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边学科 ,作为现代医学新的临床学科 ,既具有独特的专业性质 ,又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科学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急救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组织管理、新技术开发、新设备引进和诊治疾病、救治生命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功能。1 急救医学的发展前景1995年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正式批准急救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标志着我国的急救医学开始走上发展的道路 ,体现了现代化医院的发展方向 ,也体现了现代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程度。国外在急救医学领域发展较快 ,研究成果突出 ,已形成了以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设具有武警特色的现代化院前急救系统,适应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需要.方法 对武警总医院院前急救系统进行改造:建立三级指挥机构,完善组织;增加三个要素的经费投入,改进装备;实行三个环节循环培训人才,改进技术;制定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制度.做到"组织、装备、技术、制度"四落实.结果 建成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大量人才储备、能将院内急救直接延伸到院前急救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呼救系统建设、急救知识普及方面的工作.结论 通过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医院管理,提高了武警总医院处理突发事件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急诊急救医学及其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和交通的现代化,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疾病的构成、死因顺位等方面较过去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及心脑血管急症发病率日趋提高,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有12亿人口,每年有6800万急诊患者到各级各类医院就诊,其中约7%(476万)危重急症患者需立即得到有效救治。面对严重的威胁和强烈的急救需求,如何为社会提供迅速、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对降低死亡率、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各国、各地医疗卫生事业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急救医疗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方法本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4311例颅脑损伤患者,直接送入脑外科抢救室,由专科医师分类按相应程序进行急救。结果轻型及中型2992例均治愈。重型1319例,在24h内死亡164例,其他1155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或中残750例(64.94%),重残132例(11.43%),植物生存44例(3.81%),死亡229例(病死率19.83%,加24h内死亡者病死率为29.80%)。结论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直接送人脑外科病房,专科医师接诊按急救程序检查、手术及术后ICU监护全程负责制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11.
12.
从传统医学教育转向现代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引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进,创新思维的拓展,对各类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组成,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追踪前沿,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目前普遍认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把人文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相结合,以适应新形势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涂通今 《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1995,12(4):175-176
根据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经外科研究所И.Н.Виногрдова和В.С.Снигирев综合报道资料,编译了中有关神经创伤外科、急救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部分研究发展的内容,可作为外科军医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武警医院实行在确保为部队服务的前提下 ,适度对地方开放为社会服务 ,使得独立经营日趋占居重要地位 ,从而要求武警医院在遵循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情况下 ,借鉴社会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 ,尽快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武警医院高级会计师和各项财务机构的制度 ,完善其职能。这符合《会计法》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规定之要求 ,同时 ,也是武警医院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为医疗服务的需要。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武警医院的财务管理 ,加…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急救与治疗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一大公害。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已于本世纪初突破10万大关。据WHO预测,2020年全球因道路交通事故而致死的人数,将约为234万人。严峻的现实,对创伤急救和治疗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纵览我国主要城市创伤急救治疗现状,并结合2003年底随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专家代表团对台湾创伤救治现状的考察,就此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