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规律以及抑肽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75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抑肽酶组,各实验组分6h、1d、3d、5d及7d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脑出血后72h血肿周围组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抑肽酶干预可使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提示抑肽酶可以减轻脑出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段血肿周围组织中凋亡细胞比例,从而证实脑出血后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6小时,24小时,72小时,10天4个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制备脑组织单细胞悬液,通过凋亡检测试剂盒双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小时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即显著高于对照组,24小时组细胞凋亡率继续升高,72小时组达到高峰,10天组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7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升高10天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规律及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各组又分为12 h、1 d、2 d、3 d、7 d 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注入尾状核2μL生理盐水,脑出血组注入大鼠尾状核2μLⅣ胶原酶。血肿抽吸组是在脑出血模型制作6 h后进行血肿抽吸。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Caspase-3含量脑出血组较血肿抽吸组及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5),血肿抽吸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HSP70表达在12 h出现,3 d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12 h出现,在3 d时达高峰,第7天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Caspase-3蛋白高表达说明在脑出血第3天神经细胞凋亡和损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且对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早期对脑出血进行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研究依达托奉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后2组分为6h和1、3、5天4个亚组,每组5只,模型组与治疗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3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于6h和1、3、5天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断裂的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干预后3天和5天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1、3、5天时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1天和3天P〈0.05,5天P〈0.01),TUNEL阳性细胞数于3天和5天时明显减少(3天P〈0.05.5天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Bax、Bcl-2蛋白的表达及参麦注射液的作用.方法 采用Ⅶ型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亚低温组,参麦注射液组.选择术后1 d、3 d、7 d 3个时问点.每个时间点5只,于相应时闻点处死后取脑.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检测出血灶用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血肿周围Bax、Bcl-2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于1 d出现,3 d达最大值,7 d仍有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参麦注射液组与同时阍模型组比较,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参麦注射液组在1、3d时,Bax蛋白表达低于亚低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7 d时Bcl-2衰这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x、Bcl-2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前者诱导和加重了神经元凋亡,后者有抑制凋亡作用;参麦注射液可以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阻止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虫草多糖增强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的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对照组(5 ng/ml)和虫草多糖预处理+雷公藤内酯醇作用组.选用二种不同虫草多糖浓度(100 μg/ml,200 μg/ml)的药物处理HL-60细胞18 h,通过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百分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6、7、9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虫草多糖能抑制雷公藤内酯诱导的HL-60细胞的存活率,而且虫草多糖可协同增加雷公藤内酯诱导的HL-60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虫草多糖降低Caspase-3、6、7、9和NF-κB的蛋白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蛋白的表达量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虫草多糖对雷公藤内酯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6、7、9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的发生,小胶质细胞和核因子-kappa B(NF-κB)的激活,探讨铁离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海马FeCl_2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观察神经元变性(fluoro-jade C staining,FJC染色)、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NF-κB(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2组模型中,术后14 d均发现FJC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术后1 d在注射侧血肿周围及海马区,即可清晰地观察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且至少持续存在14 d,而非注射侧几乎无FJC阳性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结论:大鼠脑出血后存在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现象,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NF-κB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而铁离子的潴留可能是导致这一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基于F-P与FBG集成的微型化光纤传感系统,实时动态监测脑出血大鼠的颅内压,观察脑出血大鼠的颅内压动态变化规律;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及Bcl-2、Bax的表达,探讨脑出血大鼠颅内压变化与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43只健康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测颅内压组(B组)、脑出血模型组(C组)、脑出血测颅内压组( D组)及1只为空白对照。处死大鼠后取大脑固定,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半球形态变化,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大脑组织形态,用TUNEL法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Bcl-2、Bax的表达,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Bcl-2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及TUNEL染色发现:大鼠脑出血后会引发细胞凋亡,并可在血肿周围水肿区明显观察到细胞凋亡,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造模后3 d A组和C组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及凋亡指数均与造模后1 d A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造模后3 d的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的C、D组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和D组均在造模后出现颅内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随后颅内压呈下降趋势,而D组的颅内压随后并没有一直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组比较,B、C、D组的Bcl-2、Bax表达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组的Bcl-2相对表达量比A、B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明显上升,并会在3~5 d里保持相对高峰趋势;大鼠脑出血后会引发细胞凋亡,并可在血肿周围水肿区明显观察到细胞凋亡,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高峰期与凋亡高峰期接近,提示颅内高压可能会导致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大鼠脑出血后对神经元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5只/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HMGB1中和抗体治疗(anti-HMGB1)组、control IgG组。模型组选择颅内纹状体注射0.2 U/mL胶原酶Ⅳ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Sham组颅内注射2 μL生理盐水,术后尾静脉注射PBS,6 h后再次注入等量PBS;anti-HMGB1组术后尾静脉注射1 mg/kg anti-HMGB1单克隆抗体,6 h后再次注入等量抗体;control IgG组术后尾静脉1 mg/kg anti-IgG单克隆抗体,6 h后再次注入等量抗体。采用改良神经损害程度(mNSS)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纹状体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元细胞HMGB1、自噬蛋白(Beclin-1、LC3-II和LC3-I)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ELISA检测血清HMGB1含量变化。结果 造模成功后,脑出血组中mNSS评分增加(P<0.05),给予anti-HMGB1单克隆抗体后,mNSS评分减少(P<0.05)。与 Sham 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增加(P<0.001),Beclin-1、LC3-II、Bax 和 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而LC3-I和Bcl-2的表达减少(P<0.05),HMGB1含量增加(P<0.05)。给予anti-HMGB1单克隆抗体后,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减少(P<0.05),Beclin-1、LC3-II、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而LC3-I和Bcl-2的表达增加(P<0.05),HMGB1含量减少(P<0.05)。结论 anti-HMGB1单克隆抗体下调HMGB1水平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元细胞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9):1112-1115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p75NTR、TrkA在血肿周围组织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头部注射自体血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分不同时间点处死后获得标本,模拟脑出血后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特点;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p75NTR、TrkA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75NTR、TrkA的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p75NT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rkA蛋白阳性表达率6h组,24h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72h组及10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CR检测发现各组p75NTR的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rkA基因相对表达量6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72h及10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75NT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动态变化趋势与脑细胞凋亡率相似,p75NTR可能参与介导脑细胞凋亡;TrkA的表达水平在脑出血后72h内无明显升高,72h后则显著上升,可能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曲素(monascin)在脑出血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及最佳剂量。方法 2016年3月—2016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神经电生理实验室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红曲素组、中剂量红曲素组、高剂量红曲素组各24只。采用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于术后1、3、7、14 d行Garci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脑水含量测定、铁染色及PPAR-γ、Nrf2、SRA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3、7、14 d显著降低(F=181.705、494.229、226.576、24.726,P<0.01),且在1、3 d评分最低,脑水含量在1、3 d显著增高(F=21.781、70.036,P<0.05),铁沉积颗粒量在3、7、14 d显著增多(F=21.426、118.122、107.773,P<0.05),且于7~14 d达高峰,PPAR-γ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3、7 d显著增多(F=3.394、28.622、14.12,P<0.05),在3~7 d达高峰,Nrf2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3、7、14 d增多(F=33.076、23.17、47.779、12.182,P<0.05),SRA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3、7、14 d显著增多(F=22.283、511.092、51.811、31.060,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Garcia评分在3~7 d时升高(P<0.05),脑含水量及铁染色颗粒量降低(P<0.05),高剂量组PPAR-γ、Nff2及SPA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3及7 d明显升高(P<0.05),3~7 d达高峰,14 d降至模型组水平。结论高剂量红曲素可增加脑出血后PPAR-γ、Nrf2及SPA阳性细胞数,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脑铁含量,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后在血液凝固过程中释放出大量凝血酶 ,高浓度的凝血酶具有神经毒性 ,并参与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凝血酶导致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其浓度、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RhoA活化、PKC的过度激活、NMDA受体反应性增高等。针对凝血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可能成为防治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规律以及与caspase 3表达的关系 ,观察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zVADfmk干预组 ,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 ,连续切片作TUNEL染色和caspase 3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脑出血后 6h血肿内部及周边组织出现TUNEL阳性细胞 ,72h达高峰 ,2周时仍有少量表达 ;caspase 3在脑出血后 6h表达明显增高 ,2 4h达到高峰 ,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脑出血后的TUNEL阳性细胞与caspase 3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0 7,P <0 .0 5 ) ,且caspase 3的高峰时间早于凋亡的发生。经caspase 3抑制剂干预 ,血肿周围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 ,而caspase 3的激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caspase的激活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2组大样本人群队列中进行10余年的资料收集,概括脑内出血(ICH)患者的远期死亡率特征。方法:分别于1988年(队列1)和从1998年5月至2001年7月以及从2002年8月至2003年4月(队列2),在大辛辛那提或北肯塔基州地区纳入所有年龄≥18岁因非外伤性ICH入院的患者。采用精算方法将死亡率制成表格并与时序检验结果相比较。结果:队列1和队列2中分别有183例和1041例ICH患者,队列1中有更多的白人(P=0.024)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P=0.002),而队列2中更常见抗凝剂治疗(P〈0.001)。在队列1的患者中,7d、1年和10年的死亡率分别是31%、59%和82%。在队列2的患者中,7d和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34%和53%。对2组患者进行时序检验发现死亡率之间无差异(P=0.259)。  相似文献   

15.
何晓英  袁平  谭华  胡先武  李小刚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591-1593,1617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探讨rhG-CSF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利用鼠脑立体定向仪、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模,治疗组于制模后1h腹腔注射rhG-CSF60μg/kg。在各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免疫组化观察各组GFAP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干湿比重法定量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72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GFAP在脑出血6h后即已开始表达,随后持续增加,72h达高峰。治疗组较相同时间点脑出血组血肿周围组织脑组织含水量降低;GFAP表达有所下降。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脑出血后1周内GFAP的变化与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rhG-CSF能够抑制GFAP过度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HSP70与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脑出血组(36只),采用白体血注入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70与Bcl-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示HSP70与Bcl-2在脑内广泛表达,模型组HSP70出血后6h出现阳性细胞表达,24h有较明显的表达,72h阳性细胞表达仍在增加;Bcl-2阳性细胞12h表达开始增加。48h达高峰。结论 急性脑出血后大鼠脑内HSP70与Bcl-2表达均增强,二者均以皮质和海马区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u CH  Ding XY  Wang HY  Ye XB  Huang SY  Huang AM  Li HZ  Wu SY  Yu J  Ya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73-3076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了解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调节机制。方法对29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标本和6例非正常死亡3h内获取的脑组织标本,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P53、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0±0·28与0·57±0·43,Bcl-2分别为2·68±0·52与1·54±0·56,Bax分别为3·49±0·18与0·96±0·27,P53分别为4·12±0·63与0·96±0·71,caspase-3分别为3·50±0·25与0·74±0·7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l-2、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及Bax/Bcl-2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损伤,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基因参与了神经元凋亡的调控,Bax、caspase-3促进凋亡,Bcl-2、P53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分3、6、12、24、48、72和168 h共7个时间,每个时间6只大鼠。利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JAK2、P-STAT3、Bcl-XL、Caspase-3蛋白做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假手术组中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P <0.05)。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的P-JAK2、P-STAT3、Bcl-XL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假手术组中4种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促进JAK2、STAT3的磷酸化,增加Bcl-XL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及人参总皂苷(TG)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皮下注射给予D-氨基半乳糖制作衰老小鼠模型,同时每日分别灌胃给予不同组小鼠相应药物,持续8周,处死小鼠,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APS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血清及肝组织内SOD,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APS和TG联用组小鼠脾脏指数、血清及肝组织内SOD,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TG组小鼠肝组织内GSH-PX活性明显升高.[结论]单独使用APS或与TG联用均可提高小鼠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免疫器官质量,提示单独使用APS或与TG联用均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