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CR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R技术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和Wistar大鼠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两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诱导产生卡氏肺孢子虫;8week后,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PCR技术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并与Giemsa染色法比较。结果实验组两种大鼠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分别为9643%和100%,BALF阳性率亦分别为9643%和100%,它们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ALF的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Giemsa病原染色法,肺组织的两种方法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R是一种检出率较高的方法,可作为早期诊断PCP的常规方法,特别适用于BALF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低死亡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 SD 大鼠动物模型. 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按体重定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免疫抑制的方法诱导建立PCP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与地塞米松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制作肺印片,经瑞-姬氏复合染色后,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制作感染大鼠肺组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Pc包囊和滋养体. 结果用地塞米松诱导后,实验组SD大鼠死亡率为0,肺印片阳性率为76.7%(23/30).肺组织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并可观察到Pc包囊.实验组SD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与对照组体重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下可观察到Pc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结构. 结论采用按体重定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可建立低死亡率PC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PCR-ELISA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卡氏肺孢子虫 (P.c )DNA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方法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实验组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 2 8只 ,采用PCR法扩增大鼠肺组织DNA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DNA ,用PCR ELISA检测其扩增产物。 2 8只患病大鼠分别制作肺组织印片及BALF涂片 ,姬姆萨 (Giemsa)染色镜检 10 0个视野中有无P .c包囊 (或滋养体 ) ,与PCR ELISA检测扩增产物结果比较。 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DNA阳性率及BALFDNA阳性率 ,结果相同 ,均分别为 96.4% (27/28)和100% (28/28)。Giemsa染色镜检P.c包囊 (或滋养体 ) ,结果为阳性的大鼠 ,PCR ELISA检测扩增产物结果也均为阳性。阴性对照组 ,两种大鼠的肺组织和BALF各10份标本 ,均有1只大鼠阳性。 结论 PCR ELISA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DNA ,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较好 ,操作简便 ,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虫在大鼠肺外组织器官(肾、肝、脾、骨髓)的播散性。方法地塞米松肌肉注射Wistar大鼠,诱导建立PCP大鼠模型。模型诱导10 w后,剖杀大鼠,取其肺、肾、肝、脾和骨髓,分别作各组织印片和切片,光学显微镜下对各组织印片和切片进行病原学和病理学观察。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结果PCP组大鼠肺、肾、肝、脾、骨髓印片卡氏肺孢子虫包囊阳性率分别为100%(25/25)4、%(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0%(0/25)、0%(0/25)、0%(0/25);对照组大鼠各组织印片中均未查到肺孢子虫包囊。PCP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表现为典型间质性肺炎,肺外组织器官(肾、肝、脾、骨髓)均无明显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区别。结论肺孢子虫肺炎大鼠肺外组织器官(肾、肝、脾、骨髓)没有检测到卡氏肺孢子虫病原体,也没有出现病理改变,提示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一般不会出现肺外组织器官(肾、肝、脾、骨髓)播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白果内酯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 方法 用Wistar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分别用国产和进口的白果内酯 2 0mg/kg·d治疗实验大鼠 ,以免疫抑制大鼠和磺胺治疗大鼠为对照组 ,通过大鼠体重变化 ,肺重 /体重比值 ,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等指标考核疗效。 结果 国产和进口白果内酯治疗后两组大鼠的体重均增加 ,体重差分别为 (18.78± 16.82 ) g和 (17.85± 14 .86)g ,明显高于免疫抑制对照组 (2 .5 0±19.11)g(P <0 .0 5 ) ,两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重 /体重比值分别为 (1.2 7± 0 .5 2 )和 (1.3 0± 0 .62 ) ,低于免疫抑制对照组 (1.85± 0 .64 ) (P <0 .0 5 ) ,两试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试验组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分别为 (0 .96± 0 .3 6)和 (0 .69± 0 .19) ,低于对照组 (1.73± 0 .5 6) (P <0 .0 5 ) ,而国产白果内酯高于进口白果内酯组 (P <0 .0 5 )。结论 国产与进口白果内酯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均有治疗作用 ,但国产白果内酯的疗效略差于进口白果内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PAK-ELISA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抗原对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价值。方法采用SPAELISA检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肺孢子虫(PC)抗原,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肺炎患者痰液和血清抗原,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感染大鼠于用药后第4周,BALF中PC抗原,以及肺组织印片和BALF涂片包囊检查开始出现阳性,但前者阳性率(60%)高于后者(20%和40%),而且全部阳性达到的时间(8周)也早于后者(10周)。第10周有2只鼠血清抗原阳性,但此后又转阴。30例肺炎患者痰液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26.67%,8例抗原阳性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包囊,符合率为37.5%。血清抗原检测全部阴性。结论SPA—ELISA检测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抗原比病原学检查敏感性高,而检测血清抗原不适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AK-ELISA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抗原对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价值。 方法 采用SPA-ELISA检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肺孢子虫(PC)抗原,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肺炎患者痰液和血清抗原,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 结果 感染大鼠于用药后第4周,BALF中PC抗原,以及肺组织印片和BALF涂片包囊检查开始出现阳性,但前者阳性率(60%)高于后者(20%和40%),而且全部阳性达到的时间(8周)也早于后者(10周)。第10周有2只鼠血清抗原阳性,但此后又转阴。30例肺炎患者痰液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26.67%,8例抗原阳性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包囊,符合率为37.5%。血清抗原检测全部阴性。 结论 SPA-ELISA检测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抗原比病原学检查敏感性高,而检测血清抗原不适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浙贝母素乙注射液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作用,寻找杀灭或抑制卡氏肺孢子虫繁殖的药物,以提高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连续8周,每周2次,建立大鼠PCP模型;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浙贝母素乙注射液,连续5d,同时设有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停药2周后杀鼠取肺,观察浙贝母素乙对大鼠肺内卡氏肺孢子虫发育的影响,肺组织印片检查包囊,肺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注射浙贝母素乙液注射组大鼠的肺组织印片包囊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好转。结论中药浙贝母素乙注射液对肺孢子虫在肺内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PCP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验观察GC免疫抑制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病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Wistar大鼠31只,26只大鼠每w 2次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PCP模型,阴性对照组(5只),在第2、4、6、8w分别杀死大鼠,采集血液及BALF进行细胞计数并涂片分析血液和BALF中细胞成分。结果PCP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35.8±4.35)×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23.4±8.2)%,巨噬细胞数为(8.4±1.09)%,中性粒细胞比例为(68.2±8.35)%。PCP大鼠BALF中白细胞细胞总数为(35.24±8.10)×106/L,巨噬细胞比例为(84.9±2.49)%,淋巴细胞比例为(10.0±2.56)%,中性粒细胞比例为(5.1±1.73)%。结论PCP组中淋巴细胞减少是导致大鼠发生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最关键的原因。大鼠BALF中巨噬细胞减少和功能减弱对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发生起主要帮助作用。中性粒细胞增加,推测和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蒜素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地塞米松连续肌肉注射Wistar大鼠8周,建立大鼠PCP动物模型。用大蒜素治疗实验大鼠,同时设复方新诺明治疗对照组和PCP模型空白对照组。通过各组大鼠肺重、肺重/体重比值、肺印片中每100个油镜视野肺孢子虫包囊均数等指标考核疗效。 结果 大蒜素治疗组大鼠平均肺重为1.73±0.17、肺重/体重比值为0.84±0.12,显著低于PCP模型对照组的 2.31±0.35、1.25±0.35(P<0.01)。肺印片中包虫数较PCP模型对照组减少62.9% ,其与复方新诺明治疗对照组接近。 结论 大蒜素对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接近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建立肺孢子菌动物模型, 并对肺孢子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方法 SD和Wistar大 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诱导8周后处死全部大鼠, 收 集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肺组织, 分别做涂片和肺印片, 染色后镜检。用FTA卡采集所有大鼠的BALF进行PCR 检测。对PCR产物进行测序, 利用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鼠源性肺孢子菌进行比对, 确定菌 种。结果 结果 共采集肺组织标本和BALF 各34份, 病原学检测显示实验组总感染率为29.2% (7/24), 对照组感染率为0; 其 中SD和Wistar大鼠实验组感染率分别为25.0% (3/12) 和33.3% (4/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31); 实验组SD大鼠肺印 片和BALF 肺孢子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 (3/12) 和16.7% (2/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34)。实验组Wistar大鼠 肺印片和BALF 肺孢子菌阳性检出率分别33.3% (4/12) 和16.7% (2/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24)。用PCR方法共检 测28份大鼠BALF样本, 实验组阳性检出率为91.7% (26/28), 对照组均为阴性。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 发现其与 GenBank 已登录的大鼠源肺孢子菌 (JX499145、 GU133622、 EF646865) 的同源性均为100%。结论 结论 通过皮下注射地塞米 松可以建立肺孢子菌动物模型, SD大鼠与Wistar大鼠在作为肺孢子菌动物模型的选择上无显著差别。在早期感染阶 段, 适宜用PCR法进行肺孢子菌检测, 病原形态学检测漏检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TS1-5.8S rRNA-ITS2巢式PCR法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敏感性及早期检测的评估.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大鼠分为7组,6组实验组和1组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对照组则不予激素处理.自诱导开始第3周至第8周每周收集1组实验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并探讨ITS1-5.8S r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敏感性. 方法 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从第1周开始用每周2次每次每只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的方法诱导,共8周,并分别在首次注射后第2、4、6、8周解剖大鼠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并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GMS)染色镜检;对照组不作激素注射,并分别在0周和第10周剖杀染色检查.同时分别提取大鼠BAL和肺组织的肺孢子虫DNA进行巢式PCR扩增,比较GMS法和ITS巢式PCR检测的敏感性. 结果 实验组从第6周开始染色镜检,可见少量肺孢子虫包囊,第8周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均检测到包囊,检出率为100%(10/10),BAL的检出率为80%(8/10),对照组则均未检出.用ITS1-5.8S rDNA-ITS2巢式PCR法均能检测出实验组第8周大鼠BAL和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为100%(10/10),对照组均为阴性.比较BAL标本、肺印片和肺组织匀浆液GMS染色法的检出率,BAL最低,肺组织匀浆液最高.其中20%(2/10)大鼠的BAL标本用GMS染色法未能检出,但用巢式PCR方法均能成功扩增.结论成功用地塞米松诱导法建立了肺孢子虫大鼠感染模型;ITS1-5.8S r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推广应用于临床诊断肺孢子虫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蒿甲醚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 Pneumonia POP)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 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蒿甲醚治疗。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1L-6水平。结果 与感染对照组比较,蒿甲醚治疗组症状显著改善、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数目显著减少、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蒿甲醚具有一定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能够降低PCP大鼠IL-6。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氨溴索对机械通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探讨SP-A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氨溴索对VILI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组(MV组)和氨溴索干预组(AMB组)。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记数,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BALF蛋白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组织SP—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MV组大鼠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BALF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和AMB组明显升高(P〈0.01),而肺组织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AMB组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与AM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在VI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氨溴索可通过促进SP—A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对VILI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