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吞噬细胞功能、CD4 T细胞、CD8 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IL -6、TNF -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减轻术后创伤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实验组患者在肠外营养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瑞能,4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免疫指标(IgA、Ig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C3]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3、IgA、IgG均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炎症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结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不同营养支持途径护理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12 月—2020年12 月于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00 例行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的不同营养支持途径进行分组,每组50 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患者为EN 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患者为TPN 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前血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较术后1 d 显著升高(P < 0.05),EN 组明显高于TPN 组(P < 0.05);EN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TPN 组(P < 0.05);EN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TPN 组为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1 d(P < 0.05),EN 组明显高于TPN 组(P <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及CD4+/CD8+ 值均较术后1 d 显著升高(P < 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有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作为结肠癌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营养补充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采用不同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将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对照组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对比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腹泻、营养液返流误吸、血糖紊乱、肠内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法相比,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法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PN)、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结直肠肿瘤患者60人,随机分组,分别行PN、EN,以体重、上臂周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记数(LYM)、血清向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并观察肠管恢复蠕动、排气时间.结果 EN组体重、上臂周径、LYM、ALB较PN组更接近正常,HGB、PAB、排气恢复时间EN组较PN组缩短.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以EN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胃癌手术后进行化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和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化疗之后营养指标以及住院天数、排便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M、IgG、IgA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CD3、CD4、CD8明显优于对照组,TF、PA、ALB、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排便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通过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免疫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轻中度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改善的效果。 方法运用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PG-SGA)筛选轻、中度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172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术前3 d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后第3天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第7 d,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33±3.32)g/L和(33.68±4.12)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3±3.41)g/L和(31.32±3.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61.53±6.37)h和(66.69±9.47)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2.31±8.24)h)和(113.24±12.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4% vs 9.30%,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优秀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术前营养干预联合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剂中添加微生物后应用于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130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治疗,6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微生物制剂肠内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在CD3、CD4、CD4/CD8和NK细胞等指标上,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3±10)%、(40±10)%、1.81±0.2、(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9)%、(29±8)%、1.34±0.1、(14±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 vs 40%,χ2=6.190,P=0.013)。 结论肠内营养剂中添加微生物后应用于腹腔感染患者,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免疫紊乱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半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肠内营养组19例、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20例,术前第1d及术后第1、5、9d检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9d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剂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EN组)26例,采用术前口服瑞素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传统方法组)26例,采用传统流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前(术前3 d晨)及肠道准备后(手术当天晨)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结果 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在肠道准备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血淋巴细胞总数、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肠道准备后下降明显(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后血淋巴细胞总数、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与传统流食相比,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细胞免役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参与型鼻饲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将67例鼻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病人家属参与病人鼻饲营养护理的全过程,对照组(34例)行常规鼻饲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家属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各项护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属参与鼻饲营养护理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过程中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