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以下简称专利复方)的组方规律,为新药新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epub.cnipa.gov.cn)从建库至2022年2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专利复方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利复方进行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专利复方235则,涵盖466味中药。高频单味药有丹参、川芎、黄芪等;高频对药有川芎-丹参、红花-丹参等;最常用角药为红花-川芎-丹参(37次、15.74%)。基于Apriori算法发现的常用药物组合有赤芍、红花→川芎(置信度0.923)和红花、丹参→川芎(置信度0.880)等。通过熵聚类提取的新方组合有柴胡、枳实、牡蛎、桂枝、砂仁、黄连、干姜和桂枝、枳实、黄连、牡蛎、干姜、龙骨、鳖甲等。[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用药注重扶正祛邪,治疗以补益与通瘀为主,配合行气化痰之法。通过探索隐性规律,得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新处方,能够为临床治疗及更深层次的研究开拓思路,提供依...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活血化瘀方剂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规律,以期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系疾病进一步完善补充。方法:利用《中医方剂大辞典》系统搜集用于治疗心系疾病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方法分析等,分析药物频数、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新方组合等用药及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方剂327首,涉及药物27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当归(158次,48.31%)、川芎(100次,30.58%)、赤芍(89次,27.21%);最常见的对药为川芎-当归(120次,50.84%),其次为赤芍-当归(104次,44.06%);最常见的角药为赤芍-当归-肉桂(49次,20.76%),赤芍-川芎-当归(49次,20.76%);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赤芍→当归(置信度1),川芎+白芍→当归(置信度1),延胡索+川芎→当归(置信度1),基于复杂网络发现的核心药物有当归、川芎、赤芍、人参、肉桂、生地黄;通过熵方法提取出来的新方组合12个。结论:本研究进一步的挖掘了活血化瘀方在历史过程中治疗心系疾病的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其中当归、川芎、赤芍等核心药物常配伍温阳药、益气药、理气药等,其治法多为活血化瘀,益气温阳,行气止痛,进而为活血化瘀方在心系疾病治疗上提供补充借鉴,以及为下一阶段活血化瘀方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研发方面提供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探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胸痹中药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知网、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构建治疗冠心病、胸痹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平台管理、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方剂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冠心病、胸痹的277首方剂,其涉及中药227味;药物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是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炙甘草;药物组合频次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川芎-丹参、川芎-当归、丹参-黄芪、丹参-当归、川芎-黄芪。组方规律的规则分析从高到低排列前5位依次是桃仁,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川芎;红花,赤芍-川芎;红花,当归-川芎;红花-川芎。分析演化得到新方6首。结论治疗冠心病、胸痹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及药对,多配伍理气止痛类药物协同治疗,为临床更广泛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胸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并为研发治疗眩晕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对眩晕的论述及医案共128条(方剂),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眩晕数据库中的证候统计、药对、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演变与提取、新方发现进行研究。结果眩晕证候最多的是肝阳上亢证(30次,23.4%);最常见单药是茯苓(49次,38.3%);其中最常用的对药是炙甘草-白术(29次,22.7%);最常用的角药是炙甘草-白术-茯苓(17次,占13.3%);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有白术+当归→炙甘草(置信度为0.937 5)。得到22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当归;得到治疗眩晕的11个新候选处方。结论提示今后研发治疗眩晕中药新药时优先以肝阳上亢证为适应证;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茯苓、炙甘草、白术;配伍规律优先考虑:白术、当归配伍炙甘草,陈皮、白术配伍人参等;核心方剂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桑叶-白术-菊花等;新候选方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陈皮,桑叶、菊花、白术、人参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总结治疗化疗副作用手足综合征中药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对手足综合征中药辨证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基于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55个外用中药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处方,涉及中药105味,总共出现频次497次。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红花和桂枝(34次);药物功效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类为活血调经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关联分析显示:二连规则前3名为:桂枝→白芍,桂枝→鸡血藤,红花→桃仁;三连规则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当归、黄芪、桂枝,四连规则支持度最高为当归→黄芪+桂枝+红花。结论本病病机为气血虚弱、营卫失和,日久可发展为淤血痹阻、热毒内蕴,外治法中药多用活血通络、温阳解表、清热凉血兼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分析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联系。结果 挖掘出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共229首,涉及256味药、18类药物,药物四气中以温、平、寒性为主,药物五味中甘味占最高,药物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包括丹参、红花、地龙、天麻、炒僵蚕等30味药;药物分类频次前5味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使用频次前5的药物组合为川芎-丹参、丹参-山药、山药-茯苓、红花-川芎、山茱萸-丹参;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红花,丹参→川芎组合;药物间关联度前3的组合为熟地黄-川芎、川芎-炙黄芪、丹参-红花。结论 娄锡恩教授在本病的治疗用药方面具有“补本虚,泻标实”“寒热同调,阴阳平和”“五味重甘,归经三脏”的特点。在补虚的基础上强调瘀血与内风病理因素,灵活运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对及天麻、地龙、炒僵蚕等平肝息风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的中药复方专利的挖掘,分析复方专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法,用药规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 搜索国家专利数据库中2010—2023年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数据挖掘,对中药使用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等进行统计,通过关联规则,k-means算法和复杂熵聚类法等方法统计用药规律和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中药复方122剂,涉及中药155味,使用频次前6位分别是当归、地黄、白芍、黄芪、地榆、益母草。复发中的药物药性以温(34.58%)为首,药味以苦(37.61%)为主;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其次为止血类;药对组合中出现频次最高为“黄芪-当归”;置信度居首位的关联组合为“白术,仙鹤草-黄芪”;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类方。结论 补气养血是异常子宫出血的核心治法;清热止血是重要治法;活血化瘀是异常子宫出血的潜在治法;用药考究,多药相须,重视炮制。  相似文献   

8.
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 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622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对。结论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治疗心房颤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房颤动的中药复方,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中药复方119首,核心药物34味,药对配伍规则20条,药组配伍规则24条,其中炙甘草、麦冬、丹参、五味子、黄芪、当归等为常用核心药物,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红花、麦冬-五味子-丹参-炙甘草等为常用配伍组合,苦参、延胡索、甘松为常用抗心律失常中药。结论:益气养阴、安神定志、活血化瘀和专病专药为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东晋医家刘涓子所撰《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所有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通过整理得到158首方剂,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数≥10的有39味,频数居前8位的中药分别是当归、甘草、白芍、川芎、黄芩、生地黄、白芷、大黄;将支持度设为30,置信度设为0.7,得到出现频数≥30次的药物组合共20个,关联规则8个;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各9个,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9个新处方。结论《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用经典方四物汤和当归+白芍、川芎+当归、甘草+当归3组药对临证加减,同时利用核心组合提取得到9个新处方,为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近10年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医中药规律。[方法]近10年来天津地区中医药治疗心衰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医药治疗心衰总体用药规律、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用药规律等3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1)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茯苓等。2)组方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也同样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茯苓、党参、当归等。3)常见中医证型和药物依次是:气虚血瘀型: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黄芪、人参等;阳虚水泛型: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人参。[结论]近10年天津地区中医心衰主要从瘀、虚、湿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感寒发热证:采用荆芥10 g,防风10 g,苏叶1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5 g,生地黄10 g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加入杏仁、党参等;邪毒炙热证:采用红藤15 g,败酱草15 g,黄连5 g,黄芩10 g,黄柏10 g,连翘10 g,金银花10 g,紫花地丁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薏苡仁20 g,生甘草5 g。症状得不到缓解加大黄、蒲黄、五灵脂等;血瘀发热证:采用当归10 g,川芎8 g,桃仁5 g,红花6 g,柴胡6 g,丹参8 g,地骨皮10 g,炙甘草5 g。若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则加服延胡索、麻子仁等;阴虚发热证:采用青蒿10 g,黄芩10 g,地骨皮10 g,牡丹皮10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5 g,生地黄15 g,白薇10 g,银柴胡10 g,糯稻根30 g,五味子10 g治疗。症状得不到缓解则加黄芪、麦冬、北沙参等。若服用后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更接近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发热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忌辛辣、烟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对照组加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黄芪30 g,茯苓12 g,白术10 g,白芍15 g,桂枝10 g,丹参20 g,川芎15 g,延胡索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和体外反博治疗,疗程均为5周。运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发作频次四方面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疾病认知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体外反博治疗可有效提高心功能,提高心脏储备能力和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滑胎症方剂的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所查阅到的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滑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其中所包含药物的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等数据,运用Excle 2007、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总共筛选出中医古籍61本,收录方剂104首,涉及中药150味。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有当归、白术、川芎、熟地黄、白芍、续断、黄芩、杜仲等,多属温性补虚药,且归肝、脾、肾经药物居多。常用药对白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黄-当归、熟地黄-白术、白芍-当归等。单独药对以补血活血、健脾养阴为主,重组新方以养血活血、补肾、燥湿安胎为主,兼有益气、行气之用。结论中医药对于滑胎的治疗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承,所筛选出的方剂大多具有健脾益肾之作用,可为当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中药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调查3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患者证候-治法-用药关系。结果: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治法主要有活血、清热、补气、化浊(痰)、养阴、温阳、宣痹,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药物主要有黄芪、陈皮、地黄、川芎、白术、桃仁、茯苓、甘草、半夏、泽泻、赤芍、当归、丹参、枳壳、桂枝、麦冬,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关联的药物功效有止痛、化浊(痰)、清热、活血、补气、凉血、利水、化瘀、解毒、补血、理气、安神、补脾、调经、通便、润燥、散结。结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符合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复方干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高频药物及其关联,并探析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筛选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研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及RevMan 5.4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并将纳入文献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数据表,进行药物频数统计,筛选高频药物;再将源Excel数据表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筛选最佳药物组合;最后通过Cytoscape绘制核心药物共线网络图,直观反映高频药物间的共线频率与关联强度。结果:最终纳入30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2 245例患者。(1)Meta分析结果如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组在临床疗效[OR=4.59,95%CI(3.48,6.06),P<0.01]、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  相似文献   

17.
膜性肾病是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是临床上难治性肾病之一,其病史缠绵,病程长久。邹燕勤教授认为此类疾病常表现为水瘀互结,应当以保肾气、维护肾元为先,在淡渗利水的同时提出"治水必和络""经主气,络主血",常"从血论治"膜性肾病,根据不同证型及病程长短分别采用活血和络、活血化瘀、逐瘀破血法。瘀血证轻或不明显者,药用当归、丹参、牡丹皮等养血和血;病程较长且存在血黏度和血脂高但无明显瘀血癥块者,常用川芎、泽兰、三七、桃仁、红花等活血散瘀;而对久病难愈、瘀血明显者,常选用虫类药如水蛭、虻虫、土鳖虫等破血逐瘀。同时配以理气补益之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补气生血方(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熟地黄、川芎、白芍、炒麦芽、炒谷芽等)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鲨肝醇、VitB4治疗,2组均服用6周,每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5年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病案,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37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柴胡、川芎、赤芍、熟地黄、生地黄、炒白芍、牡蛎、党参、龙骨等,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居多,主要归肝、脾、心、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川芎、当归,当归、柴胡,赤芍、川芎,赤芍、当归,熟地黄、当归等。依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蝉蜕、桑叶、桑白皮等5组核心组合及由此构成的5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尤善于从郁论治,解郁调经法为治疗月经后期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常用经方合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复健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健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50 g,川芎、丹参各25 g,天麻、杜仲、赤芍、桃仁、牛膝各15 g,红花、胆南星、水蛭、地龙各10 g,蜈蚣2条,通草3 g,桂枝6 g,炙甘草6 g。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肌力变化和治疗前后患肢的fugl 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6.91%高于对照组8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2,P0.05);研究组治疗后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ugl 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健汤可以有效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肌力和患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