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道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53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5年,加重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外毛根鞘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内见脓疱,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真皮内毛囊及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给予雷公藤多苷、米诺环素等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9岁。左手掌反复出现水疱、脓疱伴瘙痒2月余。体检:左手掌见多处淡红色轻度脱屑性斑疹、斑片,伴有小水疱、脓疱及结痂,右手掌散在多个水疱。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左手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中大量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口服强的松30mg/d后皮损迅速消退。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20岁.躯干、四肢出现毛囊性丘疹、脱屑1个月.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弥漫红色及暗红色斑片,其上密集分布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部分丘疹顶端可见针尖大脓疱.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均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毛囊及真皮内有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毛囊内嗜酸性粒细胞小脓肿.  相似文献   

4.
例1男,26岁,面部红色丘疹伴痒痛20余天。例2男,19岁,面颈部反复红色丘疹、脓疱伴痒1年,加重1周。例3男,65岁,面部、躯干及双上肢红色丘疹、脓疱伴痒反复20年。3例均诊断为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病多发于面部,可见漩涡状或匍行性斑块,点缀有毛囊性丘疹和脓疱,皮损向四周扩散而中心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毛囊、皮脂腺内及周围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表皮内可见嗜酸性微脓疡,真皮浅中层及毛囊附属器较密集嗜酸细胞、部分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均给予口服吲哚美辛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停药后随诊6个月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PF,即Ofuji病),太藤(Ofuji)于1970年在日本首先描述,主要表现为毛囊性的丘疹脓疱,然后成环状损害,酷似体癣。组织病理像是毛囊、皮脂腺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和一些单核细胞浸润,毛囊外根鞘海绵形成,毛囊内嗜酸粒细胞脓疱。但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如何聚集到毛囊皮脂腺周围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清楚。目前认为各种粘附分子参与了细  相似文献   

6.
42岁女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水疱及脓疱,伴瘙痒3年,加重1个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4.83×10~9/L,分类28.4%。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可见胶原变形,形成"火焰征"。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Wells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治愈2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治愈2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葛广武①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为一少见疾病,病因不明,病程慢性,皮疹反复发作,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用雷公藤总萜治疗2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男,26岁。3周前无明显诱因在前胸出现散在...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脓疱性毛囊炎(EPF)在国内较少报告。本文报告1例EPF。患者男,32岁,右眉弓上方红斑伴瘙痒3个月,病理切片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侵入毛囊外毛根鞘部,形成脓肿。真皮上部也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为较典型的经典型EPF。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OJun-hong,HAOZhen-feng,YANGRong-ya[摘要]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皮肤、毛囊性疾患。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皮疹好发于颜面、躯干和四肢,表现为瘙痒性的成簇的毛囊性丘疹和脓疱,并可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结构,可反复发作。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嗜酸细胞浸润丰富的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浸润部位主要在毛囊峡部和皮脂腺导管。临床和病理上,该病主要应与HIV相关性嗜酸性毛囊炎、毛囊皮脂腺黏蛋白沉积症相鉴别。目前已见报道的治疗药物有消炎痛、氨苯砜、米诺环素、西替利嗪、甲消唑、皮质类固醇激素、他克莫司、伊曲康唑、PUVA、阿维A、异维甲酸、干扰素α-2b和干扰素γ、环孢霉素A等。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张炜(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610051)1965年Ise和Ofuji报道了一例日本患者反复发作的面部毛囊性脓疱和周围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的病例,病理学上脓疱中主要含嗜酸性白细胞。1970年Ofuji又报告了相同的3例,并认为是一个新的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16.
17.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