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鼠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大白鼠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9只大白鼠的脊髓及尾壳核,发现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相当广泛,皮质尾壳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所分布的区域内。在大脑皮质的4、3区内,发现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同区内总标记细胞的10%。结果提示大脑皮质内有神经元向脊髓及尾壳核发出分支投射。  相似文献   

2.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大白鼠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9只大白鼠的脊髓及尾壳核,发现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相当广泛,皮质尾壳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所分布的区域内。在大脑皮质的4、3区内,发现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同区内总标记细胞的10%。结果提示大脑皮质内有神经元向脊髓及尾壳核发出分支投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皮质脊髓束(eorticospinal tract,CST)投射神经元的方法研究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损伤的皮质脊髓束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OEC制成细胞悬浮液移植至大鼠C1—C2节段右侧皮质脊髓束电损毁的部位。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移植第12天,三个实验组分别在右侧L2-3节段相应CST的位置注入HRP。2d后,观察计数双侧额顶叶皮质标记的CST投射神经元。结果 移植组与损伤组比较,标记的锥体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清晰,排列较规则,可见模糊柱状结构。结论 移植组标记的HRP逆行追踪CST投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损伤组,由此可认为损伤的CST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进而确信OEC的移植能够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4.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家兔脊髓一侧的颈、胸和腰等不同节段,逆行追踪顶盖脊髓束在脊髓的下行投射节段。研究结果表明,上丘的HRP标记神经元恒定地见于上颈段(C_(2~3))注入例动物,而未见于颈膨大和胸腰段注入例动物。标记神经元仅分布于注入侧对侧上丘尾外侧部的中灰质层和深灰质层,并以深灰质层数量居多。结果提示,家兔顶盖脊髓束越边投射到上颈段脊髓。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逆行荧光素比标记法,研究了大白鼠皮质向脊脑及尾壳核的投射及分支投射、将GB及NY分别注入9只大白鼠的脊髓及尾壳核,发现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相当广泛,皮质尾壳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内,在大脑皮质的4、3区发现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同区总标记细胞的1/10.表明大脑皮质内有神经元向脊髓及尾壳核发出分支投射。该结果对解释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复杂生理功能,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皮质脊髓神经元与皮质红核神经元的分布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存在。方法将TB及NY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与红核内,在大脑皮质观察比较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1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区的颅侧部亦有少量存在。无发现双标记细胞。结论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非常广泛,皮质红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分布的区域内,皮质脊髓神经元无分支投射到红核。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前庭一脊髓投射纤维束的发现,命名,起始细胞的分布,类型,纤维束的走行,终止水平,终结的分布等方面,介绍了前庭-脊髓投射在神经解剖学及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皮质脊髓神经元与皮质红核神经元的分布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存在。方法将TB及NY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与红核内,在大脑皮质观察比较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1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区的颅侧部亦有少量存在。无发现双标记细胞。结论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非常广泛,皮质红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分布的区域内,皮质脊髓神经元无分支投射到红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皮质脊髓神经元与皮质巨细胞网状核神经元的分布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方法:将GB(Granular blue)及NY(Nuclear yellow)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和延髓的巨细胞网状核,在大脑皮质观察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G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l,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24,6,4,3,l,2区。4,3区内发现少量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向巨细胞网状核发出投射的神经元的分布区域,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内,4区和3区内有少量向二者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约占同区内皮质脊髓神经元的5~lO%。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皮质脊髓神经元与皮质巨细胞网状核神经元的分布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方法 :将GB(Granularblue)及NY(Nuclearyellow)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和延髓的巨细胞网状核 ,在大脑皮质观察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 :GB标记细胞出现在 2 4 ,10 ,8,6 ,4 ,3,1,2 ,2 3,2 9b ,2 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 2 4 ,6 ,4 ,3,1,2区。 4 ,3区内发现少量双标记细胞。结论 :大鼠向巨细胞网状核发出投射的神经元的分布区域 ,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内 ,4区和 3区内有少量向二者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 ,约占同区内皮质脊髓神经元的5~ 10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延髓巨细胞网状核的投射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方法: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大鼠的脊髓和延髓的巨细胞网状核,在大脑皮质观察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G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24,6,4,3,1,2区。4,3区内发现少量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大脑皮质向巨细胞网状核发出投射的神经元的分布区域,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内,4区和3区内有少量向2者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约占同区内皮质脊髓神经元的5%~10%。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4种荧光素研了家兔蓝斑和臂旁核神经元向前脑和小脑分叉轴突侧枝投射,并结合荧光组化法(Faglu-sucrose法)确定其递质性质。首次报道家兔蓝斑和臂旁核神经元分枝投射到下丘脑外侧区、视前区和小脑ⅥⅦ小叶。这些分枝投射的蓝斑神经元大部分为儿茶酚胺能的。该两核的神经元还分枝投射到杏仁中央核和小脑皮质,其神经元小部分是儿茶酚胺能的。此外还证实蓝斑和臂旁核分枝投射到丘脑腹侧核、网状核和小脑皮质。蓝斑神经元分枝投射到腹侧海马和小脑皮质,颞叶皮质和小脑皮质。  相似文献   

13.
大鼠皮质运动区纤维投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只大鼠运动皮质注入HRP观察顺向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的走行与分布以及观察逆向标记细胞在各低级中枢的分布情况。皮质脊髓束在延髓内交叉后进入延髓背侧索并向尾侧进入脊髓背侧索形成皮质脊髓背侧束。各低级中枢内逆行标记细胞分布广泛,以网状结构细胞为主。大量的广泛的细胞向运动皮质投射上行纤维对运动皮质的兴奋性的维持以及构成锥体外系的反馈路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与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存在。方法 将。TB及NY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与红核内,在大脑皮质观察比较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 F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区的颅饲部亦有少量存在。无发现双标记细胞。结论 大脑皮质向脊髓发出投射的区域非常广泛,向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分布的区域内,皮质脊髓神经元无分支投射到红核。  相似文献   

15.
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的纤维传入及有关功能研究进展周炳刚1张崇智2脊髓小脑束(spinocerbelartracts,SCTs)在小脑的运动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解剖学和生理学长期研究探讨,已确定了它们的起始细胞、纤维走行及其投射部位。本文就SCTs的起...  相似文献   

16.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传送法,在20只成年大白鼠的脊髓腰6和骶1节段注射5%WGA—HRP(Sigma)生理盐水溶液。另选5只大鼠,将HRP注入骶2以下脊髓,以作对照。然后在大脑皮层观察逆行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出现在1、3、4和18区,皮质神经元以向对侧脊髓投射为主,同侧投射较少。从这几个皮质区发出的投射纤维,是皮质和脊髓腰骶段直接联系的传导束,并对其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皮质脊髓束首都医学院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司晓红,徐群渊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也常被称为锥体束(pyramidaltract,PT),但锥体束是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延髓锥体下行纤维的总称。因此,皮质脊髓束只是锥体束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8.
脊髓长下行固有束及起始细胞的研究首都医学院北京神经科学研究司晓红,徐群渊1概念及早期研究脊髓固有束神经元是指胞体及其突起完全位于脊髓内的神经元。一般来说,其轴突投射范围不超出胞体所在的脊髓节段的神经元称为脊髓中间神经元;如果轴突的投射范围超出本节段但...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的再生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在脊髓横断伤后的再生反应。方法在胸9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术后1、3、5、7和14d,取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和脊髓分别进行GAP-43mRNA组织原位杂交和NF200免疫组化。结果大鼠在脊髓横断伤后出现大脑运动皮质GAP-43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大脑运动皮质的V、Ⅵ层;脊髓横断伤组在术后14d内,脊髓断端白质内NF200的表达逐渐由稀疏至消失。结论实验揭示了大鼠脊髓横断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在两周内不会出现数量减少;并发现大脑运动皮质在皮质脊髓束横断后能出现短时间的再生反应。  相似文献   

20.
后柱核由薄束核、楔束核和外楔核组成。用菜豆白细胞凝集素(PHA-L)倾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脊髓向后柱核的纤维投射。结果显示,颈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外侧区(腹侧部行径皮质脊髓束),标记末梢分布于楔束核和外楔核;胸髓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中间区,标记末梢分布于楔束核内侧部和薄束核外侧部;腰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内侧区,标记末梢分布于薄束核大部;骶髓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最内区,标记末梢分布于薄束核的最内侧部。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脊髓向后柱核的投射行径存在明确的定位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