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16):2279-2284
目的: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微芯片""微流控芯片""药物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导检测""安培检测""质谱检测""Microchip""Micro-fluidic chip""Medicine analysis""UV detection""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Conductivity detection""Amperometric detect""Mass spectrometr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1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微流控芯片检测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微流控芯片具有独特的分析特点,可以与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在药物制剂主成分分析、手性药物分析、药动学分析、组织样本中的药物浓度分析、尿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分析等方向展现了不同的分析检测优势,在科研与实际应用中均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指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和其他功能单元,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在尽可能小的操作平台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的技术。它不仅使生物样品与试剂的消耗降低至纳升(nl)甚至皮升(pl)级,而且使分析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药物筛选技术正朝着快速、高效的细胞水平筛选方面发展,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以其分析微型化、高通量化、可集成化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启动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使得微流控芯片在药物筛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细胞水平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偶连  刘翠  陈缵光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2):1910-1914
药物筛选是现代药物开发流程中测试和获取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步骤.毛细管电泳技术由于具有样品消耗量小、速度快、柱效高以及所用溶液体系较接近生物体液组成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药物及先导化合物的高效筛选工具.文中就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药物筛选中的最新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具体从测定药物解离常数pKa值、药物脂水分配系数(logP)、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的测定以及手性药物筛选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也探讨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在生化分析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加工方法、分离技术及检测技术,并从DNA检测、酶联免疫分和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对其应用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对芯片实验室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阐述,重点介绍了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的潜在地位,对其在药物分析和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前景予以较多的关注,并以作实验室的工作为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已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22,(1):129-135
微流控芯片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效率高、试剂消耗量小等特点,在细胞水平药物筛选及仿生器官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着重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材料和制作技术,以及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微流控芯片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活性化合物筛选和早期药物毒性筛选是创新药物研究的起点,整合新技术的高通量筛选成为研究热点.秀丽隐杆线虫作为一种常用的体内模式生物,既可以模拟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又可以实现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微流控芯片通道与线虫大小尺度相匹配,能实现线虫在芯片内分选、固定、长期培养、自动化给药、高分辨率成像和图像自动分析等,为基于线虫...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用于抗白念珠菌药物快速筛选的浓度梯度微流控芯片平台,通过荧光示踪剂荧光素钠在芯片上的分布定性考察浓度梯度生成情况,采用HPLC法对芯片内模型药物氟康唑的浓度梯度分布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不同流速条件对浓度梯度形成的影响,最终确定两水相流速1∶1的比例用于后续药物筛选研究。以阿尔玛蓝为细胞活力指示剂,通过该平台分别进行了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特比萘芬、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的药敏实验,快速高效地获得了药物的MIC范围,且与CLSI建议的白念珠菌敏感株的MIC值相一致,表明该平台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快速筛选得到抗菌药物的MIC值范围。此外,该批次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呈现耐药,与96孔板法验证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还可以用于耐药菌株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有微阀结构的双层PDMS-玻璃复合芯片,考察其适用性并研究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对肝肿瘤细胞Hep G2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制作双层微流控芯片并考察微阀的性能,同时进行了Hep G2细胞的培养,死活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将预制备的不同浓度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通入微流控芯片,分别作用于Hep G2细胞24、48和72 h,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Hep G2细胞凋亡坏死率。结果芯片微阀性能良好,可灵活控制液阀的开关且未表现出明显的延迟现象。细胞在芯片中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 h期间细胞存活率≥97%。药物作用细胞后,发生凋亡坏死的细胞数量随给药浓度的升高、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且制品水煎液的效果好于生品。结论实验证明了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对肝肿瘤细胞Hep G2具有促凋亡作用,也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室设计的芯片在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的可行性,为微流控芯片在中药抗肿瘤新药开发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构建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研究。该芯片模型由垂直交叉的两层通道及单层聚碳酸酯膜组成,采用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能模拟血管剪切应力。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芯片上细胞生长状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在动态培养下细胞间黏附连接蛋白结构完整;考察该芯片模型对荧光示踪剂和3种模型药物的渗透性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荧光示踪剂和模型药物的渗透性与文献报道一致,芯片上P-gp表达和功能正常,表明该血脑屏障芯片模型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功能。将构建成功的芯片模型应用于6种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评价,采用HPLC-MS/MS法测定跨膜转运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得各成分的Papp结果。延胡索甲素Papp为(4.51±1.90)×10-7cm·s-1、延胡索乙素Papp为(9.10±6.59)×10-7cm·s-1、欧前胡素Papp为(9.38±2.53)×10  相似文献   

12.
肠道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的上皮细胞上含有绒毛和微绒毛,它们通过增加表面积等因素促进分泌、细胞黏附和吸收。传统的二维/三维(2D/3D)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在研究药物吸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体药动学的可预测性或伦理问题等,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以体外活细胞为基础,模拟人肠道的核心结构和关键功能是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肠道模型的研究重点。该模型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制备出的模拟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结构、微环境和生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仿生系统。与2D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相比,肠芯片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人体内环境,在药物筛选方面更具特异性。本综述概括了国内外肠芯片模型以及与肠道相关的多器官耦合芯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建模、药物吸收和转运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当前肠芯片模拟肠道稳态和疾病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建立更可靠的体外肠芯片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苗  冯光 《中国药品标准》2011,12(5):342-345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简称IC)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化学领域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分析方法之一.从分析常见的阴、阳离子,到极性、弱极性的化合物,再扩展到复杂的有机分子,包括氨基酸、糖类和蛋白质等,离子色谱法正逐步向多功能、多用途发展.近年来,IC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展,众多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已越来越多的将其应用于新药研发和药品质量控制.而目前离子色谱技术在国内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药物毒理学研究多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但动物试验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完全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毒性反应,在预测药物毒性方面存在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等问题。器官芯片技术通过构建心、肝及肾脏等器官芯片,开展体外毒理学评价,在药物毒理学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对国内外器官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挑战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为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DNA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分析检测技术。因其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从而成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最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不仅应用于新基因的发现和基因表达的研究,还被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并将在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药物分析学教学特色的彰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杭太俊 《药学教育》2005,21(3):30-31
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是相辅相成,既有重要关联、又具不同特色的两门药学专业课程。协调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加强分析化学基础,突出药物分析应用、技术规范和内在规律的教学,可以使药学各专业学生具备胜任药学研究全面挑战所必须的药物分析专业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简介LC-GC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参阅国外的研究应用文献资料,综述了LC-GC的接口和溶剂处理技术以及性能和特点,简介了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总结LC-GC应用的合理选择和优缺点。结果:LC-GC适用于复杂分析、痕量分析及中药材农残检测,但仍有待完善。结论:LC-GC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损的分析方法。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得到极大地发展,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在线过程分析。该文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合并教学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两门重要的课程,在广泛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两课程合并教学的教学改革设计,认为合并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教学资源,促进教研相长。  相似文献   

20.
秦鑫鹏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药学研究》2022,41(6):351-356,368
目的 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从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因子等角度研究气滞胃痛片及其不同药效组分对炎症细胞GES-1的影响,明确气滞胃痛片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首先考查脂多糖(LPS)和不同药效组分对 GES-1 细胞存活的影响,筛选出造模剂量和最佳给药剂量,考察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构建了一种集成有微阀结构的高通量药物筛选芯片,分析炎症细胞GES-1凋亡和坏死情况,结合炎症因子表达和微流控芯片中的细胞死亡结果共同探讨气滞胃痛片及其不同药效组分对炎症细胞GES-1的影响。结果 根据抑制细胞存活的药物浓度梯度考察,得到脂多糖(LPS)IC50值和最佳给药浓度以及最佳造模浓度,结合TNF-α 试剂盒获得各组炎症表达;与此同时对于微流控芯片的适用性进行考察,芯片中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符合实验要求,可进行后续相关实验;通过微流控芯片以及 TNF-α 试剂盒考察气滞胃痛片中不同药效组分对炎症细胞GES-1的作用,发现给药24 h 后,甘草黄酮、延胡索生物碱等6种有效组分均能使促炎症因子明显下降,并且均有明显的抑制炎症细胞GES-1凋亡或坏死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凋亡坏死率和炎症因子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草黄酮、延胡索生物碱的差异性最为明显(P<0.01),药效显著。结论 设计、制作微流控炎症细胞芯片,初步明确了气滞胃痛片对炎症细胞GES-1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复方中药效组分抗炎作用的快速筛选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