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肝脾胰浸润的超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患者在化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6例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7例)进行化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 化疗前86.1%病例有脾脏肿大,所有病例脾内均有低回声病灶。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结节型;2.弥漫粟粒型;3.巨块型。本组以结节型多见,占69.4%。化疗后超声复查,大多数病例脾脏缩小,脾内浸润病灶消失。结论 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化疗前的诊断和化疗后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无创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 2个月 ,伴腹痛发热 2天入院。查体 :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约 3cm ,表面光滑。B超 :脾增大 ,可见 1 4cm× 2 .7cm× 9.6cm巨大不均匀的实性占位 ,腹膜后、胰周淋巴结肿大。CT :脾内低密度占位 ,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骨髓常规 :骨髓增生活跃 ,骨髓象大致正常。超声引导下行脾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 送检组织 3条 ,其中一条组织内弥漫性中等及大异型细胞浸润 ,散在分布 ,无明显排列 ,但血窦之间有明显聚集。细胞胞质较丰富 ,部分胞质空。核不规则 ,…  相似文献   

4.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们诊疗的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此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较为典型.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应注意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8岁。因厌食、纳差、呕吐、乏力、咳嗽、消瘦5kg,1个月而来科就诊。询问病史,既往身体健康,近来感胃胀,无发热。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慢性病容。心脏、肺部检查无异常。腹部触诊肝肋下可及1.5cm,脾肋下1cm,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0×1212/L,白细胞:5.0×109/L,总胆红素21.4umol/L,球蛋白37.7g/L,白蛋白54.1g/L,ALT 177U/L,AST 128U/L;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b(+)。丙肝抗体HCV(-),戊肝抗体HEVIgM(-)。门诊诊断:肝炎?(甲型?庚型?)。  相似文献   

6.
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病例报告女,20岁,未婚。因反复发热2周于2004-01-24住院。2004-01-10无明显诱因发热,以下午为著,t38℃~39℃,伴有鼻塞、畏寒,无咳嗽、呕吐。抗炎及对症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间歇期一切均正常。2004-01-24再次出现畏寒、发热,伴全身酸痛,再次抗炎治疗,无效;化验外周血WBC1.5×109/L,PLT71×109/L,CT示:肝脏、脾脏均肿大,肝脾内均有液性占位。诊断为肝脾多发性脓肿,粒细胞减少症转入本院消化科。3岁时患急性黄疸性肝炎,15岁患甲亢,无输血史,无性生活史,家族中无血液病史。入院查体:t39.6℃,P96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发热貌…  相似文献   

7.
脑原发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一例病人,并行文献复习以便对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愈后有进一步了解。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0岁,1999年3月21日以头痛半年为主诉人住我院脑外科。入院查体:表情淡漠,左侧肢体偏瘫,头颅CT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因突发上腹痛 2 d住院.该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无恶心呕吐,以左上腹为著.该患者平素体健,有乙肝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入院查体:体温 39.1 ℃,白细胞 13.4×109/L,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正常,乙肝小三阳.超声检查:左上腹脾门处可见低回声团块,大小 11.0 cm×8.7 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呈蜂窝样分布.  相似文献   

9.
王彩霞  常红 《华西医学》2009,(3):590-592
目的:探讨肝脾了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我院2例确诊的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追踪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组患者均为青年男性,肝脾不同程度长大,发热,全血细胞减少(1/2),肝功能受损,淋巴结未受累;病理示瘤细胞弥漫性肝、骨髓的窦内侵犯;免疫表型:患者瘤细胞表达CD2(+)、CD3(+)、CD56(+)、CD16(+)、CD20(-)、TIAl(+)、TCR-γ/δ(+)。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肝脾长大、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淋巴结不受累,病情进展快,疗效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0.
脾边缘带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为极罕见的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11.
病例 女,6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呈闷痛感,伴乏力,无发热。查体:神清,精神不振,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课外作业无异常,腹软,脾左肋下约3cm,质韧,无触痛,余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3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乏力,右侧胸痛,深呼吸时加重,体力活动及右侧卧位时明显,近期加重。并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无咳痰心悸,咳血来诊。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胸廓对称无畸形,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MR示右侧胸腔占位性病变,可能来源于胸腔或胸膜,右侧胸腔积液,超声所见:  相似文献   

13.
分析诊疗的1例老年肝脾αβT细胞淋巴瘤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肝脾αβT细胞淋巴瘤较为罕见,易误诊,其临床表现是以肝脾进行性增大、血象下降为主,通常淋巴结不受累,但骨髓易受累。其病情进展快,疗效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例1】男,22岁。因间断发热8个月,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发病初期体温波动在37~39℃,退热时出汗较多,无咳嗽、咽痛、胸闷、气短。曾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自服维C银翘片、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此后出现间歇性不规则午后发热,无盗汗,继而渐表现为每日发热,以下午为主。在单位卫生所予庆大霉素、青霉素及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无效,出现口腔溃疡、全身皮疹、食欲缺乏,体重明显减轻,故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躯干部可见散在丘疹,略突出皮肤,部分压之褪色,双下肢可见散在红色皮疹,颈后、右颌下、左腋下、双侧腹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拟探索1种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 本研究观察了1例2016年1月诊断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由于一般情况不良,不适合接受传统化疗,故采用靶向药物西达本胺治疗.结果 通过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后情况获得惊人的改善,随访到目前为止,患者已获得部分缓解并能维持4年.结论 该研究提示西达本胺是肝脾...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8岁。主因低热、咳嗽2个月来诊。x线胸片示左肺下心缘旁片状密度较淡阴影,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团块状密度增高不均阴影。院外一直按肺炎治疗无效。患者自幼经常感冒咳嗽,多次诊断为左肺下炎症。查体:体温37.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左肺下叩浊音,呼吸音减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0.76,血沉21mm/1h。超声示:左胸腔积液。胸腔穿刺3次共抽出暗红色浑浊液体约900ml,之后胸腔穿刺2次抽出淡黄色胸水共约600ml。胸水病理未发现瘤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CT引导下行肺穿刺术抽出少许脓血性物质。肺穿刺术抽出物涂片发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未发现瘤细胞,免疫组化符合结核感染。CT强化扫描可见由胸主动脉发出的血管与病变相连。诊断:肺隔离症并结核感染。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病变位于左肺下叶与膈肌之间,范围约15cm×12cm×8cm,质硬,上极与下叶粘连紧密,肿块供血血管由降主动脉发出,直径约1cm,符合肺叶内型隔离症表现。术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并结核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农民工。因左季肋区不适5个月,伴疲软、乏力、巩膜黄染、贫血2个月入院。2005年2月下旬开始感左季肋区不适,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血常规、B超,均示脾轻度肿大,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同年5月开始,患者感觉左季肋区有重压感,伴疲软、乏力易疲劳,在广东某镇医院查肝功能、B超、血常规,发现总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升高,甲~戊病毒血清学检查均阴性;WBC3.1×10^9/L,Hb105g/L,BPC80×10^9/L,B超示肝脾肿大。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2周,症状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小肠淋巴瘤是较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因其累及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多样,可有腹痛、出血、恶心呕吐、体质量降低、穿孔、腹部包块、发热、肠梗阻、腹泻等[1-2]。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且侵犯结肠的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则更少见,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粪便2周"于2015年3月16日收入安徽医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型恶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对NK/T细胞淋巴瘤造成误诊,本文对此病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74岁,发现右颈部肿物8月余,右侧腋窝肿物1个月入院。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部肿物,约鸡蛋大小,伴疼痛,行颈部肿物穿刺,病理诊断为淋巴结核,未系统治疗,3个月前肿物渐进性增大,1个月前发现右腋窝肿物,约4×3 cm,给予抗结核治疗,未见明显缓解。查体:右侧颈部见一大小约12×4×3 cm肿物,表面呈黑紫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