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1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由于围生期窒息等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正确处理HIE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采用 1,6 二磷酸果糖治疗 5 1例HIE ,并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评价其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男 5 5例 ,女 4 2例 ;胎龄 <37周 8例 ,~ 4 2周 84例 ,>4 2周 5例 ;1minApgar评分≤ 3分 37例 ,~ 7分 6 0例 ;5minApgar≤ 3分 12例 ,~ 7分 75例 ,≥ 8分 10例 ;出生体重 <2 5 0 0g 15例 ,~ 4 0 0 0g 78例 ,>4 0 0 0g 4例 ;入院前病程<12h 6 0例 ,~ 2 4h 37…  相似文献   

2.
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重度窒息新生儿6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FDP。结果两组中、重度率HIE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8.84P<0.005)。两组头颅CT平扫中、重度表现发生率有显著差异(χ2=9.68P<0.005)。两组血清LDH、AST、CK-BB含量有显著差异(t=6.218,6.991,7.531P均<0.001)。结论FDP对新生儿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HIBD对照组、盐水处理组、FDP不同剂量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后24h利用RT-PCR方法观察脑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盐水处理组、HIBD对照组和FDP小剂量组caspase-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大、中剂量组其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以上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大、中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对H]BD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1 ,6_二磷酸果糖 (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治疗价值 ,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FDP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诊断及分度均符合1997年制定的HIE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 ,两组在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两组采用相同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1 ,6_二磷酸果糖(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 )2ml~4ml/(kg·d)静滴…  相似文献   

5.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所取病例为1995年!月一1997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日龄在24小时以内,在本院NICU住院病儿共72例,诊断标准符合1989年济南会议制定的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疗效及其对血清酶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新生儿窒息伴血清酶变化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 ,治疗组予 1,6 二磷酸果糖 2 5 0mg/ (kg·次 ) ,2次 /d静推 ,疗程 7~ 10d ,并于入院后 12h内及治疗后检查血清酶。结果 窒息新生儿治疗前血清酶均增高 ,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 ;轻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CK MB、肌酸激酶 (CK)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重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ST、LDH、CK MB、HBDH测定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使窒息新生儿升高的血清酶显著下降 ,提示其对治疗新生儿窒息及预防器官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斌 《新生儿科杂志》2000,15(3):114-115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应用FDP治疗了52例HIE患儿,剂量250mg/kg/d,半小时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7天1疗程,轻者用1疗程,重重用2疗程。结果表明: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48/52(92.3%),对照组有效率30/40(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满30天查脑电图及头颅CT复查,治疗组异常率分别为10/50(20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后心肌损害30例,收到较好效果。总有效率为90%,其中显效15例(50%),有效12例(40%),无效3例(10%),用药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1.6-FDP可作为治疗新生儿缺氧后心肌损害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新生儿窒息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二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1,6-二磷酸果糖0.10~0.25g/(kg.次),2次/d,快速静脉滴注(10min内滴完),疗程7~10d,入院12h内及治疗后查血清心肌酶谱。结果治疗与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1,6-二磷酸果糖(FDP)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酶谱(cTnI、CK-MB)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9g.L-1盐水对照组(NS组,n=8),腹腔注射9g.L-1盐水1mL;内毒素组(LPS组,n=24),腹腔注射LPS5mg·kg-1;DXM组(n=24),LPS注射后1h,腹腔注射DXM5mg·kg-1;FDP组(n=24),LPS注射后1h,腹腔注射FDP1g.kg-1。分别于注射后6、12、24、72h,经腹主动脉采血3mL,同时取其心肌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K-MB和cTnI,心肌标本HE染色及制作电镜切片,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心肌结构改变。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6h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24h达峰值,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细胞出现病理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各时间点DXM组、FDP组血清cTnI和CK-MB值较LPS组均显著降低(Pa<0.01),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较LPS组同时间点减轻,72hDXM组和FDP组心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FDP组较DXM组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HD患儿63例.将63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3).试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FDP.分别于术前、CPB后3 h和CPB后4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CHD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后3 h,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a<0.05),且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PB后48 h,2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较术前均仍有升高.结论 CHD患儿CPB后3 h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和IL-8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IE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63例(轻度18例、中度33例、重度12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分别在出生即刻(0 h),生后24、72 h,7 d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结果HIE组血清VEGF水平在出生即刻表达为最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以后下降;72 h、7 d时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血清VEGF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结论VEGF的高表达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心排出量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心排出量(CO)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5例轻、中度和19例重度HIE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O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新生儿及轻、中度HIE组比较,重度HIE组急性期心率(HR)明显增快(P<0.05),每搏排出量(SV)、CO及心脏指数(CI)均明显降低(P均<0.05);轻、中度HIE组HR较正常组明显增快(P<0.05),SV、CO及CI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恢复期上述指标均无差异(P均>0.05)。以CI低于正常组95%正常值范围的下限2.57为准,急性期轻、中度和重度HIE组分别有3例和15例,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χ2=20.016 P<0.0001);CI降低的18例中死亡5例,CI正常的26例中死亡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4)。结论重度HIE患儿CO明显下降,可考虑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探测75例HIE患儿和50例健康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值,并结合临床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新生儿血流速度逐渐加快,PI值2~5d轻度降低。HIE患儿12h和1d时流速明显降低、PI值显著增高(P<0.05),2~5d时流速明显增快、PI值显著降低(P<0.05),其中血流速度的降低和Apgar评分呈正相关,流速增快和Apgar评分呈负相关。预后不良患儿血流速度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且发生时间较早。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反映HIE的病理机制和严重程度,并有预后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意义。方法常规留取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生后12~24 h和HIE恢复期血清和CSF标本,同时留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IE和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标本进行NSE水平检测。患儿均按常规进行监护和治疗。结果1.急性期HIE各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分别为(30.81±4.55)(、43.63±8.20)(、62.13±17.55)、(21.85±2.53)μg/L]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30.98 P<0.01),且HIE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P<0.01);2.对照组与轻、中、重度HIE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5.35±4.59)(、19.92±6.29)(、20.92±7.58)(、23.65±9.50)μg/L)](F=2.41 P>0.05),重度HIE未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77.03±20.94)μg/L]仍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3.HIE组患儿血清与CSF中NS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1 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用于判断新生儿HIE的发生及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2月。纳入有关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10篇,84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节苷脂组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头颅CT异常的发生率,7 d、10~14 d、28 d神经行为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0.35(0.15,0.82)、0.56(0.39,0.78)、3.01(2.22,3.81)、2.51(2.19,2.83)、2.81(2.26,3.36)。在其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95%CI)为0.59(0.14,2.39)。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HIE可以降低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神经行为评分,降低头颅CT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补体3、4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C3、C4的变化,了解HIE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HIE新生儿67例,根据生后的年龄和病情轻重分为1~3 d组32例,其中轻度HIE 14例,中重度HIE 18例。4~6 d组35例,其中轻度HIE16例,中重度HIE 19例。对照组30例为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3、C4,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 d组血清C3、C4在轻、中重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0.01)。4~6 d组血清C3、C4在轻、中重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1~3 d组和4~6 d组血清C3、C4轻度与中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HIE可使患儿补体水平降低,合成补体的功能降低,但与HIE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血糖(Glu)、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改变,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Ins、IGF1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Ins水平;用微量血糖仪测定上述标本中Glu水平。对照组20例按上述同样方法测定相应指标。结果1.新生儿HIE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Glu水平显著升高,两者的改变呈负相关,并与疾病的轻重程度相关;恢复期Glu水平恢复正常,IGF1水平有所回升,但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两者的改变亦呈负相关性。2.新生儿HIE血清Ins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变化不明显,与Glu水平无相关性。结论IGF1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向中枢移动,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使血液IGF1水平降低,为IGF1应用于HIE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