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3例(77.7%),Ⅱ级5例(16.7%),Ⅲ级2例(5.6%),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行显微镜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中Ⅰ级切除26例(81.25%),Ⅱ级切除6例(18. 75%)。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高明 《中原医刊》2011,(11):97-9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上矢状窦的重建方案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71例(76.3%),Ⅱ级切除12例(12.9%),Ⅲ级切除10例(10.7%)。术后随访1~2年,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患者。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术后严重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16例(47.1%);Ⅱ级切除14例(41.2%);Ⅲ级切除4例(11.7%)。无手术死亡,随访1~72个月,仅有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59例,占81.95%;Ⅱ级切除13例,占18.05%,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明显地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徐伟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88-188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2001~2005年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10例.其中9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德刚 《安徽医学》2007,28(4):321-323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对无法切除之残留的补充治疗。结果手术全切肿瘤48例(85.6%),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15例(26.7%),SimpsonⅡ级切除33例(58.9%),余8例SimpsonⅢ级切除(14.4%)。术后随防6~72个月,无手术病死。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概念最初由Cushing于1922年提出,“矢状窦旁”是指源于大脑凸面硬膜的肿瘤累及上矢状窦壁窦腔,约占脑膜瘤的17%-20%,发病率仅次于大脑凸面脑膜瘤.我院自1998年至2006年间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8例(90.0%),Ⅱ级2例(10.0%),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3年,其中18例(90.0%)恢复良好,2例(10.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例(5.0%)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可以有效的减少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和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 Ⅰ级切除21例(65.6%) , Ⅱ级切除6例(18.8 %) , Ⅲ级切除4例(12.5%) , Ⅳ级切除1例(3.1%),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至3年,2 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有效控制术中出血,运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受累的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及大脑镰旁脑膜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及大脑镰旁脑膜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SimpsonⅠ级切除9例(26.5%),SimpsonⅡ级切除20例(58.8%),SimpsonⅢ级切除5例(14.7%)。9例上下肢运动或感觉障碍者,6例恢复正常,2例未能完全恢复,1例运动功能障碍加重。7例癫痫者经服药后仅2例偶有发作。2例精神障碍者均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失访,3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1例行伽玛刀治疗。结论:良好的手术暴露,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疗效.结果 按Simpon切除分组标准,Ⅰ级切除18例(82%),Ⅱ级切除4例(18%).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妥善处理上矢状窦;避免中央沟静脉及脑皮质其他回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13例(72%),Ⅱ级4例(22%),Ⅲ级1例(6%)。无手术死亡。结论:术中正确处理矢状窦,妥善保护中央沟静脉及重要皮层引流静脉,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60%),Ⅱ级切除4例(20%),Ⅲ级切除4例(20%)。术后随访8~96个月,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显微外科矢状窦旁脑膜瘤全切除及矢状窦修复吕中林余开颜金胜者魏方良武汉铁路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64)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病率约占脑膜瘤的15.5%~24.5%[1]。本科自1986年2月开始应用显微技术做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14例,效果良好,现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手术中上矢状窦的处理要点.方法:利用显微技术切除3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重点针对上矢状窦破裂进行有效处理.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6例(78.8%),Ⅱ级切除7例(21.2%),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随访6月~2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中,对于上矢状窦合理、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级切除24例(60%),Ⅱ级切除14例(35%),Ⅲ级切除2例(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手术,保护引流静脉,正确处理矢状窦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最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1例(65.6%),Ⅱ级切除6例(18.8%),Ⅲ级切除4例(12.5%),Ⅳ级切除1例(3.1%),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至3年,2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有效控制术中出血,运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受累的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7~2009年该院手术治疗的28例上矢状窦旁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者7例(25.0%),SimpsonⅡ级切除者19例(67.9%);余2例SimpsonⅢ级切除(7.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良性肿瘤24例(85.7%),非典型肿瘤4例(14.3%).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9例,其中暂时性肌力下降5例,出现永久性肌力下降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26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1例复发.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应力争在显微镜下达Simpson Ⅰ或Ⅱ级切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对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上吻合静脉、瘤周重要引流静脉和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全切率,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方法通过对不同部位的单发或多发的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一级切除1例,二级切除1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合理运用手术技巧,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