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及肾移植时快速联合切取肝肾供体的方法。方法2001年6月至2006年7月共采用原位低温灌注、肝肾供体联合快速切取的方法,联合切取供肝42例,供肾84例。结果肾脏热缺血时间为2~5min,肝脏热缺血时间为3~7min,移植后肝肾功能良好。结论肝肾供体联合快速切取可缩短热缺血时间,能保证供体器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1例32岁的肝硬化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受体施行一期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血型等组织配型相匹配,肝移植采用经典的原位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将移植肾置于右髂窝.移植前予以赛尼哌行免疫诱导,移植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强龙二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受体移植后肝肾立即发挥作用,移植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移植肝肾功能恢复良好.提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组织配型、完善的移植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及移植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背景:供者短缺严重限制了肾移植的发展,脑死亡供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肾短缺的问题。目的:比较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短期预后情况,初步探讨脑死亡供者在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90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和移植后情况,其中80例供者为尸体供肾,10例为脑死亡供肾,比较两组受者移植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后近期生存情况(围手术期、移植后6个月)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组间移植时间、移植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6个月生存率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早期预后无明显差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多器官联合切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心肾、肝肾联合切取,探讨多器官联合切取对各器官移植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对6例供者进行多器官联合切取,给2例终末心脏病患者,1例晚期肝硬化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例晚2期肝硬化,11例终末尿毒症患者分别实施了心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供体均采用心肾,肝肾联合切取,结果:1例心脏移植病人恢复顺利,至今已存活10个月,另1个心脏移植病人供心复跳顺利,但因作心导联合切取。结果:1例心脏移植病人恢复顺利,至今已存活4个月。3例肝移植及11例肾移植病人均顺利恢复,人肝,人/肾存活为14个月。结论:在器官缺乏情况下,联合切取心肾,肝肾可以充分利用器官,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原位灌注是目前多器官切取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49岁男性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行肾移植术,第一次肾移植术后因移植肾破裂行移植肾切除术,第二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供血的左侧髂外动脉吻合口近心段因血栓而闭塞,虽然通过血管介入治疗恢复了左侧髂外动脉和移植肾的血供,但由于移植肾缺血时间较长,最终肾功能并没有恢复正常。通过本病例的探讨,提醒我们:对于血栓高危的移植肾患者,需要警惕供血的髂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指导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任春霞  徐凤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10,24(9):2344-2345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肝肾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浅探肝肾序贯移植和同期联合移植的手术难点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实施肝移植,并对1例巨大多囊肝多囊肾的病例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总结该组病例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结果 2例肾移植术后实施肝移植的病例,其中1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另1例术后肝肾功能良好,现已存活19个月。肝肾联合移植病例术中采用肝后腔静脉直接阻断法,使重达10kg的巨大病肝得以顺利切除,并采用腔静脉成型术完成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方案采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Zenapax免疫诱导下的以FK506、霉酚酸酯(MMF)和激素的三联用药,肝肾功能恢复良好,现为术后12个月。结论 (1)序惯性肝肾移植在术前应该准确评估移植肾功能,如果移植肾功能不良,应果断选择实施肝肾联合移植。(2)肝后下腔静脉直接阻断法在实施巨大病肝切除时具有较大优势。(3)肝肾联合移植术中及术后建议采用Zenapax免疫诱导下的免疫三联用药。  相似文献   

8.
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抗体监测系统(AntibodyMonitoringSystemAMS)检测125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水平,随访观察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组发生免疫反应率高于阴性组(P<0.005)。按照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类和类抗体水平分组后,移植肾无排斥存活率依次为:HLA--/-组>HLA--/ 组>HLA- /-组>HLA- / 组。结论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HLA-类抗体与免疫反应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或肾移植分别治疗终末期肝或肾脏疾病目前临床均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对肝肾均为终末期病变的患者,单纯的肝移植或肾移植则不能达到目的,需行肝肾联合移植术。我国肝肾联合移植起步较晚,例数不多,我院自1996年成功施行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以来,至今已完成肝肾联合移植1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为了保证老龄供肾的移植效果,应当慎重选择供者。国内活体肾移植开展较晚,对老龄亲属供肾移植经验仍较欠缺。目的:对老龄供肾亲属肾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20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12例,父母供给子女75例,其他亲属供肾33例,供者55岁以上52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值,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病率等,同时对2组受者的移植前后血清肌酐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供者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者在移植后1周,1个月,1年内比较血清肌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排斥发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老龄供者制定合理入选标准,对供者是安全的,受者和移植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临床康复》2011,(5):834-834
5亲属活体供肾与同期尸体肾移植40例比较 推荐理由: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在广泛开展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今天,如何提高供者受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本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结果证明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目前已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接受活体供肾的手术病人,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供肾移植病人。1995年Ratner等报道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术。我院移植中心自2005年3月-2006年1月共开展6例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肾移植术,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目前已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1],接受活体供肾的手术病人,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供肾移植病人[2].1995年Ratner等[3]报道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术.我院移植中心自2005年3月-2006年1月共开展6例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肾移植术,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为了保证老龄供肾的移植效果,应当慎重选择供者.国内活体肾移植开展较晚,对老龄亲属供肾移植经验仍较欠缺.目的:对老龄供肾亲属肾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20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12例,父母供给子女75例,其他亲属供肾33例,供者 55岁以上52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值,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病率等,同时对2组受者的移植前后血清肌酐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供者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者在移植后1周,1个月,1年内比较血清肌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排斥发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老龄供者制定合理入选标准,对供者是安全的,受者和移植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1],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2].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者平稳度过围术期.2009年5月我院对1例活体亲属肾移植后移植肾失功的受者进行了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9.
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几年随着各项移植法规相继出台,中国做为器官移植大国,发展迅速,除了尸体肾移植外,活体肾移植亦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夫妻供肾做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在器官移植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目的:观察夫妻间供肾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8-10/2010-09进行夫妻间供肾移植11例,同期尸体供肾肾移植83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供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乳头式吻合,隧道包埋。免疫抑制诱导方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基础免疫抑制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治疗,根据血药谷浓度调整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的用量。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移植后的肾功能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夫妻肾移植组优于尸体肾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夫妻间肾移植由于移植前准备充分,肾脏缺血时间短及夫妻间长期共同生活产生相应的免疫耐受,其疗效优于同样无血缘关系的尸体供肾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