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肾气丸新用     
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等篇。组方:干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3g,炮附子3g。功能:补肾壮阳,化气行水。主治:肾阴阳两虚证。用法:上药研末,蜜调为丸。用方指征: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消渴,咳嗽喘促,脉细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肾实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实证探讨杨毅玲(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教研室北京100029)李海聪(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心肾科北京100029)关键词:肾实证;病因病机;病症;治疗;文献整理肾实证始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虽有言及,但均缺乏系统论述。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肾主...  相似文献   

3.
肾气丸新用     
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等篇。组方:干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3g,炮附子3g。功能:补肾壮阳,化气行水。主治:肾阴阳两虚证。用法:上药研末,蜜调为丸。用方指征: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消渴,咳嗽喘促,脉细弱。  相似文献   

4.
肾气丸析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仲景组方原旨的探讨 ,认为肾气丸功效为微微生火 ,即生肾气。其配伍谨遵《内经》之旨 ,取少火生气、阴中求阳、补中寓泻等法 ,故肾气丸应是一首温补肾气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5.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金匮肾气丸改善老年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老年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肾气虚证患者90例,所有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药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组药用金匮肾气丸治疗,采用组间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能改善患者的肾气虚症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比较,治疗组能改善生活质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明显改善肾气虚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解密肾气丸     
韩崇山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155-156
肾气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成为一首很著名的方剂,也成为出口创汇的传统中成药之一。对于肾气丸的组成、功效、应用研究尽管还在不断深入,但对该方的配伍原则、配伍意义,自明代张景岳精辟论述之后,大家基本上有了一致的认识。因而“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源泉不竭”也就成了至理名言,亦是对肾气丸很好的诠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肾气丸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其在男科疾病中的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示肾气丸对男科疾病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系统多方面的,只要辨证为肾虚就有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医学是按易学思想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肾气丸为例,从方名,药物组成及份量,肾与他脏的关系、肾气丸的主治功效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匮肾气九就是在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等易学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一张方剂。  相似文献   

10.
金匮肾气丸功效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传统的认识,金匮肾气丸的功效在于温补肾阳.本文从金匮肾气丸配伍意义、《金匮要略》中金匮肾气丸证的相关原文、金匮肾气丸的现代临床运用和金匮肾气丸药物组成的演变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金匮肾气丸的功效并非温补肾阳,而为补益肾气。  相似文献   

11.
从脾肾论治脂溢性脱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溢性脱发好发部位多为头顶、前额两侧等处.此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近年来发现女性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中医认为,脂溢性脱发,其病位在发与肾,而与脾关系密切,当针对其湿热内盛,邪气循经上传,侵蚀发根毛囊以及阻遏肾中精血滋养发根毛囊的病机特点,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补肾填精等治法,内外合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肾性血尿的病因病机,以脾肾两虚贯穿于发病的始终,治疗以辨证求因,优选药物组方,坚持规范治疗的原则,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肾性血尿的病因病机,以脾肾两虚贯穿于发病的始终,治疗以辨证求因,优选药物组方,坚持规范治疗的原则,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孙桂芝教授从医60余年,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卢雯平教授在20多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基于孙桂芝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核心思想,发展提出三辨论治思想,根据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结合全方位、全周期综合管理治疗模式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营养不良患者服用补肾祛毒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肾内科接受CAPD治疗且出现营养不良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及转铁蛋白(TRF)、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1%(2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14±2.89)分、(17.89±3.13)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SCG评分分别为(23.70±4.47)分、(16.91±4.35)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ALB、TRF、PA依次为(112.43±12.67) g/L、(39.24±4.78) g/L、(2.29±0.44) g/L、(324.56±50.41) mg/L,对照组依次为(93.34±10.24) g/L、(31.32±4.14) g/L、(2.08±0.41) g/L、(228.96±44.56) mg/L,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毒丸能够改善CAPD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症情复杂,病因涉及饮食、禀赋、外邪、烟毒、药毒及他病影响等;病机包括邪伤机体,蕴而化热,酿生毒邪,搏结痰瘀,损伤脾胃,正气亏损等;治疗方法主要为清肠化湿、化痰祛瘀、解毒扶正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右归丸调节肾阳虚过程中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分别测定3个组早、中、晚期垂体-甲状腺轴生物分子[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垂体-肾上腺轴生物分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以及垂体-性腺轴生物分子[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的含量,利用成组比较及因子分析方法探究右归丸调节肾阳虚时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右归丸调节肾阳虚的早中晚3个时期除LH和ACTH外,垂体-靶腺轴其余生物分子指标值均随着用药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归丸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主调控因子主要包括靶腺层生物分子,中期增加了1个垂体层生物分子,晚期增加了2个垂体层生物分子.结论 右归丸调节肾阳虚相对西药是一个较为缓慢长期的过程;右归丸调节肾阳虚过程中首先对靶腺层起作用,进而反馈到垂体层.  相似文献   

18.
气机升降学说在祖国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试从气机升降是生命存在的特征、气机升降失常是疾病发生之渊薮、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3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不足,督脉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复因饮食不节,涉水冒雨,起居失于调节,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或过逸之人,缺少锻炼,引起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致卫阳不固,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致使病发。应用温针灸、中药熏蒸、火针、长蛇灸等自然疗法,凸显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既避免了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对本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总结《温热经纬》对痢疾辨证论治的特点.从发病时节、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强调痢疾大多由湿热引起.在辨证中重视四诊及整体情况,辨寒热、气血、虚实,寒者辛温疏利,热者宣通祛热;在血分者重用行血,在气分者偏于导气;实者可疏利清热、导气行血,虚者不可一味攻积清夺.在对不同治法的运用上,淡渗注重寒温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