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诱导痰技术在检测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诱导痰技术在哮喘气道炎症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正常人,1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1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痰液诱导测试,并对受试者血浆及诱导痰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33例受试者中32例完成了测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水平、ECP水平、MDA水平与缓解期哮喘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而缓解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ECP、MDA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P均小于0.05);且哮喘患者诱导痰的IL-8、ECP、MDA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浆的IL-8(P<0.05)、ECP(P<0.01)、MDA(P<0.01)水平。结论:诱导痰技术安全、可靠;诱导痰IL-8、ECP、MDA水平可用于监测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特别是IL - 8以及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分别测定 30例健康人和 6 0例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中的IL - 1β ,IL - 6 ,IL - 8,TNF -α水平、痰细胞分类以及FEV1% ,比较两组人群各参数的差异及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在健康人组痰细胞分类中 ,巨噬细胞占 (5 5 5± 3 6 ) % ,而COPD组中性粒细胞占 (6 1 7± 1 9) % ,皆明显高于同组其他细胞 (P <0 0 5 ,P <0 0 1) ,COPD组痰液中IL - 1β ,IL - 6 ,IL - 8,TNF -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各项P值均小于 0 0 0 1) ;其中以IL - 8的升高最为突出 (q =8 5 4 4 ,P <0 0 1) .COPD组患者痰中IL - 8与痰中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r =0 88,P <0 0 0 1) ;COPD组患者痰中IL - 8与患者FEV1%呈显著负相关(r =- 0 90 ,P <0 0 0 1) .结论 :诱导痰中IL -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COPD稳定期气道炎症的特征 ,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者必可酮治疗前后引痰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发作期及激素治疗前后引痰液中炎症介质IL-8,TNF-α和EC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对判定哮喘气道炎症及疗效的意义。方法 用高渗盐水雾化引痰、荧光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发作期哮喘患者以及吸入必可酮(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4wk后引痰液中IL-8,TNF-α和ECP等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引痰液中IL-8,TNF-α和ECP等水平在必可酮治疗4wk后较其发作期有显著下降。结论 测定引痰液炎症介质IL-8,TNF-α和ECP等水平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 (PMN)与白细胞介素 8(IL - 8)、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肺泡灌洗液 (BALF)的PMN及IL - 8,IL - 6浓度测定 ,分别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 :哮喘急发期组血清IL - 8水平和IL - 6水平明显比哮喘缓解期组及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1) ,哮喘缓解期组血清IL - 8水平比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5 )。哮喘缓解期组血清IL - 6水平与健康志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ALF的PMN ,IL - 8和IL - 6水平哮喘急发期组比哮喘缓解期组及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1) ,哮喘缓解期组比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5 )。哮喘患者BALF的IL - 8水平与PMN呈显著正相关 (r=0 .80 36 ) ,BALF的IL - 6水平与IL - 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76 15 )。BALF的IL - 8水平、IL - 6水平、PMN分别与FEV1占预计值 %呈显著负相关(r=- 0 .785 2 ,r=- 0 .6 5 34,r=- 0 .8891)。结论 :PMN ,IL - 6及IL - 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杨瑞生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19-420,460
目的分析各类哮喘患者痰细胞学特点。方法对急性期哮喘患者29例(A组)、急性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B组)、非气道疾病组14例(C组)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痰液诱导及处理,分析三组患者痰液细胞构成的差异性,其结果数值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A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率为19.8%,显著高于B组、C组的5.4%和1.3%:B组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其中性粒细胞率为66.4%,明显高于A组和C组的45.3%和24.1%,而C组则以吞噬细胞(71.9%)为主。A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率与1See用力肺活量(FEV1)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70,P值为0.024)。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对于哮喘气道炎症中有较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白药对稳定期COPD痰液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观察对其气道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探讨其在COPD中的疗效及机理 .方法 :6 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安慰剂A组 ) ,治疗组 (云南白药B组 )各 30例 ,采用诱导排痰、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单盲试验对比观察药物对气道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IL) - 1β ,IL - 6 ,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a)等参数含量的变化 ,同时观察肺功能第 1s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 /预计值百分比 (FEV1% )、出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 (PLT)、纤维蛋白原 (PF)、出凝血时间 (PPT)及肝肾功能等副作用 .结果 :B组与A组比 ,治疗后气道细胞因子含量参数相应值均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1) ,FEV 1%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结论 :缓解期COPD患者气道炎症与IL - 1β ,IL - 6 ,IL - 8和TNF -a释放增多有关 .云南白药治疗后可调节细胞因子生成 ,抑制气道炎症作用 ,副作用小 ,有临床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 (SI)检测方法在评价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 11例哮喘间歇期患儿的 S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的炎症细胞、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G+ 2 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白介素 5 (IL- 5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I中的有核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G+ 2 细胞百分数均较 BAL F中明显增高 [分别为 (16 .0 ± 2 .3)× 10 5/m l与 (8.1± 1.5 )× 10 5/m l,(2 9.2± 10 .3) %与 (4.5± 1.8) % ,(11.7± 4 .4 ) %与 (3.0± 1.2 ) % ,(8.2± 3.1) %与 (2 .0±0 .9) % ],SI中 ECP[(10 8.1± 116 .2 )μg/L ]明显高于 BAL F中 ECP[(7.2± 10 .5 )μg/L ],SI中 IL - 5 (5 9.2± 4 0 .8ng/L )明显高于 BAL F中 IL - 5 (<10 ng/L )。嗜酸性粒细胞、EG+ 2 细胞在 SI与 BAL F之间呈正相关 (均 P <0 .0 5 )。结论 :SI检测法可作为检测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一种可靠方法 ,SI中的细胞和可溶性介质比 BAL F的更密集 ,可检出气道分泌物中含量较低的化学物质 ,适用于临床动态观察 ,可指导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8.
哮喘患者痰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液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 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痰液MIP-1α水平, 同步测定哮喘患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含量及肺通气功能(PEV1 占预计值% )。结果哮喘轻、中、重度发作期患者痰液MIP-1α水平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 05); 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 差异具显著性(P<0. 05)。哮喘缓解期及发作期患者痰液中MIP-1α与FEV1 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0 539, -0 447, P均<0 05), 而痰液中MIP-1α与EC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 541, 0 527, P<0 05)。13例中、重度哮喘患者治疗后, 痰液MIP-1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痰液MIP-1α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并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液中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例哮喘、26例慢性COPD和12例健康者的诱导痰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和IL-8浓度,采用放免法检测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组痰液中嗜酸细胞比例增高,IL-4浓度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明显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痰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IL-8浓度明显高于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和COPD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气道慢性炎症,IL-4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而IL-8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咳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吸烟、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及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高反应的特点。方法 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后按钟氏法以二磷酸组织胺 (HA)吸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吸烟组、哮喘组、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过敏性鼻炎组的BHR阳性率分别为 2 7. 6 %、1 0 0 %、4 0 . 5 %、4 5 . 0 %及 6 9. 2 %。吸烟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COPD组与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0 1 ) ,哮喘组与过敏性鼻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哮喘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 5 0 %及 2 5 %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 (V50 、V2 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哮喘组PD2 0 FEV1 His与PEF5 0 %及PEF5 0 % 75 %的降低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均有气道反应性增高 ,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者并非均为哮喘。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NO-2/NO-3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无创性观察气道炎症的新指标.方法检测10名健康人、13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29例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NO-2/NO-3的水平,其中11例哮喘患者参加泼尼松(30 mg/d)治疗1周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NO-2/NO-3水平为(406.34±512.18) 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71.80±100.98) μmol/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哮喘发作期患者的NO-2/NO-3水平与FEV1和FEV1/FVC的下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9 8和0.430 4).应用激素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好转的同时,NO-2/NO-3的水平由(343.95±430.56) μmol/L降至(69.11±70.28) μmol/L(P<0.001).缓解期哮喘患者的NO-2/NO-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对照组及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能够检测到一定浓度的NO-2/NO-3;诱导痰液NO-2/NO-3水平是一项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harm acia U 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清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嗜酸粒细胞 (0 .2 75± 0 .2 6 3)× 10 9/ L 较正常升高 (0 .0 6 8± 0 .0 2 8)× 10 9/ L,P <0 .0 1;血清 ECP浓度 (16 .0 9± 13.6 8) μg/L 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3.78± 1.77) μg/ L;(4 .2 4± 2 .5 6 ) μg/ L,P <0 .0 1。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5 716 ,P <0 .0 1)。血清 ECP含量与 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0 9,P <0 .0 5 )。结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中起作用 ,反映哮喘活动情况 ,是临床评价哮喘嗜酸细胞炎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ICS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吸入性皮质激素 (InhaledCorticosteroids ,I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功能和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患者 30例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 ,检测肺功能用力肺活量 (FVC)和第1秒呼气容积 (FEV1) ;用诱导取痰法取痰标本 ,计诱导痰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胞百分比。结果 :ICS治疗COPD2 4周 ,肺功能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 ;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减少 (P <0 .0 5 ) ,中性粒细胞 (Neu)和嗜酸细胞 (Eos)分类百分数明显减少 (P <0 .0 1) ,巨噬细胞 (Am)百分数增高 (P <0 .0 5 ) ,淋巴细胞百分数无明显变化(P >0 .0 5 )。结论 :ICS治疗COPD2 4周 ,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 ;可改善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对COPD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分别选择16例慢性持续期重度哮喘患者(哮喘组)、14例稳定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和12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17、IL-6和IL-8的水平 .结果: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和IL-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和0.7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r=-0.65,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64,P<0.05),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0.58,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6水平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增高的IL-17水平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且可能是通过IL-8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1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用CAP系统通过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结果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粒细胞(EOS)、IL-5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CP及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及ECP水平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 Pharmacia U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及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 Eos)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 Eos( 0 .2 75± 0 .2 63)× 10 9/L 较正常升高 ( 0 .0 68± 0 .0 2 8)× 10 9/L,P<0 .0 1;血 ECP浓度 ( 16.0 9± 13.68μg/L)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 3.78±1.77μg/L;4.2 4± 2 .5 6μg/L) ,P<0 .0 1。发作期痰液 ECP浓度 ( 78.68± 5 3.95 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 ( 2 2 .5 4± 15 .83μg /L) ,P<0 .0 1。哮喘患儿血 Eos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5 716,P<0 .0 1;与痰 ECP浓度无相关 r=0 .2 792 ,P>0 .0 5。血、痰 ECP含量与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0 .430 9、-0 .40 5 0 ,P均 <0 .0 5。提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理中起作用 ,是临床评价哮喘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血中GM CSF、EOS联合检测对哮喘气道炎症的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 3 0例 ,哮喘组92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症状控制 2周后各 48例和 44例 ,分别测定GM CSF、EOS、FEV1。结果 哮喘发作期 ,血GM CSF、EOS都较正常组和症状控制 2周明显升高 (P <0 0 1) ;症状控制 2周后 ,GM CSF、EOS仍较正常组高 (P <0 0 5 )。各组GM CSF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 (r=0 .83 3 6,P <0 0 1) ;血清GM CSF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与FEV1均呈负相关 (r=-0 .83 45 ,-0 75 5 8,P <0 0 1)。结论 外周血EOS、GM CSF水平测定可作为临床监测哮喘气道炎症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测定哮喘患者缓解期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作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比较肺功能正常和异常组气道反应性。FEV1 /FVC比值≥ 70 %为肺功能正常 ;5 0 %及 2 5 %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 (V50 、V2 5)实测值 /预计值 <70 %为小气道功能异常。PD2 0 FEV1 <1 2. 8μmo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即气道反应性增高。 结果  3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肺功能异常 2 6例 (76 . 5 %) ,正常 8例 (2 3. 5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 3例(6 7. 7%) ,阴性 1 1例 (32 . 3%)。肺功能异常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1 )。结论 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和气道高反应性 ,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 ,需长期维持治疗 ;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茶硷抗哮喘气道炎症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茶硷对哮喘患者GM -CSF、EOS及FEV1 的影响 ,探讨茶硷类药物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正常组 30例 ,茶硷组 2 4例 ,地塞米松组 2 4例 ,分别测定实验前及用药 2周后各组血清GM -CSF、外周血EOS及FEV1 。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 ,茶硷组和地塞米松组GM -CSF、EOS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用药 2周后 ,茶硷组和地塞米松组GM -CSF、EOS、FEV1 3项指标分别较各组治疗前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两组治疗后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茶碱组治疗后血GM -CSF、EO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P <0 .0 1) ;地塞米松组治疗后EO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GM -CSF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茶硷对哮喘的有效治疗可能是部分依赖于抗气道炎症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OS、GM -CSF有关 ;哮喘症状缓解的患者气道炎症仍存在 ,提示在哮喘治疗中 ,应长期进行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SD大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情况下气道阻力及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变化情况。方法 用卵清蛋白(OA)免疫和激发SD大鼠。以气道阻力较基线值升高 2 0 0 %时所需乙酰胆碱的负对数浓度 (-LogPC2 0 0 )为标准检测气道反应性。结果 ①哮喘组气道阻力基线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从 2 2 82± 0 12 8到 3 193± 0 2 39,P <0 0 1)。②反复OA激发后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明显降低 (-LogPC2 0 0 从 4 0 0 6± 0 5 5 4到 2 0 5 9± 0 2 6 2 ,P <0 0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病理切片均证实过敏性气道炎症存在。结论 本研究证实反复过敏原激发后支气管收缩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不存在相关性 ,同时提示反复OA激发后虽然出现过敏性气道炎症 ,但气道反应性降低伴持续支气管收缩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