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 292例)、重型组(30例),以疫情初期该院收治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凝血相关参数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参数在重型组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连续监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凝血指标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出现重型的风险比(OR)及其95%CI分别为1.238(1.091~ 1.546)、1.655(1.449~ 1.955)、11.133( 1.558~ 79.527) .3.846( 1.068~ 13.852)。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AUCROC最大,AUCROC及其95%CI为0.814(0.732~0.896)。结论凝血指标 DD、PT.TT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提示指标,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依据。动态监测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重症患者之间以及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COVID-19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其中30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和DD进行动态观察。以10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均低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D均高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重症组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NEUT#、LYMPH#、LYMPH%均降低,NLR、LDH均升高(P<0.05);COVID-19普通型组WBC计数、PLT计数、NEUT#、NLR、LYMPH#、尿素、CK、DD、LDH均降低(P<0.05),LYMPH%升高(P<0.05)。3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病情加重或转危重,其WBC计数、NEUT#、NLR持续升高,LYMPH#持续降低。23例病情好转或病毒核酸转阴患者入院前期各项指标均异常,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D检测结果对COVID-19的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转铁蛋白(T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5例RA患者、9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DD、Fg、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ESR、Tf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RA组DD、CRP、ESR、Fg、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b、T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A组DD、PLT、Fg与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45、0.42,P0.05);Tf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r=-0.29,P0.01)。结论 DD、Tf、PLT、Fg可作为RA病情活动度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表达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作为U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UC活动度与PT、APTT、TT、Fg、DD相关性,以Logistic分析影响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因素,并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总有效的价值。结果 UC组PT、APTT短于对照组,TT、Fg、DD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轻度、中度及重度活动患者PT、APTT依次降低,TT、Fg、DD依次升高(P0.05);PT、APTT与UC活动度无关(P0.05);TT、Fg、DD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低PT、低APTT与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无关(P0.05);高TT、高Fg、高DD是影响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总有效者TT、Fg、DD均低于无效者(P0.05);预测总有效的AUC TTFgDD。结论 UC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异常变化明显,TT、Fg、DD与UC活动度有关,治疗UC应兼顾炎症、凝血、纤溶指标调控,检测TT、Fg、DD水平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疗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浩  向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654-4655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的PT、APTT、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正常水平(P<0.05),Fg、PLT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5);随着病情进展性加重,PT、TT、APTT、DD水平依次增高,Fg、PLT依次降低(P<0.05)。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早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头部创伤且有颅脑损伤患者、72例头部创伤但无颅脑损伤的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变化。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PT,APTT,TT,Fg,PLT,DD和FDP结果分别为(5.90±11.8),(19.8±4.91),(18.7±5.32)s,(1.47±0.98)g/L,(82±21)×109L、(503±73)μg-1/L和29.8±4.69)mg/L。与对照组(和无颅脑损伤的头部创伤患者相比,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PT,APTT缩短(P<0.05),Fg,PLT降低(P<0.05),FDP,DD升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病早期血液学指标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有助于COVID-19早期诊断的参数.方法 回顾性地对100例COVID-19患者入院时和随访时的血液学检查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血液学指标包括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需要通过计算获得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比值(MPV/PLT)、淋巴细胞与血小板乘积(LYM*PLT).比较患者入院时和随访时的各血液学检查指标水平.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COVID-19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在COVID-19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患者入院时WBC、LYM、NEU、PLT、LMR和LYM*PLT水平均低于随访时(P<0.05);患者入院时MON、MPV和MPV/PLT水平均高于随访时(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水平越高,患COVID-19的危险性越大(P<0.05);LYM和PLT水平越低,患COVID-19的危险性也越大(P<0.05).MPV/PLT和LYM*PLT用于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和0.739.结论 较高的MPV/PLT和较低的LYM*PLT提示患有COVID-19的可能性较大,有用于COVID-19早期辅助诊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项炎性免疫指标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29日收治的272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另选取54例同时期已排除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血清补体C3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以上6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COVID-19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WBC计数、LYM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CRP、SAA和PCT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CRP、SAA和PCT水平逐渐增加(P<0.05),但LYM计数和补体C3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WBC计数、LYM计数、CRP、SAA、PCT和补体C3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6项指标联合检测鉴别COVID-19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5.0%。结论COVID-19患者体内WBC计数、LYM计数、CRP、SAA、PCT及补体C3等多项炎性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头部创伤且有颅脑损伤患者、72例头部创伤但无颅脑损伤的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变化。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PT,APTT,TT,Fg,PLT,DD和FDP结果分别为(5.90&;#177;11.8),(19.8&;#177;4.91),(18.7&;#177;5.32)s,(1.47&;#177;0.98)g/L,(82&;#177;21)&;#215;10^9L^-1、(503&;#177;73)μg/L和(29.8&;#177;4.69)mg/L。与对照组和无颅脑损伤的头部创伤患者相比,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PT,APTT缩短(P&;lt;0.05),Fg,PLT降低(P&;lt;0.05),FDP,DD升高(P&;lt;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小板 (PLT)计数早期及动态变化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发生的关系 ,探讨PLT在MOD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测定符合SIRS标准的 84例患者PLT计数 ,按照入ICU2 4h内PLT计数分为A组 (PLT计数正常组 )、B组 (PLT计数减少组 ) ,观察早期PLT计数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MODS发生率、器官衰竭程度、病死率的影响。比较非MODS组、MODS存活组、MODS死亡组PLT计数动态变化的不同。结果 :A组与B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11 3± 6 5和 18 6± 4 2 ,P <0 0 0 1;MODS发生率分别为 2 6 %和 94 7% ,P <0 0 0 5 ;MODS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 8 7± 2 4和 13 8±6 5 ,P <0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6 5 %和 44 7% ,P<0 0 0 5。动态观察PLT计数 ,非MODS组稳定在一个正常水平 ;MODS存活组第 1d下降明显 ,第 2~ 3d回升 ,至第 4d开始与非MOD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以后稳定在一个正常水平 ;MODS死亡组第 1d下降明显 ,第 2~ 3d轻度回升 ,第4d开始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整个病程均显著低于非MODS组。结论 :PLT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PLT计数减少或病程中呈进行性下降 ,提示病情危重 ,MODS发生率高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监测对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50例重症患者依据入院24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分为12分组、12~25分组、25分组,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为对照组。同时依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测定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ACHEII评分12分、12~25分、25分三组凝血酶原时间(PT)比对照组均显著延长,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II评分三组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D、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T、TT、APTT、D-D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Fg、PLT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重症患者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现象,APTT、PT等部分凝血指标对重症患者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D-D是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临床分型标准,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纳入重症组(35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纳入非重症组(20例)。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白细胞计数(WBC)]、NL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8+)。分析NLR对重症COVID-19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年龄较大,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传染期天数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WBC、NLR、PLT、IL-6、CRP、CD4+/CD8+水平均高于非重症组,CD8+水平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重症COVID-19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798,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0.9%。结论NLR在重症COVID-19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救治前后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8例DIC产妇为观察对象,在患者DIC发生前后及至救治成功进行动态DD、FIB、APTT、PLT(每6 h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天1~2次)的测定,观察治疗前后的测定结果。【结果】28例产妇发生DIC时,DD明显上升,FIB减少,APTT 时间延长,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两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 <0.05)。28例患者经救治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产科DIC患者动态检测DD、FIB、APTT、PLT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监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 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结论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对其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VT分为PVT组(n=17)与非PVT组(n=70),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PLT、DD、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Logistics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P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PLT、PT等指标对肝硬化患者合并PVT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PVT组的脾脏切除史占比和PLT、DD、PT水平均高于非P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OR=1.988)、DD(OR=2.128)、脾脏切除术(OR=2.237)及PT(OR=2.212)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合并PVT的危险因素(P<0.05)。PLT、DD和PT预测肝硬化合并P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95%CI:0.619~0.816),0.810(95%CI:0.712~0.887)、0.743(95%CI:0.638~0.8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OVID-19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11日武汉火神山医院119例非危重症和30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及重要检验指标,对2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者居多,临床表现大多是数个症状共同或先后出现。COVID-19常伴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多为高血压,其次是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51.3%~63.3%患者同时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此外,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非危重型患者,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等指标,危重症患者则明显高于非危重症患者。LDH及α-HBDH存在明显的分层分布差别(P0.001),且α-HBDH的曲线下的面积(AUC)高达0.936,高于CK-MB的0.775。结论:与非危重型COVID-19患者相比,危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更大,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更多、程度更重,炎性反应更明显。α-HBDH是判断COVID-19患者危重程度及心肌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变化与鼻咽癌(NPC)预后的关系,为NPC患者巩固疗效、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NPC患者113例(NPC组)、鼻咽部良性肿瘤患者30例(鼻咽部良性肿瘤组)、鼻咽炎症患者30例(鼻咽炎症组)及体检健康者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4个组Fib、FDP和DD水平;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4个组的PLT数量,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PC患者在初次入院时Fib、FDP、DD水平均显著高于鼻咽部良性肿瘤组、鼻咽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LT计数则显著高于鼻咽部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NPC 3年未复发组出院前PLT计数、FD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NPC 3年复发组出院前PLT计数、Fib、FD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再入院时PLT、FDP、DD水平与出院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FDP、DD与初次入院时相比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PLT计数、Fib、FDP、DD水平检测对NPC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14 日~3 月11 日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216 例COVID-19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194 例,重型组15 例,危重组7 例,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组、危重组的淋巴细胞计数、T 淋巴细胞计数、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8+T 淋巴细胞计数和B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12.114 ~ -3.376,P<0.05)。危重组的淋巴细胞计数、T 淋巴细胞计数、CD4+T 淋巴细胞计数和NK 细胞计数低于重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3.986 ~ -1.975,P <0.05)。结论 对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在反映COVID-19 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受损程度及评估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发展的预测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COVID-19患者120例,分为重症组(17例)和轻症组(103例).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