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引洪促淤消灭易感地带钉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容县新洲、团洲多采用水利工程引导长江洪水中的泥沙,淤积洞庭湖湖堤外沿的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结果显示,新洲引淤区在入流径流量大、泥沙含量高的年份(1983)、易感地带地面可淤高1.2—1.4m;1976—1990年间,该区120万m~2洲滩高3.7—4.8m,高程达30.5—32.4m,已无钉螺孳生,近邻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下降84.5%;并收到了巩固堤防,减轻防汛负担.生产开发等经济效益.1988年起在团洲引淤区进行重复实验、并对引淤初期滩面的螺情变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1980—1993年在湖南省汉寿县五一村,分3个阶段采用不同防制对策纵向观察其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试点村概况五一村位于目坪湖西岸,与垸外易感地带仅一堤之隔.1980年垸外易感地带活螺平均密度4.4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1只/0.11m~2.垸内灌渠有钉螺分布,活螺平均密度7.7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2只/0.11m~2.全村6个村民小组1114人,沿大堤100m内居住4个小组,2个小组距大堤800m外居住.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农闲时有去外湖捕鱼捞虾习惯.大部分居民饮用湖水.截止1980年,85.0%的居民有接触疫水与查病史,累计查出病人544人,占总人口的48.8%.1980年居民感染率34.7%.耕牛敞放湖洲,年平均270d以上,感染率32.4%,该村属湖沼型洲垸亚型疫区.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江湖洲滩地区有钉螺面积约2亿m~2,占全省总有螺面积的95%。其地形有湖滩、江滩、洲滩;植被有芦苇、草和柳林等。地形和植被很复杂,血吸虫病流行仍较严重。目前的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大多采用病原治疗加易感地带灭螺,以控制传染源,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但江湖洲滩地区易感地带的概念尚不清,需要消除的易感地  相似文献   

4.
1 赤壁江滩钉螺再现的调查 螺情 赤壁镇下江洲(滩)原有面积170.0万m~2,至1979年增加为236.8万m~2。历史钉螺面积103.4万m~2,到1979年降为40.0万m~2,在红(厂朝)一带(与嘉鱼县交界)。而东风二村江滩面积为26.8万m~2,离居民点约100余m,常为人群活动之地。1970年以来,由于坚持年年翻耕种植(麦、油菜等),15年来,江滩一直未发现钉螺。1985年,该村改种芦苇46.7万m~2,当年即发现钉螺,1987年以后,钉螺密度逐年上升。1990年调查,有螺面积26.8万m~2,活螺框出现率17.97%,活螺平均密度0.711只/0.11m~2,近2年,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055%及0.15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澧县七里湖农场属洞庭湖区洲垸型疫区,面积11km~2,6个分场,共5493人。垸内历史钉螺面积877万m~2,现有钉螺面积3.9万m~2.垸外与七万亩湖洲相连,有易感地带6处,面积430万m~2.1985年,人群粪检阳性率为1.5~36.9%,耕牛和母猪粪阳率分别  相似文献   

7.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调查2011年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现状及其特点, 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对湖南省垸外有人畜活动、 历史上有钉螺分布及可能有钉螺分布的环境普查; 收集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信息, 采用 GPS定位并建立空间数据库, 应用Google Earth平台绘制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电子示意图, 分析全省垸外血吸虫病 易感环境分布现状及特点。 结果 结果 2011年湖南省共有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洲滩787块, 长1 429.64 km, 面积62 017.17 hm2 , 活螺平均密度为0.37只/0.1 m2 ,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1 9只/0.1 m2 , 查出有感染性钉螺洲滩180块, 感染性钉螺 面积688.07 hm2 ; 湘、 资、 沅、 澧等16条有螺水系均有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 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植被主要为杂草, 其次 为芦苇和树。结论 结论 湖南省垸外血吸虫病易感环境分布广、 面积大、 环境复杂, 需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岳阳县综合开发促灭螺及其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阳县位于东洞庭湖畔,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0年垸内有钉螺面积318万m~2,垸外钉螺面积2.6亿m~2,其中易感地带面积4 602.3万m~2.由于血防资金短缺,灭螺工作难以开展.90年代以来,全县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开放促开发,开发促灭螺,把灭螺工作与综合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28万,烷内钉螺面积1380万m2,烷外江湖洲滩钉螺面积8490万m2,沿江湖易感地带堤长阿km,全县居民血吸虫患病率4.12%,是一个洲烷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县。现有在取血防工作人员210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本世纪末基本控制血吸虫病,近2年来我们在加强血防外勤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报告如下。1做法1.1全面量化工作指标,择优上岗外勤各项工作在逐项反复核定的基础上实行全面定额;编制以量化的工作量和不同的疫情层次及烷内外钉螺分布的多少逐项计算核定;在核定各基层血防站人员编制、年龄、职称、…  相似文献   

12.
益阳市地处南洞庭湖区,所辖资阳、赫山、沅江、南县、北洲子、金盘、茶盘洲,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为准确掌握本市垸外洲滩易感地带钉镙分布现状,给环境改造灭螺提供科学依据,于1999年春季组织对血吸虫病流行区沿湖村垸外洲滩易感地带进行了重点调查。1调查方法 依据《益阳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外洲滩易感地带钉螺调查方案》,确定沿湖村沿堤向外延伸 1000m的境外湖洲为调查范围,不足1000米的全部查,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点线距离为 20 m或10m,与易感地带相通的水系、涵闸及其外围采用环境抽查方法调…  相似文献   

13.
汉南区属江汉平原,有江堤防线4.37万m,江滩面积1200万m2,河堤防线446万m,河滩面积800万m2。江、河滩高程分别为25m与22m。1990年人群与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11%(1549/30312)、8·54%(362/4238)。有螺面积1332万m2,其中,江滩活螺框出现率为12.23%,钉螺感染率为10.78%,活螺平均密度为1.13只/框。河滩活螺框出现率为11.82%,钉螺感染率为13.41%,活螺平均密度为l.54只/框。疫区人口10万人。方法1开挖鱼池对江、河滩面宽超过200m的易感地带,根据地形将其挖成大小不等的精养鱼池和粗放鱼池。鱼池的土埂面宽3:…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掌握我县钉螺的分布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994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全县有螺地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1、概况至1993年底,我县尚存钉螺面积为1700多万m~2,分布在7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其中江滩7329243m~2,洲滩为9678730m~2。有螺环境距居民点最近50m,最远2000m。江洲滩每年水淹时间约为两个月。全县每年急性血吸虫病均有散发。  相似文献   

15.
马鞍山市小黄洲位于长江中心,属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村现有面积960万m~2,分4个自然村,人口2560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1996年钉螺面积1026万m~2,占全市有螺总面积的53.9%。现将该村1994~199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报告如下。一、螺情 1、钉螺面积三年中,全村钉螺面积呈逐年回升趋势,分别为89.6万m~2,99.4万m~2和102.6万m~2。主要是由于洲尾滩地新长滩面积大于洲头崩滩面积及上游滩地钉螺逐渐向下游新生滩面扩散,加之近年洲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益阳市地处洞庭湖区,湖内湖洲面积辽阔,湖汉纵横,植被复杂,钉螺孳生,主要为日本血吸虫病湖沼型流行区。为了准确掌握易感地带钉螺分布现状,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1994年4月,组织对全市血吸虫病流行区沿湖村垸外易感地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汉北河工程灭螺后钉螺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北河河滩冬陆夏水水位不能控制,并有钉螺孳生。1994年实施疏通堤套挖北河、拓宽主航道扩南河、抬高和就地平整河滩水利灭螺,形成“两堤两河夹一滩”。为了解工程后钉螺分布规律,我们于工程前后对汉北河六孔闸断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分别于1994、1995年4月对六孔闸汉北河断面内堤坡、南北防浪林、河滩、堤套等环境按10m设框、20m设线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每框面积0.11m2,分环境高程统计并作钉螺分布类型拟合。调查结果1 钉螺分布环境见表1。工程后河滩占有螺面积的94.65%,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河滩显著高于南防浪林(P均<0.001),而感染螺…  相似文献   

18.
在江河洲滩地区,水位无法控制,人畜接触疫水频繁,居民重复感染的机会多.为控制和减少血吸虫的感染,1992年起,连续2年开展了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概况节堤村位于陆水河下游南岸,全村居民沿堤居住,距易感地带最近10m,最远1Km.居民饮用水、游泳、捕鱼、放牧等均与疫水接触频繁.1991年全村总人口1141人,居民感染率为22.08%;垸外钉螺面积11万m~2,钉螺感染率0.99%;垸内无螺.方法对5—60岁居民,每年秋季化疗1次,其中部分农渔民每年夏秋季各化疗1次.服药前对服药对象  相似文献   

19.
早期治疗对控制血吸虫病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7月,连降暴雨,致使我县9879万m~2钉螺面积(占现有钉螺面积的99.99%)被淹,从而使短期内接触疫水人数达52452人,占全县总人口495030的10.59%,其中易感人群5994人。我们在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在易感地带接触疫水的人群进行了早期治疗。为观察其效果,选择了有代表性,且条件相似的两个村(挖沟、九沟)进行观察,并将接触疫水后未进行治疗的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观察点基本情况 观察点是一个湖沼型的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居民在垸内沿堤居住。地面高程24m,堤防高程26.5m。1968年围垸(取名南边湖垸),使垸内1266.67万m~2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改造,目前尚有钉螺面积229.27万m~2。总人口4090人,有2344人患过血吸虫病。今年7月南边湖垸溃口进水,全部民房与耕地被淹,居民住在分洪区堤上搭盖的棚内,因而生产、生活均要接触疫水。两村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移民建镇引起的环境改变与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的关系,探讨疫情控制策略。方法选择洞庭湖区傍山建镇的中山村和傍堤建镇的濠口村为试点,观察两试点移民建镇后的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移民建镇后,居民全部饮用安全水。中山村傍山移民建镇后,居民点距易感地带距离由移民建镇前的30m增至100~200m;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建镇前的15.77%下降至11.85%;垸外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密度变化不大。濠口村傍堤移民建镇后,居民点距易感地带距离由200~500m缩短至3~20m;居民感染率由建镇前的4.89%上升至5.56%;取镇外洲土筑台后钉螺密度下降。结论移民建镇后居民感染率与居住地距易感地带距离、安全用水及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关系,螺情变化与环境关系密切。傍堤移民建镇后产生了较多的不利于疫情控制的因素,可使疫情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