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臭牡丹挥发油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臭牡丹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臭牡丹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95%。结论:臭牡丹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1-辛烯-3-醇、1-己醇、3-辛酮、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2.
海南产沉香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娜  陈静  张万科  易博 《海南医学》2016,(9):1383-1385
目的 对海南产沉香挥发油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低温-动态-微波法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提取并分析国产沉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海南产沉香样品挥发油中检出5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43.23%,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检出26个,相对总含量达36.87%,尤以β-瑟林烯和沉香螺旋醇含量较高,分别为6.47%和4.63%.结论 海南产沉香挥发油中的倍半萜成分丰富,可为进一步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1前言 贵州省是全国主要的产茶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上乘,制茶种类繁多,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树莓饮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98.3%。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脱氢醋酸(95.34%)和2-乙基-3-羟基-4H-吡喃-4-酮(2.9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0种不同产地小茴香果实挥发油成分, 并检测其成分相对含量.方法 选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10种小茴香果实中的挥发油,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小茴香果实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从10种不同产地小茴香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68个, 其中共有相同成分9个、不同成分59个.主要成分都是反式茴香脑、胡椒酚甲醚、4-甲氧基-苯甲醛, 占总成分的80%以上.结论 不同产地小茴香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为小茴香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黑莓(萨尼)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7.78%。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庚醇(27.28%)、α,α,4-三甲基苯甲醇(11.27%)、1-(1-丁炔)环戊醇(8.6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4.94%)等。  相似文献   

8.
透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透骨香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透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52%.结论:透骨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水杨酸甲酯 (74.18%)、十六烷(1.59%)、十五烷(1.38%)、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1.09%)等.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叶中分离出29个峰,从茎中分离出31个峰,从全草中分离出26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零陵香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75μm CAR/PDMS)、65μm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65μm DVB/PDMS)、85μm聚丙烯酸酯(85μm PA)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 PDMS)共4种不同涂层的固相微萃取(SPME)萃取头,在最佳条件下,分别对零陵香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分析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零陵香挥发性成分SPME关键参数为:萃取温度80℃、时间50 min。4种萃取头共检出零陵香挥发性成分10类103种,酚类、酯类和烃类化合物是零陵香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类型。4种萃取头检出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葫芦巴内酯、二氢猕猴桃内酯、(+)-雪松醇、植酮、菲、3-氨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各萃取头中75μm CAR/PDMS萃取头检出挥发性成分数量最多。结论本文首次采用SPME-GC/MS对零陵香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零陵香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精油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柱色谱法对挥发油中部分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辅助鉴定精油化学成分。结果从挥发油中共确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16.26%,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13.52%,α-石竹烯相对含量8.64%,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将短柄五加叶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与其根茎挥发油成分对比,发现有部分成分相同,如正二十二烷、亚油酸棕榈酸、氧化石竹烯、菲等。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茵陈与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茵陈和牛至中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其异同。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中的规定,提取茵陈和牛至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检测。结果茵陈和牛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双环倍半萜类成分。该两类成分在茵陈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31.31%、68.69%;在牛至挥发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69.31%、20.25%。其中单萜类成分中两者共有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7.89%、44.46%;双环倍半萜类成分中两者共有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1.07%、14.0%。结论茵陈和牛至的挥发油中含有一些相同成分,但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枳壳饮片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8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不同产地及炮制前后对枳壳饮片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色谱联用技术(GC—MS)对陕西兴平基地大蒜和湖南普通食用大蒜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比较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 采用质谱相关色谱理论,比较了这两个不同地区大蒜挥发油成分;同时基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产生的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根据得到的色谱保留时间和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性检索,实现对组份的鉴定。结果 鉴定并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计算了19个挥发油成分。质谱相关色谱理论和HELP方法得到了相同的定性信息。结论 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两个地区大蒜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得到了两者整体组份信息的异同,为药理药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引入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咳川贝枇杷滴丸(ZCPDP)挥发油成分并预测其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方法从ZCPDP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反向对接模拟筛选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并对相关药效成分α-红没药醇(ABB)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挥发油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反向对接结果显示其抗炎机制主要与调节HSP 90-α、TGF-β受体等靶蛋白及其相关通路有关,以ABB为代表的药理验证实验显示,ABB能够很好地作用于预测的靶点及通路,且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结论 ZCPDP挥发油成分的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Toll样受体、TGF-β、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